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作战之所以屡屡出现进攻受挫、伤亡惨重的局面,正是因为攻击部队既难以突破对方严密设防的阵地,又无法抵挡来自战壕内密集火力的扫射,结果往往是十次冲锋九次失败。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军队必须寻找增强火力输出的方法,或者提升士兵自身的防护能力以降低伤亡。
针对这两个方向,战争后期陆续出现了两种功能各异的新式武器:
一种是冲锋枪,另一种则是装甲战车。
前者显着增强了单兵的火力强度——只要能突进至敌方阵地前200米范围内,士兵凭借手中冲锋枪的迅猛火力,就能有效弥补以往因火力不足而无法压制敌方机枪点位的问题,从而打破进攻停滞的僵局。
后者则极大提升了步兵在冲锋过程中的生存率,使其不再轻易被敌方机枪或炮火所杀伤。
这两类装备虽在一战末期才投入实战,但均已初露锋芒,展现出巨大潜力。
德军曾依靠冲锋枪的强大近战火力,在西线多次实施成功的突击行动,并结合“渗透战术”这一新型作战方式,成功夺取了多处协约国部队驻守的防线。
而协约国方面,则借助英军率先使用的装甲战车,在战场上对德军造成了强烈冲击,一度令德国士兵对其产生深深的恐惧。
不过,由于一战接近尾声时双方均已疲惫不堪,资源枯竭,这些新式武器并未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实际表现也因此受限。
真正让它们大放异彩的舞台,是在二十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林文作为穿越者,深知这两种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战略意义,因此早早就开始布局研发与生产,力求抢占先机。
如今,汉军的装甲战车已经实现量产,并小规模列装部队,在此前的战斗中已崭露头角,战绩斐然。
至于冲锋枪这种轻型自动武器,鹰酱军队至今仍未见过实物——因为所有遭遇过它的士兵,都已经倒在了冲锋枪猛烈的火力之下。
“等敌人再靠近些再开火,提高命中,节省子弹,听明白没有?”
开战前,这支突入鹰酱战壕的小队指挥官向手下士兵这样叮嘱道。
冲锋枪的优点十分突出:体积小、重量轻、火力猛、杀伤力强。每一个用过它的士兵都对其赞不绝口。
但它也有明显的短板——射速太快,导致弹药消耗极快。
稍一激动,手指在扳机上多扣几秒,一个弹匣瞬间清空。
尽管出发前他特意嘱咐每人多带几个备用弹匣,可即便如此,也扛不住这种狂风暴雨般的射击节奏。那种连续扫射时的畅快感,只有亲自打过才知道有多过瘾。
正因如此,哪怕反复强调节约弹药,仍会有士兵一时忘形,把子弹打得一干二净。
一旦枪里没弹,而在战场上又无法使用敌人的弹药(规格不同),那手中的武器就等于废铁一根,处境极为危险。
因此,如何用最少的子弹消灭最多的敌人,成为这支突击小队每名成员必须掌握的作战原则。
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刚才开火时,汉军士兵表现得极为克制——最初采用的是点射模式,第一枪和第二枪都是精准的单发射击。这也让对面的鹰酱士兵误以为他们手中拿的是普通步枪……
然而,当汉军展开连续射击时,对面的鹰酱士兵瞬间陷入混乱,完全懵了!
这种武器,他们此前从未见识过!
“吹冲锋号!”
见敌军呆立原地,既不前进也不撤退,汉军指挥官立刻意识到战机已至,果断下令发起总攻。
战壕空间有限,既然敌人不敢冲过来,那就我们杀过去!
只要将堑壕内的守军全部清除,控制住关键节点,这条防线便等于落入我方之手!
哒哒哒——!
随着激昂的冲锋号划破战场,汉军火力瞬间增强。无数战士扣动扳机,手中的枪口喷吐出密集火光,如同死神的镰刀扫向前方。
鹰酱士兵成片倒下,仿佛遭遇暴风雨的麦秆,纷纷扑倒在地。
这一幕终于惊醒了后方的残存敌军。
尽管他们仍不清楚对方手中那古怪武器究竟是何物,但一个事实已然清晰:单靠手里这杆老式步枪和装在枪头的刺刀,妄图用传统的白刃冲锋击溃对手,根本是痴人说梦。
敌人根本不给近身的机会——用自动火力对抗冷兵器肉搏,简直是碾压式的对决!
“怎么回事?我们的部队怎么在往后退?”
后方观察哨内,谢里登与其他鹰酱将领望着原本气势汹汹冲上前线的士兵,转眼间竟仓皇后撤,速度之快令人震惊。
由于地形遮挡,他们无法看清战壕中的真实情况,但从表面看,似乎是己方在近战中落败?
“莫非……对方士兵全都是会拆妮子功夫的那种武术高手?”一名略知东方传闻的年轻军官突发奇想,提出猜测。
这种说法荒诞不经,若有汉军将领听见,怕是要忍不住笑出声来。
可偏偏这些远道而来的鹰酱指挥官们,竟对此深信不疑。
“没错,一定是这样!否则怎么可能解释我们在白刃战中败得如此彻底?”
他们未曾目睹真相,自然误以为失败源于格斗技不如人,殊不知真正让他们崩溃的,是那根本无法对抗的连发枪械压制。
“那现在怎么办?对方个个会功夫,拼刺刀根本打不过,难道就这么看着阵地被夺走?”
虽然他们对神秘的东方武艺心生好奇,但眼下绝非探究之时。敌人已经“突破”防线,原先制定的反攻计划彻底作废。
未能阻止敌军渗透,意味着整个防御体系面临崩塌的风险。一旦阵地失守,他们的处境将极为被动!
“将军!”
一位年轻的参谋突然开口,语气凝重:“如今,恐怕只能动用那个预案了。”
“什么?那个方案?这……真的可行吗?”
话音刚落,周围众人脸色骤变,仿佛听到了某种禁忌之语。
不只是他们,就连谢里登本人心头也猛地一沉。
“难道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所谓“那个办法”,正是他们事先秘密商定的最后手段——一旦防线濒临崩溃,便调集全部炮兵力量,对己方阵地实施无差别覆盖轰击。
不论敌我,尽数摧毁。
毕竟,敌方兵力本就处于劣势,若以这种方式硬拼消耗,最终胜利仍可能属于他们。
更重要的是,一旦对方看到他们不惜玉石俱焚,恐怕也不敢再轻易派兵进攻——那无异于送死。
“目前来看,这是唯一能行的办法了。”
那位年轻的军官自然清楚,这样的战术将给己方士兵带来何等惨烈的后果。可眼下,他们已别无选择——与其眼睁睁看着防线失守、全军覆没,不如果断舍弃一部分人,用他们的性命换取敌人的重创,哪怕只是同归于尽。
至少,他们的牺牲不会毫无意义,总能为战局争取一点价值!
“那就……按原计划执行吧。”
谢里登终于松口了。汉军的推进速度远超预期,原本只是局部失利的部队,此刻已演变为全面动摇,阵线如同被撕裂的布帛,节节后退。
再这样下去,不出片刻,整条防线都将沦陷。他只能咬牙做出决断,放弃那些仍坚守在战壕中的士兵。
命令下达的一瞬,周围的军官们脸色骤变。这种战术几乎等同于亲手葬送自己的部下,尽管出于战局所需,但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仿佛压着一块巨石。而一旁的普通士兵对此毫不知情,只听见高层低声交谈,却无法理解那背后隐藏的残酷。
“是,将军!”
年轻军官目光坚毅地敬了个礼,随即转身离去,步伐坚定得没有一丝迟疑。
事实上,除了火炮准备外,他们还埋下了另一手杀招——战壕下方早已暗藏大量炸药。一旦决定实施炮击,这些炸药也将同时引爆。到那时,无论是己方残存的战士,还是突入阵地的敌军,都将被彻底吞噬于火海之中。
与此同时,汉军指挥所内。
赵明诚望着前线画面中,冲锋枪喷吐火舌,将试图发起白刃反扑的敌兵纷纷扫倒,嘴角微微扬起了一丝弧度。
“鹰国士兵恐怕被打蒙了吧?估计他们从没见过这玩意儿。”
他低声自语,“不过……对方指挥官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动作,反倒有些反常。以我对他过往作风的了解,此人绝非犹豫不决之辈。”
一丝警觉悄然爬上心头。
直觉告诉他,平静之下必有风暴。虽然尚不清楚敌人究竟在酝酿什么,但他本能地选择了更加谨慎。
“将军,前锋部队进展顺利,是否乘胜追击,增派兵力一举突破敌方防线?”
一名参谋观察完战场态势,上前建议。
赵明诚轻轻摇头:“五分钟前,我会答应你。但现在,我改主意了。”
“您的意思是?”
参谋一脸困惑。
“传令,撤退。”
“什么?撤退?现在?”
参谋惊愕抬头,以为自己听错了,连忙追问了一句。
“对,撤退。”
赵明诚语气沉稳地点了点头,见对方满脸不解,便解释道:
“还记得之前被我们击溃的那支部队吗?”
参谋略一思索,立刻反应过来——说的是谢尔曼所部。
“您是说……”
“那支队伍虽败,却不散乱。我们在这边被谢里登拖住这么长时间,他们早就该完成重整,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赵明诚望向侧后方,情报显示一支身份不明的部队正快速逼近,“若我们继续深入,极有可能被切断退路。”
他眉头紧锁。北方的汉军本就兵力有限,主力尽数调至此处,其余方向皆为牵制部署,剩余可用之兵极少,且大多驻守河北岸,不可能如此迅速渡江抵达南岸。
因此,这支接近的部队,不用猜也知道是谁。
更何况,谢尔曼之前的败退虽显仓促,但主要损失仅限于阵型被打散,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这意味着他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重新集结,再度发起反击。
危险,正在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