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沿着巴蜀至黔中郡的干线前行,新铺的青石板路面平稳无颠簸,窗外群山叠翠,沿途镇域的烟火气愈发浓郁。
始皇靠在车榻上,想起昨日巴蜀火锅的热辣鲜香,又念及扶苏在咸阳监国的种种举措,忽然开口道:“此次巡视,新政落地有声,百姓安居,扶苏监国功不可没。
他执掌中枢已有数年,你们随朕四处奔波,咸阳的情况多从奏疏得知,今日闲谈,便说说你们眼中的扶苏——既要言其长进,也要实事求是,不必避讳短处。”
帐内众人闻言,皆收起闲谈之态,李斯率先拱手开口,语气中肯:“陛下,臣以为扶苏公子近年的长进,可谓脱胎换骨。
早年公子虽仁厚,却略显优柔,处理政务多倚重臣等参谋;如今监国,已然能独当一面。
就说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详实、分类清晰,连异族分布、技能特长都标注得明明白白,为后续移民、育才、军政调配提供了精准依据,这份细致与严谨,远超往昔。”
他顿了顿,补充道:“处理农桑推广的难题时,公子没有盲目施压,而是提出‘双语教学+实地指导’的法子,还编制农科手册,协调农具分配。
既解了‘有人不会种’的困局,又没引发百姓不满,可见其治理思路愈发成熟,懂得‘以民为本、循序渐进’。
异族融合方面,他力主修订《异族权益保障法》,坚持‘秦民与异族一视同仁’,这份包容之心,恰合大秦‘天下一家’的根基,臣深感钦佩。”
蒙恬作为武将,素来直爽,接口道:“李丞相所言极是。
扶苏公子如今不仅懂政务,更懂军政协同。
北境戍边士兵轮换、粮草调度的难题,他在奏疏中分析得切中要害,提出‘按人口分布征兵、就近储备粮草’的建议,与臣的想法不谋而合。
更难得的是,他体恤退役士兵,牵头推动‘戍边+耕种’的移民政策,让老兵既能安居,又能巩固边防,这份担当,让军中将士颇为信服。
早年公子对军务不甚熟悉,如今却能精准把握边防痛点,这份长进,有目共睹。”
赢欣望着窗外掠过的农圃,语气带着兄长的欣慰:“大哥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统筹力与体恤之心。
新政推广涉及农桑、异族、官治等诸多方面,事务繁杂,他却能理清脉络,让各部门各司其职、衔接顺畅。
上次我在咸阳与他商议路网规划,他当即协调郡县腾出土地,还提前安排移民安置与配套建设,确保路网与宅院、镇域同步推进,效率极高。
更难得的是,他常微服走访村落,见异族孩童入学困难,便立刻增设双语学堂;见农户缺农具,便加急调配墨家改良器械,这份事事挂心百姓的心意,最是难得。”
胡亥年纪尚轻,说话直白却真切:“大哥如今沉稳多了,以前我遇事还敢缠着他撒娇,现在见他处理政务时一丝不苟,倒有些不敢随意打扰了。
上次我回咸阳,见他在学堂亲自教异族孩童写秦字,耐心十足;处理官员虚报政绩的案子时,又毫不手软,既仁厚又有原则。
只是……”他话锋一转,略显犹豫,“大哥成婚多年,如今只有两个孩儿,比起大秦宗室的繁衍需求,确实少了些。”
赵高在一旁躬身补充,语气谨慎却务实:“胡亥公子所言属实。
老奴在咸阳时,曾打理宫廷后勤,知晓扶苏公子夫妇和睦,但子嗣确是偏少。
如今大秦正值盛世,人口是兴邦根本,公子作为监国,既倡导天下百姓多育子嗣,自身更应以身作则,为宗室绵延、朝堂稳固多添助力。
不过公子平日忙于政务,常深夜批阅奏疏,或许也是无暇顾及,并非不愿。”
始皇静静听着,脸上带着欣慰的笑意,待众人说完,缓缓开口:“你们说得都很实在。
扶苏的长进,朕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从早年的仁柔少年,到如今能独掌中枢、统筹全局的监国公子,他的沉稳、细致、包容,都足以担当大任。
他懂民之疾苦,知国之根本,处理农桑、异族、军政的难题时,既有原则又有温度,这份治理能力,朕放心。”
话锋一转,始皇语气中带着几分期许:“但子嗣之事,确实是他的短板,也是大秦宗室的大事。
如今大秦地广人稀,朕倡导天下多育,宗室更应率先垂范。
扶苏身为长子,未来的担子更重,多添子嗣,不仅是为小家绵延,更是为朝堂稳固、宗室兴旺。
他忙于政务是好事,但也不能本末倒置,家宅和睦、子嗣绵延,方能无后顾之忧地打理国事。”
李斯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臣回去后,可让内史府挑选品行端方、温婉贤淑的女子,供公子府挑选,既不扰公子政务,又能为绵延子嗣添一份助力。
同时,也可让农科署调配些滋补食材,为公子夫妇调理身体。”
赢欣补充道:“大哥素来体恤他人,或许是不愿为子嗣之事劳烦他人。
我日后可多与他闲谈,劝他不必过于专注政务,家宅之事同样重要,大秦的盛世,既需要他打理朝堂,也需要宗室子嗣绵延,代代守护。”
始皇点头:“不必刻意强求,点到为止即可。
扶苏素来明事理,知晓轻重。
朕只是希望他明白,监国之责,既包括治国理政,也包括宗室传承,二者相辅相成,方能长久。
转身到,胡亥,欣儿你俩也别懈怠,开枝散叶是大事。两人起身称是。”
车队继续前行,窗外的景色渐渐从群山转为平原,黔中郡的农圃里,移民百姓正忙着耕种,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帐内的闲谈虽已结束,但君臣心中都清楚,扶苏的长进是大秦之幸,而子嗣绵延,则是为这份幸运添上更稳固的保障。
始皇望着远方,眼中满是期许,他相信,扶苏定能领会这份深意,在打理好大秦政务的同时,也让宗室血脉绵延,为盛世大秦再添一份长久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