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初雪过后,社区的菜药园披上了薄薄的白霜。小安一早来到菜园,刚蹲下身给薄荷苗盖防寒膜,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三轮车声——老吴载着满满一车东西,车斗里堆着用麻袋裹得严严实实的菜药,还有几个扎着羊角辫的村里孩子。“小安,村里菜棚的菜药收了,我给你们送点来!”老吴跳下车,解开麻袋,里面是带着泥土清香的新鲜板蓝根、紫苏叶,还有一捆捆晒干的金银花。虎子从车上蹦下来,手里举着个小竹篮:“小安姐,这是我和小伙伴们摘的养心菜,奶奶说冬天吃最补!”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围上来,有的捧着晒干的艾草,有的拎着装着陈皮的布包。“我们听说隔壁小区也要建共享仓,特意来帮忙送菜药!”一个扎着红围巾的小姑娘说。小安心里一暖,连忙招呼大家把菜药搬进共享仓,又烧了壶生姜陈皮水,给孩子们每人倒了一杯。
正忙着分类摆放菜药,隔壁小区的居委会主任李姐带着几个人来了。“可把你们盼来了!”李姐拉着小安的手,指着身后的人,“这是我们小区的居民,特意来学怎么建共享仓、种上菜药。”
张医生恰好从村里赶来,见状主动拿起一把板蓝根:“要种好菜药,先得选对地方。板蓝根喜阴,得种在通风的半阴处;紫苏爱阳光,得选光照足的地块。”他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菜药种植手册》,分给来学习的居民,“这里面写了每种菜药的种植时间、浇水频率,还有常见病虫害防治,照着做准没错。”
老吴则带着大家去看社区的菜药园,指着盖着防寒膜的薄荷苗说:“冬天冷,菜苗得保暖,用这种透明膜盖上,既能挡霜,又能让阳光照进来。等开春了,再把膜掀开,施点有机肥,菜药长得可快了!”
李姐拿起手机,对着菜园里的菜药和墙上的应急清单拍个不停:“回去我就把空地清理出来,按你们的方法种上菜药,再建个共享仓,让我们小区的人也用上这些‘救命菜’!”
中午,社区活动室里飘着阵阵菜药香。小安和周阿姨带着孩子们,用送来的新鲜菜药做美食——养心菜鸡蛋饼、紫苏拌豆腐、金银花蜜茶,摆了满满一桌子。虎子捧着刚做好的养心菜鸡蛋饼,递到老吴嘴边:“吴爷爷,你尝尝,这是用我种的养心菜做的!”老吴咬了一口,笑着点头:“真香!比城里的餐馆做的还好吃!”
李姐尝了一口紫苏拌豆腐,眼睛一亮:“原来菜药还能这么吃!既能治病,又能当菜,真是一举两得!”小安趁机拿出纸笔:“我把这些菜药食谱写下来,你们带回小区,让大家都试试,既健康又美味。”
下午,大家一起帮隔壁小区的人挑选菜药种子。虎子蹲在地上,把紫苏籽和板蓝根籽分开,一边分一边说:“这个是紫苏籽,种出来的叶子能擦身降温;这个是板蓝根籽,煮水喝能治嗓子疼,你们可别弄混啦!”孩子们也跟着帮忙,把种子装进小纸袋,写上菜药的名字和用法。
临走时,李姐拎着装满种子和手册的袋子,紧紧握着小安的手:“太感谢你们了!等我们小区的菜药园建好了,一定请你们来做客!”老吴笑着说:“以后咱们就是‘菜药互助邻居’了,谁家菜药不够了,互相送点,再也不怕应急的时候没辙!”
夕阳西下,小安送虎子他们回村。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虎子趴在车窗边,指着远处的菜棚说:“小安姐,等明年春天,我们村里的菜药会长得更好,到时候给你们送更多!”小安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模糊的菜棚,心里满是感慨——从冬夜急诊的紧急救援,到如今菜药在城乡之间传递,这些不起眼的菜药,不仅救了急,更连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回到社区,小安把隔壁小区送来的感谢卡片贴在共享仓的墙上,旁边是虎子画的菜药园。她看着架子上整齐的菜药,想起书名《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忽然明白,“救命”不只是生理上的救治,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当菜药从田园走进都市,传递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一份份牵挂与守护,让这个冬天,因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温暖,变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