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林海已经带着那几块发光晶体和金属碎片来到了海边。
昨晚的发现让他难以入眠,那些晶体与系统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碎片靠近晶体时的发光现象,都指向一个令人兴奋的可能性。
他选择了一处僻静的礁石区,盘腿坐下,将晶体和碎片在面前摊开。
晨光中,晶体泛着柔和的蓝光,与初升的太阳交相辉映。
林海唤出虚拟界面,气运值显示为22\/100,比昨天又增长了2点。
当他把手放在晶体上方时,界面上的数字开始轻微波动。
更神奇的是,那些金属碎片上的符号仿佛活了过来,在晶体光芒的照射下,投射出淡淡的光影。
“这些晶体...似乎在增强我与系统的联系。”
林海喃喃自语。
他尝试集中精神,感受这种奇特的共鸣。
随着注意力的集中,他仿佛能感知到周围海域的生命脉动——鱼群的游动,水母的漂浮,甚至海底热泉汩汩涌出的节奏。
这种感知很微弱,却真实存在。
林海意识到,这些晶体可能是某种能量放大器,能够增强他对海洋的感知能力。
就在他沉浸在这种新奇体验中时,远处传来苏晓月的呼唤。
林海小心收好晶体和碎片,起身返回合作社。
“刚才‘天海阁’来电话,确认了下个月的订单,”苏晓月脸上带着喜悦,“他们还要加订一批特级贝类,这样算下来,首月订单金额能达到六万元。”
这是个好消息。
合作社与高端酒店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这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早市过后,林海召集秦雨和苏晓月,向他们展示了晶体与碎片相互感应的现象。
“这可能是某种共振现象,”秦雨仔细观察着发光的过程,“这些晶体应该含有特殊的矿物成分,能够与金属碎片中的元素产生共鸣。”
她取出一台便携式检测仪,对晶体进行初步分析:“成分很复杂,含有多种稀土元素。如果能量产,其价值可能远超紫藻。”
这个发现让三人都很振奋。
但林海提醒大家,当务之急是赶在蓝鲸公司之前,彻底探查清楚热泉区域的秘密。
下午,林海再次出海。
这次他带上了所有的探测设备,包括水下相机、采样工具,还有那些发光晶体。
他打算用晶体作为引导,看看能否发现更多的线索。
到达热泉区域后,林海先将船停在安全距离,通过水下监视器观察情况。
蓝鲸公司的勘探船今天不在附近,这给了他充足的时间。
穿戴好潜水装备,他将一块晶体系在手腕上,缓缓潜入水中。
下潜过程中,他注意到晶体发出的光芒随着深度增加而变得更加明亮。
当接近热泉口时,晶体突然剧烈闪烁起来。
顺着晶体指引的方向,林海在热泉口下方的一处岩架上,发现了一个半埋在沉积物中的圆形金属装置。
这个装置直径约一米,表面布满了与碎片上相似的符号,中心有一个凹陷,形状正好与晶体吻合。
林海小心地清理掉装置表面的附着物,发现这是一个极其精密的设备。
在秦雨的远程指导下,他拍摄了详细的照片和视频。
“这像是一种探测装置,”秦雨通过通讯器说,“看它的结构,可能是用来监测海底环境变化的。”
林海尝试着将一块晶体放入中心的凹陷处。
当晶体与装置接触的瞬间,整个圆盘突然亮了起来,表面的符号依次闪烁,投射出一幅全息的海底地形图。
更令人惊讶的是,地形图上明确标注出了数个资源富集区,包括他们之前发现的紫藻林、热泉点,还有几个未知的区域。
其中一个标记点特别醒目,旁边标注的符号与金属碎片上的主要符号完全相同。
“这应该就是最重要的地点,”林海心想,“也许那里藏着这个装置想要保护或者监视的东西。”
他记录下所有数据,取回晶体,开始上浮。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他需要时间仔细研究。
回到船上,林海立即查看记录的数据。
那个关键标记点位于更深的海域,大约在六十米深处,这对潜水来说是个挑战。
返航途中,他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直接探索那个深水区域风险很大,但等待下去,蓝鲸公司可能会抢先一步。
傍晚时分,合作社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海洋局的张科长。
他是为协调合作社与蓝鲸公司的勘探权争议而来的。
“我们收到了双方的申请,”张科长开门见山,“按照程序,我们可以批准一家公司在该区域进行勘探,或者让双方合作。”
林海保持谨慎:“我们合作社一直在这片海域作业,对这里的环境最了解。蓝鲸公司作为外来者,恐怕难以兼顾生态保护。”
张科长点点头:“我理解你们的顾虑。不过蓝鲸公司提供了相当有竞争力的合作方案,包括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最终,在张科长的协调下,双方达成初步共识:合作社和蓝鲸公司可以组成联合勘探队,共同开发该海域的资源,利润按比例分成。
这个结果虽然不算完美,但至少保住了合作社的参与权。
送走张科长后,林海立即召集核心成员讨论。
“合作也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秦雨分析道,“蓝鲸公司有我们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而我们掌握着关键的地理信息和初步发现。”
苏晓月更关心实际利益:“我们要确保在合作中保持主导权,不能让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
经过详细讨论,他们制定了谈判策略:以已经发现的紫藻林和热泉点作为筹码,要求获得不低于40%的分成比例,同时要保有对重要发现的首选研究权。
晚上,林海独自研究今天拍摄的数据。
那个圆盘装置投射出的海底地形图非常精细,连海底山脉的轮廓都清晰可见。
关键标记点位于一处海底峡谷的边缘,那里水流湍急,潜水难度很大。
“需要专业的深潜装备和支持团队,”林海心想,“这也许就是与蓝鲸公司合作的价值所在。”
他查看虚拟界面,气运值已经增长到25\/100。
最近的发现和合作协议的进展,都在帮助气运值稳步提升。
临睡前,林海去实验室看望秦雨。
她正在分析圆盘装置的数据,有了新的发现。
“这个装置的科技水平很高,”秦雨指着屏幕上的分析结果,“它的能源系统很特殊,似乎能够从海水中提取能量。而且...”
她调出另一组数据:“根据我的计算,这个装置至少在这里运行了三十年以上。”
三十年!这个数字让林海震惊。这意味着,早在他出生之前,就有人在这片海域部署了这些高科技装置。
“会是谁呢?目的又是什么?”林海陷入沉思。
秦雨摇摇头:“目前还无法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装置仍在正常运行,它在监控着海底的某种变化。”
夜深了,合作社渐渐安静下来。林海站在窗前,望着月光下的海面。海底圆盘、发光晶体、神秘符号...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超越想象的真相。
而在那个深邃的海底峡谷中,更大的秘密正在等待揭开。
与蓝鲸公司的合作,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接近这个真相,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
无论如何,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
林海知道,他正在接近一个足以改变所有人认知的发现。
而这个发现,可能会彻底改变白沙湾,以及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