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底下的空间狭窄而憋闷,灰尘的气息混合着老旧木头的味道,充斥着鼻腔。陆沉舟、雷炎、林璇三人蜷缩着身体,紧紧贴在一起,几乎能听到彼此剧烈的心跳声。透过床单垂下的缝隙,他们能看到老妇人那双穿着破旧布鞋的脚在房间里缓慢地移动,以及窗外透进来的、被窗帘过滤后显得更加紧张的光线。
外面的街道上,搜捕的声音清晰可闻。沉重的军靴踏过路面的声音、粗暴的敲门声、用希伯来语和带口音的阿拉伯语进行的盘问声、以及偶尔传来的犬吠声,交织成一张令人窒息的网,正一寸寸地收紧。每一次敲门声在附近响起,都让三人的肌肉瞬间绷紧,呼吸屏住。
老妇人应对的声音传来,苍老、沙哑,带着一种刻意为之的颤巍巍和茫然,完美地扮演了一个被突如其来的搜查惊吓到的独居老妇。她用流利却带着浓重加沙口音的阿拉伯语回应着盘问,语气里充满了困惑和无助,偶尔夹杂着几句对时局和命运的抱怨,听起来天衣无缝。
“长官,我一个老太婆,能藏什么?家里只有真主和我做伴,你们这样闯进来,吓死我了......”
搜查的士兵似乎没有发现太多异常,盘问了几句,脚步声便逐渐远去了。
但三人知道,这远未结束。摩萨德绝不会轻易放弃这片区域。他们只是暂时安全,如同暴风雨眼中短暂的平静。
时间在压抑的沉默中缓慢流逝。终于,外面的喧嚣暂时平息下来,只剩下远处隐约的警笛声。老妇人轻轻走到床边,低声道:“他们走了,暂时。但还会回来。你们出来吧。”
三人小心翼翼地从床底爬出,身上沾满了灰尘,显得颇为狼狈。陆沉舟看向老妇人,目光复杂,充满了感激和一种沉重的负疚感。他张了张嘴,想为养父的事情再次道歉,却不知如何开口。
老妇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悲凉,却摇了摇头,用生硬的英语夹杂着阿拉伯语说道:“过去的事是命运。阿卜杜勒的选择也许有他的理由。那个留下信的人,他的痛苦,我看得见。现在你们需要帮助。”
她的目光落在陆沉舟依旧有些苍白的脸上和疲惫的神情上,又看了看他们简陋的装备。“你们不是普通人,你们在对抗很强大的东西,对吗?像当年的阿卜杜勒一样。”
陆沉舟沉重地点了点头:“我们在试图阻止一些,错误的事情发生。我们拿到了证据,关于加沙正在发生的事情。”他艰难地措辞,尽量避免刺激到老人。
老妇人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眼中瞬间涌起巨大的悲痛和愤怒。“加沙,我的故乡,我的很多亲人还在那里。”她的声音哽咽了,“他们......他们真的用了那种可怕的火焰?”白磷弹的恐怖,显然早已在巴勒斯坦社群中口耳相传,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我们记录下了过程。”陆沉舟指了指自己的左眼,“我们需要将证据送到能审判这一切的地方。但我们被困在这里了。”
老妇人沉默了片刻,眼神逐渐变得坚定起来。“我知道一条路,也许能帮你们离开特拉维夫,甚至,能带你们去一个可能愿意听你们说话的人那里。”
她的话让三人都是一怔。
“有一条很老的地道,”老妇人压低声音,仿佛怕被墙壁听见,“不是用来走私的,是很久以前,还是和平时期,一些商人为了避开拥堵偷偷挖的,后来废弃了。入口就在这附近的一个旧仓库里。知道的人很少,连现在的一些孩子们都不知道了。它通往城外的一个废弃农场。”
潜在撤离路径:古老地道,通往城外。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希望!但陆沉舟立刻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即使他们能通过地道离开,如何将证据有效提交?如何让国际社会真正重视并采取行动?仅仅依靠一段视频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更有力的、来自现场的、人证物证链的支撑。
更深层次需求:需要可信的、具有冲击力的证人证言。
突然,一个念头划过陆沉舟的脑海。他看向老妇人,心脏因这个想法而加速跳动。这位老妇人,本身就是悲剧的亲历者(儿子死于香港实验),她的故乡正在遭受白磷弹的袭击,她的话语,如果能够作为证词,与视频证据相互印证,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力量。
但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和沟通。老妇人只会简单的英语和浓重方言的阿拉伯语,而国际法庭需要的是清晰、准确、符合程序的语言。
核心障碍:语言壁垒与证词有效性。
就在这时,仿佛感应到了他强烈的、希望打破壁垒的诉求,陆沉舟感到左眼深处再次传来那熟悉的、带着轻微刺痛感的灼热。一段冰冷而清晰的信息流注入他的意识,并非强制指令,而更像是一个被触发的、 dormant 已久的工具包:
检测到宿主强烈沟通需求:场景:获取关键证人证词,目标:国际司法机构。语言环境:阿拉伯语(巴勒斯坦加沙方言) -> 标准法律英语。
“国士无双”辅助协议响应:解锁“跨文化语言与情境桥接”模块——【方言库与法律术语精准映射插件】。
功能说明:实时捕捉特定方言发音与语境,进行深度语义分析,映射至目标语言(英语)的标准法律术语体系,并提供符合国际司法程序规范的证词结构建议。注意:此功能高度依赖语境理解与宿主主观判断,需谨慎使用。
没有爱国值的消耗提示,这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工具性辅助,如同之前解锁的“声学武器原理”知识一样,是系统底层知识库的一部分。
陆沉舟心中一震,立刻明白了这个功能的意义。他深吸一口气,看向老妇人,眼神变得无比郑重。
“老人家,”他用尽可能缓慢清晰的英语说道,同时集中精神,激活了左眼的“方言库”功能,他的义眼微微调整焦距,锁定老妇人的嘴唇和神态,“您愿意...将您知道的事情,您儿子的故事,您对加沙的担忧...告诉全世界吗?告诉那些应该主持公道的地方?”
老妇人愣了一下,似乎没完全理解“告诉全世界”的具体含义。
陆沉舟尝试换一种方式,配合着手势:“就像...去一个很远、很庄严的地方,对着很多国家的代表,说出真相。为阿卜杜勒,为加沙的亲人。”
这一次,老妇人似乎明白了。她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恐惧和退缩,对一个普通平民来说,面对国际机构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但随即,这丝恐惧被更强烈的悲痛、愤怒和一种深沉的母性力量所取代。她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在炮火中煎熬的故乡。
她点了点头,泪水再次滑过深深的皱纹,但她的话语却异常清晰和坚定,开始用夹杂着加沙方言的阿拉伯语述说起来。她讲述儿子阿卜杜勒去香港工作时的憧憬,收到噩耗时的天崩地裂,看到“青龙”那封道歉信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如今对故乡正在遭受炼狱般痛苦的绝望和愤怒。
证词采集开始:情感充沛,细节真实,极具感染力。
与此同时,陆沉舟的左眼视野中,淡蓝色的半透明界面悬浮着,快速滚动着分析数据:
语音捕捉:加沙方言俚语“......” -> 语义分析:表达极度悲伤与无助 -> 映射建议:标准英语法律术语:“...... suffered immense and irreparable psychological trauma......”
语境捕捉:提及“香港实验室事故” -> 关联信息:触发“青龙”数据库残留数据 -> 提供背景提示:可谨慎提及“非公开高风险研究项目”,避免具体技术细节。
情感捕捉:强烈愤怒与指控 -> 映射建议:使用“strongly condemn”和“demand accountability”等具有法律行动力的词汇。
证词结构优化建议:按时间顺序陈述,以个人悲剧折射系统性违规,最后指向当前加沙危机,形成完整证据链。
陆沉舟仔细倾听着,快速理解和消化着“方言库”提供的分析和建议,并适时地用流利、准确且符合司法语境的标准英语,将老妇人的话进行转述和确认,确保核心意思无误,并符合证词的要求。
“您是说,您的儿子阿卜杜勒·xxx,受雇于一家跨国企业,在香港参与了一项未公开性质的科研项目,并在1999年的一次严重事故中不幸丧生,对吗?”
“您收到过来自项目某位代号‘青龙’的前负责人的私人信函,信中他表达了个人层面的歉意并承认了未能尽到保护责任,但未提及具体事故原因,是吗?”
“您是否认为,当年导致您儿子死亡的项目,与当前在加沙地带被使用的某些特定武器技术,可能存在某种关联?这种关联让您感到极度不安和愤怒?”
他的问题精准、清晰,引导着老妇人的叙述形成一个逻辑严密、情感真挚且具有法律效力的证言框架。
老妇人虽然不能完全听懂陆沉舟所有的英语词汇,但她能感受到对方在认真理解并尊重她的每一句话,她不断点头,用更多的细节和情感来回应。
一旁的林璇迅速拿出便携终端,开启了录音和翻译记录功能,将这一幕完整地记录下来。雷炎则警惕地守在窗边,监视着外面的动静。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二十分钟。当老妇人终于停下,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时,一份充满力量、令人动容的证词已然成型。
老妇人喘息着,看着陆沉舟,眼中充满了某种释然和寄托。她颤巍巍地站起身,再次走到那个老旧的本箱前,这次,她从箱底摸出了一张折叠得十分仔细、已经发黄脆弱的手工绘制的地图。
她将地图递给陆沉舟。
“拿着,这是地道的路线,我一直留着,也许阿卜杜勒会用得上。”她哽咽着说,“现在给你们。愿真主保佑你们完成该做的事。”
地图上用细致的笔触画出了从这间屋子附近开始,通往一个旧仓库,再进入地道,最终抵达城外农场的详细路线,甚至还标注了几个需要注意的塌陷点和通风口。
关键物品获取:古老地道详细地图。
这不仅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希望。
陆沉舟郑重地接过地图,如同接过一份神圣的使命。他紧紧握了握老妇人枯瘦的手:“谢谢您!我们绝不会辜负您的信任和阿卜杜勒的牺牲。”
就在这时,街道上再次传来了令人心悸的警笛声,比之前更加密集,正在朝着这个街区包围过来!
“他们又来了!这次是逐户搜查!”雷炎从窗缝中望去,脸色凝重。
没有时间犹豫了!
“走!”陆沉舟将地图塞入怀中,最后看了一眼老妇人,将她的面容和这份恩情深深烙印在心里。
三人迅速打开后窗,悄无声息地翻入后院,按照地图指示的方向,向着那个废弃的仓库潜行而去。身后,是老妇人默默祈祷的剪影,以及逐渐被刺耳警笛声吞没的、危险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