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化后的第一缕阳光,是从故事棚东边的菜田照进来的。乐乐踩着田埂上还没干透的泥印子跑过来时,远远就看见老陈蹲在棚门口,手里捧着个粗陶坛子——坛口蒙着块蓝布,布角用麻绳系得紧紧的,是王爷爷说的腌酸菜坛子。
“王爷爷呢?”乐乐抱着“田园故事册”凑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坛子,凉丝丝的陶面还沾着点泥土。话音刚落,就听见村口传来轮椅滚动的声音,孙先生推着王爷爷过来了,李奶奶跟在旁边,手里拎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棵裹着湿布的白菜。“坛子沉,我让老陈先帮着搬过来,省得你们小孩子费劲。”王爷爷笑着说,目光落在菜田东边的空地,“雪化了,土也松了,再过阵子就能种玉米了。”
大家立刻围到棚子角落忙活起来。赵大哥早就把提前挖好的土坑挪到了炭火边——坑不大,正好能放下酸菜坛,“把坛子埋半截在土里,温度正好,酸菜不容易坏。”他说着,接过王爷爷递来的粗盐,撒了点在坑底,“这是老法子,我小时候看我妈腌酸菜就这么做。”
李奶奶把白菜一棵棵拿出来,放在石桌上铺开:“得先把白菜晾半天,把叶子上的水汽晾掉,腌出来才脆。”她教小雨和小远把白菜外层的老叶子摘掉,乐乐则赶紧翻开故事册,在新的一页画了棵胖乎乎的白菜,旁边写:“王爷爷和李奶奶教我们腌酸菜,第一步:晾白菜。”小远戴着李奶奶绣的玉米手套,把摘下来的老叶子归拢到一起:“这些叶子能当肥料,埋到菜田边,等种玉米的时候,土更肥。”
王爷爷坐在轮椅上,指挥大家摆坛子:“坛子要先洗干净,不能沾一点油星子,不然酸菜会烂。”老周推着轮椅,把王爷爷送到坛子边,王爷爷伸手摸了摸坛壁:“这坛子跟了我三十年了,以前你李奶奶总用它腌酸菜,每年冬天,坛子里的酸菜香能飘半条街。”李奶奶听见这话,笑着瞪了他一眼:“就你嘴甜,那时候你总偷摸捞酸菜吃,还说酸得开胃。”
等白菜晾得半干,王爷爷才让大家动手。他教乐乐把粗盐撒在白菜叶上,用手轻轻揉搓:“盐要撒匀,每片叶子都得沾到,不然容易长霉。”乐乐学着他的样子搓白菜,手指很快就沾了层白盐,赵大嫂赶紧递来块湿帕子:“别蹭到眼睛里,腌完了洗手,我给你们煮薄荷茶。”
小远和小雨则负责把揉好的白菜往坛子里塞,王爷爷在旁边提醒:“要塞得紧实点,把坛子里的空气挤出去,酸菜才会酸得透。”小远踮着脚,把白菜往坛子里按,脸都憋红了:“这样够紧了吗?会不会把坛子撑破呀?”王爷爷笑得眼睛都眯起来:“放心,这坛子结实着呢,当年装了十棵白菜都没破。”
等最后一棵白菜塞进坛子,王爷爷从口袋里摸出个小小的红辣椒,放进坛口:“放点辣椒提味,不爱吃辣的也能捞出来,不碍事。”他又让赵大哥往坛子里倒凉白开,刚好没过白菜:“水要凉透的,不能用热水,不然白菜就烂了。”最后,他把蒙坛口的蓝布重新系紧,还在布上压了块小石子:“这样风就吹不进去了,等过四十天,就能捞出来吃了。”
乐乐赶紧在故事册上记下“四十天”,还画了个小日历,在上面圈了个圈:“到时候咱们煮玉米粥,就着酸菜吃,肯定香!”王爷爷点头:“等玉米种下去,长得冒芽了,酸菜就差不多能吃了,正好凑一对。”他指着菜田东边的空地:“明天我把选好的玉米种带来,咱们先泡上,等土再晒两天,就能播种了。”
大家围着酸菜坛坐下来,赵大嫂端来刚煮好的薄荷茶,茶香混着坛子里慢慢冒出来的白菜清香,飘在故事棚里。老陈翻出故事册里李奶奶的种植笔记,指着上面的玉米育苗图:“明天泡种子的时候,咱们就按这个图来,先找个木盒子,铺上稻草,把泡好的种子放在上面,等着出芽。”
夕阳把酸菜坛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田埂上,和东边空地的垄沟叠在一起。乐乐把故事册放在坛边的小石子上,册子里的信纸、手套、玉米棒,好像都在盼着春天——盼着玉米种发芽,盼着酸菜坛里冒出酸香,盼着田埂上再次响起大家说笑着种玉米的声音。王爷爷看着坛口的蓝布,忽然说:“等酸菜好了,咱们先给张婶送点,上次她还帮我捎腌萝卜呢。”李奶奶立刻附和:“对,还要给社区里其他的老人送点,让他们也尝尝咱们故事棚的味道。”
临走时,大家都回头看了眼角落里的酸菜坛,蓝布在晚风里轻轻晃着。乐乐抱着故事册,脚步轻快地走在田埂上,册子里新画的白菜和日历,像是藏着小小的春天,正一点点往外面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