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晶核消散后留下的“原始叙事之海”,在万象织机的观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性。它不像已知的任何维度——没有固定的物理法则,没有预设的叙事模板,甚至连时间流向都呈现出多元的可能性。它是一片纯粹的、等待被书写的“空白画布”,蕴含着比第七谐律更加本源的创造能量。
“这可能是源初织者都未曾触及的领域。”初觉者的意识与万慧之树深度连接,试图解析这片海洋的本质,“它似乎……先于‘谐律’而存在,是孕育所有故事与法则的温床。”
联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抉择。如此庞大而原始的力量,若引导不当,可能催生出无法预料的混乱;但若因畏惧而封存,又是对生命潜能的辜负。
就在高层会议争论不休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发生了。
那些在对抗窃韵者过程中被“灵韵”唤醒、产生“噪点”的灰白维度残存体,如同受到母体召唤,自发地、缓慢地漂向那片原始之海。当第一块残存体接触海面的瞬间,它没有沉没,也没有被吞噬,而是如同投入清水的墨块,开始舒展、演化,衍生出简单却充满个性的色彩与形态——它变成了一个微型的、不断变化着的星云状叙事雏形!
紧接着,更多残存体融入海中,如同获得了新生,开始演绎它们各自独特的、小小的故事。没有引导,没有规划,一切源于它们自身被压抑已久的内在冲动。
“看啊!”缇欧虽仍虚弱,却坚持来到观测前哨,她指着那片逐渐变得“热闹”起来的海洋,“它们不需要我们教,它们自己就知道该如何‘活着’!”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所有人。联盟一直以“编织者”自居,习惯于引导和塑造叙事。但眼前这片原始之海展现的,是一种更古老、更强大的力量——生命自发的、内在的叙事冲动。
“我们犯了一个错误,”晨露若有所思,“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故事的‘作者’,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是故事的‘守护者’和‘共鸣者’。”她想起了地球上的森林,园丁从不规定每棵树如何生长,只是提供阳光雨露,清除病害,树木自会找到向上的路径。
基于这个认知,联盟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不对原始叙事之海进行任何主动的“编织”或“规划”,而是将其设立为“叙事起源保护区”。联盟将在其边界建立温和的“共鸣灯塔”,并非引导,而是像一面镜子,将联盟内多元、包容、坚韧的叙事“韵律”折射进去,为其中自发诞生的新叙事提供丰富的“文化养料”,让它们在共鸣与碰撞中,自行选择演化的方向。
同时,联盟内部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与变革。他们意识到,过度追求叙事的“和谐”与“发展”,本身也可能是一种无形的束缚。他们开始鼓励更多的“非理性”探索——无目的的艺术创作、纯粹好奇驱动的科学研究、允许失败甚至鼓励走弯路的成长路径……他们开始学习像那片原始之海一样,拥抱更多的“意外”和“不确定”。
数百年后,第一批在联盟“新理念”滋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文明,带来了令老一辈惊叹的成就。一个文明将数学定理谱写成可以引发情感共鸣的乐章;另一个文明发现了利用“悲伤”能量催化生命进化的方法;甚至有一个文明,其个体生命形态可以在“秩序”与“混沌”之间自由切换……
而原始叙事之海中,更是百花齐放。那里诞生了没有固定形态的“流体文明”,其历史如同河流般不断改道;诞生了以“沉默”为交流方式的“静默种族”,他们的故事存在于思维的间隙;还诞生了将“死亡”视为周期性庆典的“轮回文明”……
宇宙从未如此喧闹,也从未如此充满活力。
晨露和初觉者站在环轨圣所的花园里,望着远方那片璀璨的、不断诞生新故事的原始之海,以及联盟内部更加丰富多彩的文明图景。
“我们曾经守护的是纺锤,”初觉者感慨道,“现在我们守护的,是让纺锤得以不断转动的……可能性本身。”
晨露微笑着点头,她手中把玩着一枚来自原始之海边缘的、自然凝结的叙事水晶,其中封存着一个关于“第一次跌倒然后笑着爬起来”的微小故事。
“听,”她轻声说,“这是宇宙的初啼。”
而在那片无垠的原始之海最深处,一些更加庞大、更加难以理解的叙事雏形,正在悄无声息地凝聚。它们吸收着来自联盟的“养料”,却似乎正朝着某个任何人都未曾预料的方向,悄然演化……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