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
钱谦益的话音落下刚刚十来个呼吸的时间,老谋深算的温体仁似乎也想明白了钱谦益的用意,以及此事对自己一党的好处,立刻轻咳两声,出班站定道:
“启禀陛下,臣附议钱阁老所言!”
“臣附议!”
“臣也附议!”
随着钱谦益和温体仁两位大佬相继表态,朝中属于东林党和阉党的官员们,纷纷站出来附议;
这其中就包括内阁阁臣贺逢圣,内阁阁臣薛国观,吏部尚书谢升等大佬出班赞同!
温体仁没有看到的是,在他站出来支持钱谦益的时候,龙椅上的崇祯皇帝,以及站在龙椅旁的太子殿下这对儿父子二人,几乎同时眯起眼睛,目露寒光的看着温体仁!
说破大天,朝廷之中的所谓太子党,这几年可都是围绕着崇祯皇帝屁股后打转转的!
与其说,太子党的这些大佬,是太子党的成员,倒不如说是崇祯皇帝的肱骨之臣;因此,崇祯皇帝从来都不会嫌弃,这伙儿所谓的‘太子党’的实力过大;
但是,温体仁的阉党和钱谦益的东林党可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崇祯八年,崇祯九年的时候,无论是温体仁的阉党,还是钱谦益的东林党,可都因为利益曾反对过摊丁入亩的推行;
因此,当下,崇祯皇帝看温体仁和钱谦益这两个人是非常不顺眼的!
特别是,凭借这揣摩自己心思,没有任何治国才能的温体仁,在这个时候再次和东林党沆瀣一气,这真的让崇祯皇帝动了换掉内阁首辅的心思...
崇祯皇帝看向温体仁的目光一闪即逝,因此,根本就没有人捕捉到崇祯皇帝的这个细节!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崇祯自然也是想明白了钱谦益的用意和想法,于是便开始征求满朝文武们的意见!
从此时崇祯皇帝的态度,都是老油条的朝廷大佬们,怎么能看不出来这位陛下的态度和想法?
于是乎...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第一个响应崇祯皇帝的,正是崇祯皇帝的绝对心腹,号称17世纪前半叶,东半球第一狗腿子,兵部左侍郎杨嗣昌!
“杨卿请说!”
“咳咳!”杨嗣昌先是轻咳两声清了清嗓子,组织了一下语言之后,缓缓说道:
“启禀陛下,自崇祯二年,袁崇焕斩首皮岛总兵毛文龙以来,辽东建奴失去了皮岛的牵制之后,曾于崇祯二年,崇祯七年,崇祯九年,崇祯十年,以及今年,先后五次入寇进攻我大明北方;”
“数年的征战与劫掠,导致我大明北方,尤其是北直隶和山西两省民不聊生,无数百姓都被建奴劫掠至辽东,成为了建奴的包衣奴才;”
“臣曾估算过,几次建奴大军入寇所犯下的烧杀抢掠等暴行,给我大明造成至少两千万两白银的损失...”
“古语有言:久守必失!因此,臣建议,当下国朝应该趁着大胜建奴,全歼满洲镶红旗,三军将士士气高昂的时候,挥师辽东,同建奴决战于辽东,彻底解决辽东之患!”
杨嗣昌的话,说的振聋发聩,满朝文武在听完了杨嗣昌的言辞之后,顿时被杨嗣昌的大胆给震慑到了!
自从大明在萨尔浒大败之后,大明已经在辽东吃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败仗,这些年,大明一直被建奴按在地上反复摩擦,更是丢失了沈阳等辽东重镇;
也就这几年,随着皇太子崛起之后,大明在面对辽东的时候,才仗着本土优势和兵力优势,打了几场胜仗;
没错,在群臣们看来,太子朱慈烺之所以能率军,在北直隶数次战胜建奴入关劫掠的大军,仗着的就是地利和人和;他们浑然忘记了腾骧两卫战力的彪悍;
因此,在朝中绝大多数官员看来,杨嗣昌所提出了,挥师辽东,和建奴大军决战是不智的选择;
毕竟,大军挥师辽东之后,失去了地利优势,再加上大明骑兵远远没有建奴的骑兵多,在辽东平原,对建奴发起决战,根本就是第二个萨尔浒之战!
杨嗣昌的话说完之后,就连崇祯皇帝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实话,这次杨嗣昌所提出的,出兵辽东,和建奴决战的提议,并不是事先和崇祯皇帝商议好的,因此杨嗣昌的这个想法刚提出来,崇祯皇帝也很意外!
正当崇祯皇帝在心里计算着,这其中的利与弊的时候,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轻咳两声出班,说出了自己对于挥师辽东,和建奴决战的想法!
“咳咳..”
“启禀陛下,臣并不赞同杨侍郎出兵辽东,和建奴决战的提议!”
温体仁先是说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然后便说出了自己的理由道:
“启禀陛下, 眼下我大明北方各省旱灾不断,自崇祯十年开始,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旱灾日益严重;并不时伴有蝗灾肆虐,因此,臣认为,此时并不是决战辽东最好的时候...”
接下来,温体仁开始列举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受灾的具体情况,各省受灾给大明带来的具体损失等数据;总之就是一句话,他这个内阁首辅,并不赞同,出兵平辽!
那么,温体仁为什么会反对出兵平辽,难道是他这个内阁首辅被辽东建奴给收买了吗?
还真不是!
他反对出兵平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认为明军在辽东打不过满洲八旗和蒙古骑兵!
一旦朝廷主力在辽东损兵折将,大明将再次陷入崇祯八年以前,建奴想什么时候来揍你一顿,就打一顿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在摊上这么个刚愎自用的君主,他这个内阁首辅还能像现在这么轻松惬意的干下去吗?
别做梦了!
因此,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能轻松惬意,继续过下去,因此当杨嗣昌提出北伐之后,温体仁才会第一个站出来!
“咳咳...”
内阁首辅温体仁说完之后,正当群臣们还在心里思虑着他的说辞的时候,礼部尚书钱谦益已经轻咳两声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