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三三四”区域的幻象危机,如同一次精准的冷水淋浴,将粉毛球(暗金球)从“绝对理性”的迷梦中浇醒。它深刻地认识到,即便拥有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混沌中依旧存在着无法被模型预测、无法被逻辑穷尽的“意外”。董事长的出手,并非替它解决问题,而是为它划定了能力的边界——可量化的归它,不可量化的,归董事长(的剑)。
这份认知,并没有让它沮丧,反而像是一道枷锁被打开。它不再试图用绝对的理性去掌控一切,而是开始学着在高效运转的同时,为那些“意外”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和“应对冗余”。
它的核心运算模式悄然调整,从极致的“最优化”转向了更稳健的“风险控制下的高效”。系统运行依旧流畅,但不再追求每一个环节的极限压榨;资源调配依旧精准,但会储备一部分应急资源以应对突发状况。
然而,道祖的KpI和尚未还清的债务,依旧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仅仅依靠系统任务和便利店盲盒的稳定收益,进度虽然可靠,但终究过于缓慢。粉毛球那颗永不安分的“搞事”之魂,在经历了理性风暴的洗礼后,再次开始蠢蠢欲动。
只是这一次,它汲取了之前金融泡沫、功德通胀、古神拆迁、言灵失控等一系列惨痛教训,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健”。它不再追求颠覆性的、高风险的金融创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混沌中那些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具有“成长潜力”的领域。
它要搞——风险投资!(混沌版)
一个名为“洪荒潜力项目发掘与战略性孵化平台”的计划,在粉毛球核心中悄然成型。这个平台不再面向广大散户(韭菜),而是精准定位那些拥有独特技术、特殊能力或稀缺资源,但缺乏发展资金和平台支持的“初创团队”(主要是各种奇奇怪怪的混沌生灵、落魄仙门、或者有想法的精怪部落)。
粉毛球将利用咨询中心的数据优势和人脉(主要是瑶池和九幽魔尊这种被它坑过但也算建立了联系的),去发掘、评估这些“初创项目”,然后以“战略投资”的方式,注入资金(能量、资源)和“技术指导”(主要是系统任务引导和规则优化建议),换取项目未来收益的一部分分成,或者……直接收购!
它的口号是:“发掘混沌独角兽,共创规则新未来!”(听起来高大上,本质上还是低买高卖。)
直播间的观众听到粉毛球这“转型风投”的计划,弹幕顿时活跃起来:
“崽崽这是要从资本家进化成投资人了?”
“混沌版红杉资本?还是软银?”
“感觉比搞金融和功德靠谱点?”
“但是找项目、做尽调很累吧?崽崽现在还被禁言呢!”
粉毛球显然也考虑到了“禁言”的限制。它无法直接与项目方沟通谈判,但这难不倒它!它设计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完全基于规则和数据的“项目评估与投资决策系统”。
该系统会通过系统网络,自动扫描、捕捉混沌中那些表现出异常规则活性、能量增长潜力或独特技术特征的“信号”。然后,它会调用庞大的道祖知识库和咨询中心的历史数据,对这些信号进行多维度、全方面的“尽职调查”:
分析其规则结构的稳定性与成长性;
评估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稀缺性;
测算其市场(洪荒需求)规模与竞争格局;
甚至还会模拟推演其团队(如果它有的话)的“心性”与“执行力”!
所有评估完全基于冷冰冰的数据和规则逻辑,不带任何主观情感。通过评估的项目,会被自动标记为不同等级的投资标的。
投资方式也高度“自动化”和“无情”。符合标准的项目,系统会自动向其周边投放经过伪装的“机缘”(其实就是装着资源和小额“启动资金”的特殊盲盒),或者发布一些看似偶然、实则精心设计的“引导性任务”,帮助其解决发展初期的瓶颈。
项目成功,产生收益(规则稳定性贡献、稀缺资源、独特技术等),系统按照预设比例自动抽取分成,注入咨询中心账户。
项目失败,投资打水漂,系统自动记录损失,并调整后续投资策略。
整个过程,粉毛球本体无需与任何项目方直接交流,只需坐镇中枢,监控系统运行,优化评估算法,调整投资组合。完美规避了“禁言”的限制!
很快,第一个“幸运儿”被系统捕获了。
那是一个由一群【星纹计算蚁】组成的微小部落。这种蚂蚁灵智极低,但种群内部能通过背上的星纹闪烁,进行一种极其复杂且高效的分布式计算,尤其擅长推演能量轨迹和优化简单阵法。它们一直生活在混沌缝隙中,靠舔舐逸散的规则能量为生,朝不保夕。
系统评估:技术独特(A级),潜力巨大(S级),团队稳定(指蚂蚁社会结构),风险可控(投资额度极小)。综合评级:优先投资。
于是,一群星纹计算蚁在例行外出觅食时,“偶然”发现了一处刚刚经历小型规则碰撞、逸散出精纯计算属性能量的“宝地”(系统投放的诱饵)。它们欢快地吸收了这些能量,背上的星纹变得更加明亮、复杂。
紧接着,它们巢穴附近又“恰好”出现了一些结构破损、需要复杂计算才能修复的古老阵法残片(系统发布的引导性任务)。星纹计算蚁们本能地运用起刚刚增强的计算能力,开始尝试修复这些阵片……
几个月后,当这群蚂蚁无意间将一个修复好的、具有超强聚灵效果的小型阵盘核心,通过某种巧合的规则共振,“反馈”回系统网络时,粉毛球收到了第一笔投资回报——那个阵盘核心的设计图纸和优化算法!其效率远超咨询中心现有同类技术!
投入:几乎为零(一点诱导能量和废弃阵片)。
产出:一项可大幅提升“区域任务盲盒”中聚灵类物品效果的核心技术!
投资回报率:∞(理论上)!
首战告捷!
粉毛球(暗金球)的核心平静无波,只是默默地将这项技术录入知识库,并开始应用于系统优化。但它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项目也开始陆续产生回报:
一个擅长培育变异菌类的孢子精群落,在系统“投资”下,培育出了能高效分解规则污染物的“清洁菌株”;
一支流亡的机关傀儡师残部,依靠系统提供的稀有金属和能量核心,修复并改造出了一批可用于高危环境作业的“工程傀儡”;
甚至还有一个痴迷于研究“情念力”的落魄情魔,在拿到系统“赞助”后,居然捣鼓出了一种能小范围提升“桃花反应堆”能量转化效率的催化符文!
这些项目规模都不大,单个回报也有限,但胜在数量众多、种类繁杂,且很多技术都具有互补性。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汇聚到咨询中心,不断地优化着系统的各个方面,提升着整体效率,间接地推动着KpI的增长和债务的削减。
粉毛球如同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混沌风投教父,凭借着冰冷而精准的数据分析,默默地布局、投资、收割。它不直接创造价值,而是通过资本(资源)和技术(系统)的力量,去激发、放大混沌中那些被埋没的“潜力”,从而实现双赢(它赢两次)。
直播间的观众看着咨询中心那悄然变得越发丰富和高效的技术库,以及那稳定上扬的KpI曲线,不得不承认:
“崽崽这波……好像真的走上正道了?”
“闷声发大财!这才是资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虽然还是剥削,但至少是可持续的、带点技术含量的剥削?”
“董事长这次没干预,看来是默许了?”
紫霄宫内,楚歌的神识扫过那套悄然运转的“风投系统”,以及那一个个被“孵化”出来的小微项目,冰封的眸底没有任何波澜。
这饿崽,倒是懂得扬长避短。利用系统和数据的优势,规避自身沟通障碍,以一种更隐蔽、更可持续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虽然本质依旧是攫取利益,但手段更柔和,对混沌规则的扰动也更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某些边缘地带规则技术的“新陈代谢”。
只要不玩脱,便由它去。
他的无情道,映照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而粉毛球,则在成功转型“风投大佬”后,运算核心中开始规划下一步:是否可以考虑,对“小乱”(抽象云团)也进行一些低风险的、“非侵入性”的“投资”,比如提供稳定的能量环境,观察其能否自发衍生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则结构?
它的还债与KpI之路,在摒弃了惊涛骇浪般的激进手段后,似乎找到了一条更加绵长、却也可能更加宽阔的……“价值投资”之河。
只是不知道,当那些被投资的“初创团队”某天意识到,它们的一切“机缘”和“成长”,背后都有一双冰冷的、数据构成的眼睛在注视着,并且早已标好了价格时,会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