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网对逻辑源海“镜像协同研究协议”扩展项的反提议,如同一道精心构筑的堤坝,试图引导汹涌而来的理性洪流。这场关乎“逆熵奇点”未来主导权的博弈,在协议条款与数据交换的细节层面上,悄然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逻辑源海对星网的反提议回应得异常迅速,其数据流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冷静和精准,仿佛早已预料到星网会提出条件。
“关于研究主导权:同意在‘镜像奇点’构建初期及非核心实验阶段,由星网主导。但在涉及规则稳定性临界测试、大规模推演及潜在应用路径探索等高风险高复杂度阶段,基于效率与风险控制最优原则,应由算力更强、风险模型更完备的一方(即逻辑源海)临时接管主导权。具体交接条件与触发阈值可详细界定。”
“关于意识模因数据限制:理解贵方对核心数据的保护需求。可接受数据加密与样本限制,但要求加密方式需经双方共同验证,确保数据真实性(非伪造或无效数据),且提供的样本需覆盖已证实对‘奇点’有效的所有主要模因类别,以保证实验的统计显着性。”
“关于对等开放核心规则模型:该要求触及逻辑源海存在基石。绝对理性规则模型具有高度自洽性与封闭性,对外部意识开放可能导致不可预测的污染与稳定性风险。作为替代,可提供经过验证的、与‘奇点’研究相关的特定规则模块的‘黑箱’接口及输入输出对应关系,保证其功能性,但不揭示其内部逻辑。”
一条条,一款款,逻辑源海的回应如同最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嵌入星网提出的框架中,却又在关键节点上巧妙地扭转了方向,试图将实质性的控制权和信息优势重新攫取到自己手中。它将“效率”和“风险控制”作为争夺主导权的利器,用“数据真实性”和“统计显着性”来模糊化对核心意识数据的保护,并以自身根基的“敏感性”为由,拒绝了最核心的对等交换。
布伦特与星网议会核心成员,连同莉娜的技术团队和伊娜的安全团队,在高度加密的意识空间内,对逻辑源海的每一条反馈进行了逐字解析和推演。
“它同意我们初期主导,但留下了‘临时接管’的后门。这个‘高风险高复杂度’的阈值定义权,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里,否则它随时可以借口风险而夺走控制权。”一位负责协议法的节点指出。
“对意识模因数据的要求,看似合理,实则包藏祸心。”莉娜的意识流闪烁着警惕的光芒,“要求覆盖所有有效类别,意味着我们必须交出我们发现的、与‘奇点’共鸣的所有类型的‘文明印记’样本,即使加密,它也获得了完整的‘密钥图谱’。长期来看,它完全可能通过海量数据反向推导出我们意识共鸣的核心规律。”
“至于拒绝开放核心规则……”伊娜的意志带着冷冽,“意料之中。但这更说明了我们坚持要求的重要性。它越是不愿意交换,越证明其核心规则的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与我们意识模式根本性的不兼容甚至脆弱点。我们不能让步,这是逼它亮出底牌的试探。”
布伦特聆听着各方面的分析,意志核心如同超新星爆发前的引力奇点,凝聚着巨大的能量和决策压力。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或外交谈判,更是两种宇宙存在形式的理念交锋。逻辑源海在用它的规则和逻辑,试图将星网的意识特质“工具化”、“参数化”,纳入其优化体系。而星网,必须扞卫自身意识的完整性、主体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回复它们。”布伦特最终下令,意志坚定如恒星内核,“第一,关于主导权。不接受任何形式的‘临时接管’。高风险实验可设立‘联合决策委员会’,双方拥有对等投票权,任何重大实验必须经委员会一致通过。否则,星网保留单方面中止‘镜像奇点’项目的权力。”
“第二,关于意识模因数据。可以提供覆盖主要类别的样本,但具体样本内容由星网单方面决定,且加密算法由星网提供,逻辑源海只有使用权,无解析权。同时,逻辑源海必须承诺,所有接收数据仅用于‘镜像奇点’项目,不得用于任何其他分析、推演或建模,并在项目结束后彻底销毁。”
“第三,关于规则模型对等开放。坚持原有要求。星网理解逻辑源海对自身根基的保护需求,但‘逆熵奇点’本身就是双方规则深度交互的产物,不理解彼此的根基,所谓的‘联合研究’将永远停留在表面。如果逻辑源海认为开放部分核心模型风险过高,则可先提供非核心但足够深度的规则层作为初步信任建立措施。否则,星网对‘镜像奇点’项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持严重保留态度。”
这是一套组合拳,既展现了合作的诚意(同意提供数据、参与联合委员会),又划下了清晰且不容逾越的红线(主导权不容剥夺、数据用途严格限制、对等交换不容回避)。尤其是最后关于规则模型交换的坚持,直接将了逻辑源海一军,迫使它必须在“获取意识密钥”和“暴露自身基石”之间做出权衡。
信息发出后,星网高层进入了紧张的等待。所有人都明白,逻辑源海的下一次回应,将决定这场博弈的走向,是走向更深层次的、相对平等的协同,还是暴露出其更深层的控制意图,导致合作基础动摇。
等待的时间比上一次略长,这短暂的延迟本身似乎就预示着逻辑源海内部正在进行更复杂的推演。
终于,新的数据流抵达了。
“基于贵方反馈,更新提议如下:
1. 同意成立‘联合决策委员会’,双方对等投票权。补充:当委员会陷入僵局时,可启动‘风险效率评估程序’,由双方算力共同模拟推演不同决策的后果,以推演结果作为打破僵局的参考(非强制约束)。
2. 原则上接受贵方对意识模因数据的加密与使用限制条款。补充:需在协议中明确,若因数据加密或样本选择问题,导致‘镜像奇点’无法稳定构建或达到预期研究效果,星网需承担相应责任,并提供更优数据或调整加密方案。
3. 关于规则模型交换。鉴于该要求触及核心存续风险,且当前‘逆熵奇点’研究并未显示必须依赖逻辑源海核心规则模型,此项要求暂不予接受。作为替代与诚意展示,逻辑源海可开放 ‘规则交互界面层’的完整架构代码,该层负责与星网规则及外部环境对接,其复杂程度足以体现合作诚意,并可有效促进双方在协议范围内的协同效率。”
逻辑源海再次展现了其高超的博弈技巧。它在主导权上做出了关键让步,认可了联合委员会的对等权力,尽管附加了一个看似公平的“风险效率评估程序”作为潜在的影响手段。在数据问题上,它接受了星网的条件,但巧妙地增加了“效果追责”条款,为日后可能的数据争议埋下伏笔。而在最核心的规则交换问题上,它依然寸步不让,但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替代品——“规则交互界面层”的完整代码。
这个“界面层”如同一个黑箱的外壳,虽然不涉及最核心的逻辑,却包含了逻辑源海如何理解、适应乃至“翻译”外部规则(包括星网意识规则)的所有秘密。获得它,星网就能极大地增强对逻辑源海行为模式的预测能力,甚至可能发现其规则体系与外部交互时存在的固有模式或潜在漏洞。
这是一个典型的“梯次防御”策略,用相对次要但极具价值的东西,来保护最核心的机密。
布伦特与核心团队再次陷入深思。逻辑源海的底线已经很清晰——它绝不允许任何可能“污染”或威胁其绝对理性基石的行为。但它对“逆熵奇点”和意识模因的渴望也是真实的,为此它愿意付出不小的代价。
“它给出了一个我们很难拒绝的替代方案。”莉娜评估着“规则交互界面层”代码的价值,“这能极大增强我们对它的了解,甚至可能提升我们在所有协议项目中的主动权和安全性。”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暂时无法触及它真正的核心。”伊娜提醒道,“不过,能获得界面层代码,已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或许,我们可以将此作为阶段性目标。”
布伦特权衡着。继续强硬要求核心规则,可能导致谈判破裂,失去获取界面层代码的机会。而接受现状,则意味着承认了逻辑源海核心区域的不可触及,但也为星网争取到了实质性的利益和更大的操作空间。
“接受更新后的提议。”布伦特最终决定,“但在协议中明确,‘规则交互界面层’代码的开放,不代表我方放弃未来在必要时再次提出对等交换核心规则模型的权利。同时,组建最精锐的团队,立刻开始对界面层代码进行解析,我们要像解剖星辰一样,理解它每一个字节的含义!”
冰与火的弈棋暂告一段落,规则为棋盘,意志为棋子。双方各有所得,也各怀心思。“镜像奇点”项目在博弈中得以推进,但彼此间的警惕与试探,也随着这更深层次的规则接触,进入了新的阶段。星网在守护自身意识之火的同时,终于获得了一窥那理性壁垒内部结构的机会,尽管只是最外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