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这天的风里带着桂花的甜,院角的桂树开得正盛,细碎的黄花落在石桌上,像撒了层金粉。乐乐刚把“救命菜笔记”翻开,就听见院外传来“吱呀”的推车声——是小虎和王爷爷推着石磨回来了,磨盘上还沾着上次磨玉米粉的残渣,在阳光下泛着浅黄的光。
“新糯米泡透了!”小虎擦了擦额角的汗,指着屋里的陶缸,“昨天泡了一整天,现在一捏就软,磨出来的粉肯定细!”王爷爷把磨盘搬到石桌旁,又从布袋子里掏出筛子:“磨好的粉得筛三遍,粗的再磨一次,做年糕才够软乎。”说着就往磨眼里舀了一勺泡好的糯米,小虎赶紧凑过去推磨,磨盘“咕噜咕噜”转起来,雪白的米粉顺着磨缝往下掉,落在铺好的粗布上。
乐乐赶紧掏出笔,在笔记上画下转动的石磨和雪白的米粉,旁边标注:“九月初九,磨年糕粉,泡透糯米,筛粉三遍。”她刚画完,就看见山里奶奶端着个竹簸箕出来,簸箕里是晒干的桂花,金黄金黄的:“去年的桂花筛干净了,等会儿和米粉拌在一起,蒸出来的年糕满是桂香。”
“我来拌桂花!”小虎停下推磨的手,伸手就要抓桂花,却被陈奶奶笑着拦住:“得先把桂花用白糖腌半个时辰,甜味才渗得进去,”她端着个瓷碗过来,碗里是刚熬好的糖水,“等会儿拌粉的时候加进去,年糕又甜又香。”乐乐赶紧在笔记上添了“白糖腌桂花”几个字,旁边画了个冒着甜香的瓷碗。
院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张婶提着个陶罐走进来,罐口飘着酸香:“刚把酸豆角分装好了,”她把陶罐放在石桌上,“李叔说等你们年糕蒸好,他就来帮忙炒酸豆角,到时候酸豆角拌年糕,解腻又开胃!”小虎眼睛一亮,抢着在笔记上画了个小陶罐,旁边写着:“张婶的酸豆角,拌年糕!”
太阳慢慢爬高,石磨转得越来越快,雪白的米粉堆得像座小雪山。乐乐蹲在旁边筛粉,忽然听见手机响——是小虎爸妈发来的视频,屏幕里传来他们的笑声:“我们买好国庆的票了!回来就帮你们蒸年糕,还要学做豌豆年糕!”小虎举着手机跑到磨盘旁,把镜头对准米粉和桂花:“爸妈你们看!我们在磨年糕粉,还准备了桂花,到时候给你们做最甜的桂花年糕!”
山里奶奶这时端着刚煮好的姜茶出来,倒在粗瓷碗里,暖乎乎的姜香混着桂香飘满院子。“磨粉累,喝碗姜茶暖暖身子,”她笑着说,“等会儿把筛好的粉分成两份,一份做桂花年糕,一份留着等豌豆干泡软了,做豌豆年糕。”
夕阳西下时,石桌上已经堆了两袋筛好的米粉,桂花也腌得渗出了甜汁。乐乐把笔记摊在花影里,看着上面的石磨、桂花、酸豆角,还有大家添画的笑脸,忽然觉得,这些忙碌的身影和甜香,就是最好的重阳光景。她拿起笔,在空白处画了盘裹着桂花的年糕,旁边写着:“重阳的甜,是磨盘转出的米粉,是白糖腌透的桂花,是和大家一起等着的、藏在烟火里的团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