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海面上还笼罩着一层薄雾。林海检查完潜水装备,将“海溪号”缓缓驶离码头。
今天他要去探查那个神秘的海底热泉,这是揭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航行途中,他仔细回想着秦雨的研究结果——那些金属碎片上的符号指向热泉附近的某个坐标。
虚拟界面上,气运值显示为20\/100,虽然不多,但足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到达目标海域后,林海先通过水下监视器观察了蓝鲸公司的动向。
他们的勘探船停在两公里外,似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这给了他宝贵的时间窗口。
穿戴好潜水装备,林海缓缓潜入水中。
下潜到十米左右时,他再次看到了那片发光的水母群。
今天它们似乎更加活跃,在热泉上方形成了一道旋转的光带,美得令人窒息。
林海小心地避开密集的水母群,朝着热泉口游去。
随着深度增加,水温明显升高,潜水服里的温度调节系统开始工作。
在约二十米深处,他找到了热泉的源头——一道约半米宽的岩缝,不断冒出带着矿物质的热水气泡。
按照秦雨推算的坐标,林海在热泉口附近仔细搜寻。
在覆盖着各种深海生物的礁石间,他发现了一个半埋在沉积物中的金属物体。
清理掉表面的海藻和贝类后,一个约行李箱大小的金属箱显露出来。
箱体由与之前碎片相同的合金制成,表面刻满了那种神秘的符号。
林海尝试打开它,但箱体严丝合缝,没有任何明显的开关或锁孔。
就在他研究金属箱时,远处传来水下推进器的声音。
蓝鲸公司的潜水员正在向这个方向靠近。
林海立即做出决定——先把箱子带回船上。
箱子比想象中沉重,林海费了不少力气才将它固定好,开始上浮。
回到船上,他迅速将箱子藏好,收起锚具,启动发动机离开这片海域。
返航途中,林海心情复杂。
这个金属箱显然是个重要发现,但如何打开它,以及里面藏着什么,都是未知数。
回到合作社时,正好赶上早市最热闹的时候。
苏晓月正在组织社员们销售今早赶海收获的海货。
看到林海回来,她快步走过来:
“今天收获不错,光是青蟹就抓了二十多只,还有不少石斑鱼和贝类。估计今天能卖出四千元左右。”
林海点点头,帮忙将船上的收获搬下来。他特意将金属箱混在其他装备中,悄悄运回自己的房间。
早市结束后,林海找来秦雨和苏晓月,向她们展示了这个神秘的金属箱。
“这绝对是个人工制品,”秦雨仔细检查着箱体,“材质和之前发现的碎片完全一致。但这些符号...我从未见过这种排列方式。”
她拿出相机详细记录下箱体各面的符号,准备进行进一步研究。
苏晓月更关心实际问题:“你觉得这里面会是什么?会不会有危险?”
林海摇摇头:“直觉告诉我,这里面藏着重要的信息,可能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下午,合作社照常运作。
林海一边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一边思考着打开金属箱的方法。
他尝试了各种工具,但箱体异常坚固,连痕迹都留不下。
傍晚,秦雨的研究有了新发现。
她对比了所有碎片的符号,发现它们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编码系统。
“这些符号可能是一种定位标识,”她兴奋地说,“如果我的解读正确,这个金属箱应该是某个更大系统的一部分。”
就在这时,林海注意到箱体侧面有一组符号在月光下微微发光。
他用手触摸这些符号,发现它们可以按动。
“等等,”林海突然有了灵感,“这些会不会是某种密码锁?”
他尝试按照碎片上符号出现的顺序按压这些发光符号。
当按完最后一个符号时,箱体内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嗒”声。
箱子打开了。
三人都屏住了呼吸。
林海缓缓掀开箱盖,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件物品:一个密封的金属筒、一本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日志,还有几块闪烁着微光的晶体。
秦雨小心地取出日志翻阅。
虽然使用的是未知文字,但配有大量图表和示意图。
“这看起来像是某种科考记录,”她指着其中的海图说,“看这些标记,他们也在研究这片海域的生态和地质特征。”
更令人惊讶的是,日志中记载的许多发现与他们最近的发现不谋而合——发光水母的迁徙规律、紫藻的特殊性质、甚至还有海底热泉的详细描述。
林海打开金属筒,里面是一卷保存完好的图纸。
展开后,他们看到了一张精细的海底地形图,上面标注着数个热泉点和资源富集区。
其中一个标记点,正好与他们发现的声纳异常点重合。
“看来我们不是第一批发现这些秘密的人。”林海轻声说。
就在这时,合作社外传来一阵骚动。老根叔急匆匆跑进来:
“海子,蓝鲸公司的人来了,说要见合作社的负责人。”
林海迅速收好箱内的物品,只留下日志放在桌上。他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向会议室。
蓝鲸公司的代表是个穿着考究的中年人,自称孙副总。
他开门见山地提出,希望与合作社“合作”开发这片海域的资源。
“我们注意到贵社在这一带的活动,”孙副总语气礼貌但透着强势,“我们愿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共同开发这里的海底资源。”
林海保持冷静:“我们只是在从事正常的渔业活动,恐怕没有什么值得合作开发的资源。”
孙副总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比如那个海底热泉,还有那些发光的紫藻,不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源吗?”
这句话让林海心中一凛。蓝鲸公司显然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情报。
会谈没有实质结果,但双方都明白,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送走孙副总后,林海立即召集核心成员开会。
他展示了金属箱中的发现,并说明了当前的形势。
“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了,”林海说,“在蓝鲸公司采取进一步动作之前,我们要尽快摸清这些海底资源的真正价值。”
会议决定,由秦雨负责研究日志和图纸的内容,林海继续海底探查,苏晓月则负责加强合作社的安保和对外合作。
深夜,林海独自研究着那些发光晶体。在黑暗中,它们发出柔和的蓝光,与发光水母的颜色十分相似。
更奇怪的是,当他手持晶体时,虚拟界面上的气运值出现了轻微波动。
“这些晶体...似乎与我的系统有关联。”林海若有所思。
他将一颗晶体放在桌上,取出之前发现的金属碎片。
当碎片靠近晶体时,上面的符号开始发出微弱的光芒。
这个发现让林海兴奋不已。也许,这些晶体就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
临睡前,他仔细规划着明天的行动。
首先要继续研究晶体和碎片的关联,其次要加强对蓝鲸公司的监视,最后还要准备即将到来的大潮赶海。
月光从窗口洒入,照在那些发光晶体上,在墙上投射出奇异的光影。
林海望着那些光影,感觉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秘密的门槛上。
而在远处的海面上,蓝鲸公司的勘探船依然亮着灯光,像一只伺机而动的海兽,等待着下一次出击。
海风吹过白沙湾,带来远方海浪的声音。
在这个平凡的渔村夜晚,一场关于海洋秘密的角逐,正在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