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身处两千多年前的大秦,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现那份烟火气。
他知道,自己带来的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团聚的方式,一种包容的态度——正如火锅能容纳各色食材,大秦也能包容各族百姓,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在这片土地上相融共生。
沿途经过巴蜀境内的首个镇域配套区,赢欣随始皇一同下车视察。
只见镇域的商业街已然成型,墨家改良的商铺整齐排列,巴蜀本地的商户与移民百姓并肩经营:有的卖新鲜的菌菇、竹笋,有的卖手工编织的竹篮,有的卖自产的花椒、茶叶,还有的开起了简易的食铺,售卖当地的特色小吃。
学堂里,巴蜀孩童与移民子女一同读书,书声琅琅;医馆里,双语医官正在为百姓问诊,秩序井然。
“父皇你看,”赢欣指着镇域的农市,“巴蜀的移民百姓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开始利用本地的食材谋生。
这里的菌菇、竹笋鲜嫩可口,正是‘火锅’的绝佳食材;花椒辛辣醇厚,是红汤的灵魂;还有这鲜鱼、豆腐,都是涮煮的上佳之选。”
始皇点头赞许:“新政推行以来,巴蜀的变化不小。
百姓有活干、有钱赚,各族子女能同窗共读,这便是朕想要的天下。
看来,此次南下,果然不虚此行。”
车队继续前行,抵达巴蜀郡治所后,郡守早已率领官吏、乡贤等候在城外。
寒暄过后,始皇直奔主题:“朕此次南下,一来察访新政,二来,听闻巴蜀有一种名曰‘火锅’的美食,想亲口尝尝。
不知郡守是否知晓?”
郡守闻言,面露难色:“回陛下,臣在巴蜀任职多年,从未听过‘火锅’之名。
或许是乡间村落的小众吃法,臣即刻派人去打探!”
赢欣适时说道:“郡守不必着急。
儿臣梦中所见,‘火锅’的做法并不复杂,或许我们可以自行尝试。
只需请铜匠打造一口中间带隔的铜锅,再备上骨汤、花椒、辣椒、菌菇、肉片、菜蔬等食材,便可一试。”
始皇笑道:“好!
便依欣儿所言,即刻安排!”
郡守不敢怠慢,立刻召集城中最好的铜匠,按照赢欣的描述,打造鸳鸯铜锅。
铜匠们虽从未见过这般样式的锅具,但在赢欣的现场指导下,很快便领会了要领——将铜锅中间用铜板隔开,两侧分别留口,方便添加汤底。
与此同时,官吏们也分头采购食材:从农户家中买来肥猪里脊、鲜鱼、豆腐,从山中采来新鲜的菌菇、竹笋、野菜,从商户手中买来上好的花椒、辣椒、姜片、红枣,一应俱全。
傍晚时分,郡府的庭院里,篝火燃起,鸳鸯铜锅架在炭火之上。
一侧倒入慢熬了一下午的骨汤,放入菌菇、红枣、葱段,汤色渐渐变得清亮醇厚;另一侧放入牛油、花椒、辣椒、姜片,小火慢熬,很快便香气四溢,热辣的气息弥漫在庭院中。
始皇与群臣围坐四周,看着铜锅中的汤料渐渐沸腾,眼中满是期待。
赢欣拿起薄如蝉翼的肉片,轻轻投入红汤之中,肉片在汤中翻滚片刻,便由红变白。
他夹起肉片,蘸上用盐、醋、蒜泥调好的酱料,递到始皇面前:“父皇,尝尝看,这便是梦中红汤的滋味。”
始皇张口吃下,麻辣鲜香的滋味瞬间在口中炸开,暖意顺着喉咙直入腹中,连日巡视的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他眼中闪过惊喜:“好!
好一个热辣鲜香!
果然名不虚传!”
大家不必拘束,和朕一起吃。
群臣道谢后,也纷纷拿起筷子,有的涮肉片,有的煮菌菇,有的烫菜蔬。
胡亥偏爱红汤,吃得满头大汗,却直呼过瘾;李斯则更爱清汤的醇厚,细细品味着菌菇的鲜香;蒙恬一边涮着鲜鱼,一边赞叹道:“这般吃法,既能暖身,又能兼顾众人口味,实在巧妙!”
庭院中,君臣谈笑风生,热气腾腾的火锅驱散了巴蜀夜晚的微凉,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赢欣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他知道,自己不仅圆了对后世火锅的怀念,更让这道美食成为了君臣团聚的纽带,成为了大秦盛世里的一抹鲜活烟火。
“父皇,”赢欣举杯,敬向始皇,“这火锅之所以美味,在于它能容纳各色食材,兼容不同风味。
正如我大秦,包容各族百姓,吸纳各方所长,方能成就今日之盛世。
儿臣愿这火锅的暖意,能传遍巴蜀,传遍大秦,让天下百姓都能围炉欢聚,共享太平。”
始皇举杯回应,眼中满是感慨:“欣儿说得好!
天下一家,方能其乐融融。
这火锅,朕要推广开来!
令郡守组织工匠,批量打造鸳鸯铜锅,教百姓做法;令商馆牵头,将巴蜀的花椒、菌菇、竹笋通过路网运往各地,让关中、北境、岭南的百姓都能吃到这等美食。”
“臣遵旨!”
郡守躬身应道。
夜色渐深,庭院中的篝火依旧旺盛,鸳鸯铜锅的香气久久不散。
赢欣坐在角落,望着眼前君臣和乐、烟火缭绕的景象,心中暗自庆幸。
他来自后世,带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记忆,却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大秦的盛世添砖加瓦。
他知道,自己永远不能暴露穿越者的身份,但这份来自后世的温暖与智慧,却能化作大秦发展的动力,化作百姓生活中的美好。
次日,始皇继续在巴蜀察访新政,赢欣则抽空将火锅的详细做法教给了郡府的厨师,让他们编写成简易的食谱,分发到各村各镇。
很快,火锅的做法便在巴蜀流传开来,百姓们纷纷打造铜锅,采集食材,围炉而坐,感受着这道新奇美食带来的温暖与欢乐。
商人们也嗅到了商机,开始批量制作鸳鸯铜锅,收购巴蜀的特色食材,通过新修的路网运往全国各地。
数月后,当巡视车队返回咸阳时,火锅已成为大秦各地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关中的百姓用杂交麦磨成的面粉制作面条,涮入火锅;北境的牧民将牛羊肉切成薄片,煮进红汤;岭南的渔户则用鲜鱼、虾蟹,搭配清汤的鲜美。
不同地域的食材,不同族群的口味,在一口火锅中相融共生,正如大秦的天下,各族百姓安居乐业,共享盛世太平。
赢欣坐在巡视的马车上,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路网与镇域,心中满是感慨。
那道来自后世的火锅,不仅温暖了他的胃,更温暖了大秦的百姓,成为了盛世里最鲜活的注脚。
他知道,自己的穿越,或许就是为了让这个时代多一份温暖,多一份包容,多一份烟火气。
而这份秘密,他会永远珍藏在心底,化作守护大秦盛世的力量,陪伴着这片土地,走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