海外华人商会的询价单,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基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工人们不懂什么“出口标准”,但他们知道“外国人都要买咱的东西”,这本身就是天大的面子!
张大山却不敢有丝毫大意。他知道,海外订单看似光鲜,要求却极其苛刻。对方明确要求提供详细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检测报告,并且对药材的形态、色泽、含水量都有明确的数据指标。这远比国内客户的要求严格得多。
“这是咱们的机会,也是最大的考验。”张大山对李秀云和李铁柱说,“这批样品,必须做到完美!不能有任何瑕疵!”
他立刻行动起来。首先,亲自带队,从最优质的柴胡地块中,精挑细选,只选取品相最佳、完全符合规格的植株进行采收。采收时间、晾晒方式,都严格按照对方提供的标准执行。
然后,他带着样品,亲自跑到市里的质量技术监督局,花了一大笔钱,做了全套的检测。等待结果的那几天,张大山度日如年。
好消息是,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而且各项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这得益于张大山一直以来坚持的GAp管理和对农药化肥的严格控制。
坏消息是,对方对干燥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认为含水量略高。需要重新进行精细加工。
时间紧迫!张大山和李秀云带着几个信得过的老工人,连夜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用土办法进行低温慢烘,反复测试,直到完全达标。
当最后一批精心包装的样品通过快递发出时,张大山和李秀云都瘦了一圈,但眼里充满了希望。
等待回音的日子,同样煎熬。基地依然在亏损运营,全靠之前那点微薄的订单和大家的信念支撑。
就在样品寄出半个月后,李秀云接到了越洋电话。对方对样品的品质非常满意,尤其是对详尽的质量数据大加赞赏!他们决定,先下一笔正式订单,虽然数量不大,但价格非常可观,是国内市场价的三倍!并且表示,如果这批货质量稳定,将考虑签订长期合同!
成功了!
消息传来,整个基地沸腾了!工人们欢呼雀跃,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真的能值大价钱!能卖到国外去!
这笔订单,像久旱后的甘霖,彻底缓解了基地的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张大山“品质至上”路线的正确性和巨大潜力!
王老歪闻讯,又第一时间跑来道贺,脸上的笑容比菊花还灿烂,绝口不提之前劝降的话。
张大山没有沉浸在喜悦中。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海外市场波动大,要求高,必须建立更稳定、更高效的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利用这笔订单的利润,正式启动了小型加工车间的建设,购买了更先进的烘干和筛选设备。同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将所有流程标准化、数据化。
基地的发展,终于踏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而刘胖子那边,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无忧种植计划”投入巨大,产出却尽是劣质药材,资金链岌岌可危。与农户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听说好几个村的农户联合起来,要求兑现“保底价”,否则就要拔苗。
“兴农集团”内部对刘胖子的能力也产生了怀疑,开始削减对他的支持。刘胖子焦头烂额,再也无力对张大山进行围剿。
市场的浪潮,终于开始淘洗泥沙。坚守品质的张大山,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迎来了曙光。而依靠资本蛮力扩张的刘胖子,则开始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张大山站在新落成的加工车间前,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那株在逆境中焕发紫光的丹参,想起李秀云日夜操劳的身影,想起所有工人们的坚持。
他明白,真正的黄金,不在急功近利的掠夺,而在日积月累的坚守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