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破晓,星蜜河的水面泛起微光。我和小安赶到码头时,渔排阿叔正蹲在船舷边,用贝壳舀起河底的淤泥。“你们看,这泥会动。”淤泥里,无数细小的根须正缓缓舒展,每根根须顶端都顶着颗透明的水珠,水珠里映出医院病房的景象,重症病房那个孩子正安静地睡着,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
小安把生长表铺在船头,表上自动浮现出星蜜河镇的地图,地图上,菜畦到医院的路线旁,突然多出一条虚线,虚线从码头开始,蜿蜒向河中心延伸。顺着虚线望去,河面上竟慢慢浮出一座桥的轮廓——桥身是用向日葵杆搭成的,桥栏上缠绕的海菜绳还在微微蠕动,绳头垂进水里,触碰到河底的淤泥,立刻有细小的气泡冒出来,气泡里飘着淡淡的油菜花香。
李医生发来视频,重症病房的孩子醒了,正趴在窗边看河。“他说看见河上有座发光的桥。”视频里,孩子的手指向窗外,监护仪的波形突然变得平稳,像桥身投在水面的影子。我把手机镜头转向河面,那座向日葵桥竟真的在发光,桥面上的泥土里,钻出无数嫩芽,嫩芽顶端的花苞,正一点点张开,露出里面透明的花瓣,花瓣里流动的光,和孩子眼睛里的光一模一样。
渔排阿叔划着船靠近桥,船桨碰到桥栏,海菜绳突然松开,像活了一样缠上船舷。绳头的泥土掉进船里,瞬间长成一小片油菜苗,苗叶上印着孩子们的名字,每个名字旁边,都有个小小的箭头,指向桥的另一端。小安数了数,箭头的数量,正好和出院孩子的数量一样多。
正午的太阳升到头顶,向日葵桥的影子落在河底,影子里的根须开始快速生长,像在河底织一张网。网眼越来越小,最后竟把整条河都罩住了。李医生打来电话,说重症病房的孩子情况好多了,想坐轮椅去河边看看。“我们正推着他往码头走。”电话里传来轮椅滚动的声音,还有孩子们兴奋的交谈声。
我们把船停在桥边,扶着孩子上桥。他的手刚碰到桥栏,桥身突然轻轻震动,桥面上的泥土里,冒出无数细小的气泡,气泡飘到他面前,炸开成小小的光斑,光斑落在他身上,竟在他病号服上印出片小小的油菜花海。孩子笑着伸出手,想抓住光斑,光斑却像有生命一样,躲开他的手指,在他掌心转了个圈,又飘向桥的另一端。
小安的生长表在桥面上自动翻动,最后停在最新的一页,页面上,重症病房孩子的各项指标都在好转,对应的,向日葵桥的影子在河底又延伸了一段,桥身的向日葵花苞,也全部绽放开来,透明的花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无数颗小小的太阳。
傍晚,夕阳把河面染成金色,向日葵桥的影子也变成了暖黄色。桥上的油菜苗已经长得很高,叶片上的脉络里,流动着淡绿色的光,光里映出孩子们在菜畦劳作的身影,有撒种的,有浇水的,还有的正蹲在地上,仔细观察着什么。
重症病房的孩子坐在桥中央,手里捧着从桥面上泥土里长出的油菜苗,苗叶上印着他的名字。“我感觉有力气了。”他笑着说,把油菜苗举到鼻子前闻了闻,“有家里的味道。”话音刚落,桥身突然剧烈震动,桥栏上的海菜绳纷纷松开,像潮水一样涌向河两岸,绳头扎进泥土里,立刻有新的嫩芽钻出来,沿着河岸生长,一直延伸到菜畦和各家的院子里。
夜幕降临时,向日葵桥的光渐渐暗下来,桥身的向日葵杆开始变得透明,像要融进夜色里。但桥面上的泥土却亮了起来,泥土里的根须交织成一张网,网眼里的光,连成一片,像条发光的河。小安的生长表上,所有出院孩子的名字旁,都多出一个绿色的对勾,重症病房孩子的名字旁,对勾正在慢慢变亮,像一颗星星,即将融入那片光河。
我和小安站在桥边,看着那片光河顺着河岸流动,流过菜畦,流进各家的院子,最后汇成一个温暖的光圈,把医院、菜畦、星蜜河和所有孩子的家都圈在里面。重症病房的孩子被推回医院时,回头望了一眼,桥面上的泥土里,正慢慢升起一个小小的光点,跟着他的方向,一直飘到医院的窗口,像在和他告别,又像在等着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