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网内部关于应对瘟疫根本策略的辩论,并未随时间平息,反而因一次意外事件而骤然激化,几近撕裂。
一支由主张“武力根除”的节点派出的、未经最高决策层完全授权的 “净化先遣队” ,在巡逻时发现了一个新生的、规模较小但规则结构异常活跃的“瘟疫母巢”,代号“躁动胚芽”。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测试目标,可以验证新型聚焦性能量武器的效果,遂擅自发动了突袭。
然而,他们的攻击非但未能迅速摧毁“躁动胚芽”,反而像是捅了马蜂窝。这个新生母巢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反击能力,它吸收了部分攻击能量,并以其为催化剂,瞬间分裂出大量结构更加诡异、污染性更强的新型“规则脓疱”,如同狂暴的蜂群般扑向“净化先遣队”以及邻近星域的几个持中立或“疏导”立场的星网节点!
局势瞬间失控。
“净化先遣队”损失惨重,狼狈后撤。而那几个遭受无妄之灾的节点,其防御体系在新型脓疱的冲击下岌岌可危,它们向星网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中充满了愤怒与不解。
“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主张“疏导”的节点在共识网络中发出严厉的质问,“鲁莽的行动只会催生更强大的敌人!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根除’?!”
“难道要我们坐视母巢成长,等到无法收拾吗?”“净化派”同样愤怒地反驳,“是你们的绥靖政策纵容了威胁!如果早用更强力的手段清除这些胚芽,何至于此!”
星网内部积累的矛盾公开爆发,信任降至冰点。伊娜的协调变得异常艰难,网络中的信息流充满了火药味。一些极端节点甚至开始相互进行规则层面的信息封锁和试探性冲击,大有一言不合就要内部分裂的迹象。
---
就在这内部烽烟四起、外部危机加剧的关头,布伦特的意志如同定海神针般,再次清晰地响彻在每一个星网节点的意识核心。这一次,他的意念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以及一丝深切的失望。
“争论,可明是非。内斗,则自毁长城。”
“尔等可知,敌人正乐于见此?”
他的“目光”扫过那片因“净化先遣队”鲁莽行动而变得更加混乱的星域,以及那几个正在苦苦支撑的节点。他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采取了行动。
他的意志跨越虚空,直接降临在那几个被新型脓疱围攻的节点外围。他没有使用强大的力量直接湮灭脓疱——那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躁动胚芽”,也可能被内部争论曲解为对某一方的偏袒。
他做了一件更精妙、也更具象征意义的事情。
他引动了早已悄然铺开的“共鸣引导网络”,并以其自身为放大器,将一股强大而纯粹的 “守护意志” 与 “稳定秩序” 的规则波动,如同无形的护盾般,笼罩住那几个节点。
这股力量并非攻击,而是极致的防御与安抚。那些狂暴的新型脓疱撞击在这层无形的护盾上,其内部的混乱规则如同撞上了最坚韧的缓冲层,破坏力被大幅削弱、偏转、甚至有一部分相互抵消。它们依旧在攻击,但无法再轻易撕裂节点的防御。
同时,这股稳定秩序的波动也极大地安抚了节点内部因恐惧和愤怒而产生的规则紊乱,让它们得以更有效地组织起自身的防御力量。
布伦特没有替它们解决所有问题,而是为它们创造了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坚持下去的条件。他像一个沉默的守望者,站在危急的孩童身后,在他即将跌倒时扶住他,让他学会自己站稳。
这一幕,通过伊娜的网络,清晰地呈现在所有星网成员面前。
那坚定不移的守护,那超越派系纷争的援手,那对自身力量的精准掌控与对局势的深刻理解……让网络中的争吵声渐渐平息了下去。
无论是“净化派”还是“疏导派”,都意识到,他们的争论在布伦特这超越立场的行为面前,显得如此狭隘。他们共同的敌人是瘟疫,是宇宙的“理性暗伤”,而不是彼此。
“初曙”的声音适时地在网络中响起,带着经历风雨后的沉稳:“布伦特大人未曾否定武力的必要性,亦未否定净化的价值。他所探寻的,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运用力量,方能触及根源,而非制造更大的混乱。我等之争,或许并非道路之争,而是智慧与时机之辨。”
这番话引起了众多节点的共鸣。
伊娜抓住时机,重新凝聚共识:“当下首要之务,是携手抵御此次危机,拯救我们的同胞。事后,我等需建立更完善的决策与行动准则,避免此类事件重演。”
星网内部的对立情绪开始缓和,力量重新向受袭节点汇聚。在布伦特守望之光的庇护下,那几个节点顶住了新型脓疱的疯狂冲击,等来了盟友的支援,最终稳住了防线。
而那个“躁动胚芽”,在发泄完最初的狂暴后,似乎也消耗了大量能量,其活动暂时趋于平缓,但谁都明白,它已经变得更加危险。
经此一役,星网虽然避免了分裂,但内部的裂痕已然显现。布伦特的干预暂时弥合了裂缝,但真正的融合与信任重建,仍需时间与更多智慧。
布伦特收回意志,其核心中思虑更深。他意识到,仅仅在规则层面播种“倾向”还不够,必须在星网的“意识”层面,也埋下更具韧性的、能够超越分歧、看清共同利益的“理解之种”。
他望向那片刚刚平息战火的星域,以及星网内部那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网络。
守望之光已亮,但照亮前路,仍需星火自身,拥有穿透迷雾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