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西坡4号拓荒成 智舱欧标破局兴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燕麦核桃粥的醇香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勺子把烤得香脆的核桃碎拌进黏糯的粥底——燕麦是农数科技有机种植基地的新收品种,玉米粉磨得细腻无渣,核桃香与谷物甜交织,既给返乡试种的小电补体力,又能给赶技术攻关的哥哥充能量。“晴晴,快把妹妹的文旅套餐手册收好,今天要去乡村旅游点做试点推广,别忘带种子礼包样品。”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三个孩子身上,小电整理着西坡4号的试种工具,哥哥对着电脑调试装置的环保参数,妹妹捧着文旅套餐手册标注修改意见,嘴里脆生生喊着“试种”“达标”“套餐”。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给妹妹的手册装上防水夹:“都备齐了,种子礼包里加了西坡4号的试种装,游客能带回家种。”她拿起小电的试种方案翻看:“西坡4号真能在石漠化土地扎根?”小电点点头,语气笃定:“通过基因编辑优化了根系抓土能力,耐旱耐贫瘠,在贵州石漠化试种基地亩产突破1200斤,今天回村建百亩示范田,带动周边石漠化地区推广。”
哥哥推了推眼镜,眉头微蹙:“欧洲出台了新的农机环保标准,我的喷洒装置氮氧化物排放要再降10%,不然没法续签下一批订单,今天必须攻克这个技术难题。”妹妹放下手册,凑到哥哥身边:“我在套餐里加了‘环保小卫士’环节,让游客体验你的生物农药喷洒,还能帮你宣传环保优势呢!”
“爸爸!爸爸!”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农数科技玉米深加工新产品的检测报告,快步走出来,“小电,爸爸联系了石漠化地区的3个村,今天一起去选址建示范田;哥哥,省环保研究院的专家已经到公司,帮你优化装置参数;妹妹,妈妈陪你去旅游点推广套餐,爸爸下午去农数科技看深加工生产线,争取拿下商超订单。”小电抓起一个玉米发糕就往外跑:“太好了!我已经让农大团队把种子运到村口,就等选址确定!”
送小电去石漠化示范田选址,林凡直奔农数科技。刚到深加工车间,就看见生产线正试运行,玉米被加工成膳食纤维粉、生物降解餐盒原料,还有新型玉米蛋白饮料。农数科技的王经理迎上来:“凡哥!这些新产品技术都已成熟,膳食纤维粉不含添加剂,生物降解材料能在3个月内自然降解,蛋白饮料口感清甜,已经通过了国内有机认证,沃尔玛、永辉都表达了采购意向!”
林凡拿起生物降解餐盒样品查看:“硬度够,降解率达标,不错!重点推‘全株利用’概念,玉米芯、玉米秸秆都能加工,既环保又提升附加值。”他当场拍板,和沃尔玛签订首批500吨膳食纤维粉、100万个生物降解餐盒的采购协议,订单金额突破2000万元。
与此同时,哥哥的技术攻关也有了进展。环保专家指导道:“可以采用催化还原技术,搭配生物柴油动力,既能降低排放,又能提升能效。”哥哥立刻调整装置的动力模块,编程优化燃烧效率,经过3小时反复测试,排放数据终于达标:“成功了!氮氧化物排放比新标还低5%,还能节省15%的能耗!”他立刻把检测报告发给欧洲客户,对方当场回复:“太好了!续签1万台订单,还要推荐给欧盟农机采购联盟!”
妹妹的文旅套餐推广也火爆开场。乡村旅游点的广场上,“玉米奇遇记”套餐展台前围满了游客:“买套餐送绘本和种子,能体验种植、采摘,还能亲手做玉米点心、看环保喷洒演示!”一位带孩子的妈妈笑着说:“既能玩又能学,还能把种子带回家,太值了!”妹妹带着小游客们体验生物农药喷洒,讲解环保知识,不到半天就卖出300份套餐,旅游点负责人兴奋地说:“这个套餐太受欢迎了,周末要加开两场体验活动!”
中午,林凡在深加工车间接到了小电的电话:“爸爸,示范田选址定在鹰嘴崖,土层薄但光照充足,已经和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下午就能播种!”林凡叮嘱道:“让职校的技术学生跟着,重点指导根系养护,石漠化土地保水难,记得配套智能灌溉系统。”挂了电话,他又接到智舱欧洲的消息:“凡哥,因为哥哥的装置环保达标,智舱的‘乡村之星’汽车被纳入欧盟绿色采购清单,新增5000台订单!”
下午,鹰嘴崖的石漠化示范田热闹起来。小电带着村民和技术学生,用改良后的智能播种机播种西坡4号种子:“播种深度要控制在5厘米,行距30厘米,这样根系能充分伸展抓土。”村民们踩着碎石坡,小心翼翼地辅助播种,一位老人感慨道:“以前这地方只长野草,现在能种玉米,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小电笑着回应:“等丰收了,每亩能给大家增收800元,咱们一起把荒山变宝地!”
哥哥的装置也完成了欧洲版升级,首批1万台已发往汉堡港。他通过视频连线指导欧洲团队安装调试:“环保模块要定期检查催化剂状态,动力系统可以远程升级,有问题随时联系我。”欧洲团队负责人竖起大拇指:“中国技术太靠谱了,既达标又好用,以后我们只和你们合作!”
妹妹的文旅套餐也迎来了首个小高潮,首批体验的游客完成了玉米种植和点心制作,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玉米馒头,围着妹妹听故事:“姐姐,西坡4号真的能在石头地里发芽吗?”妹妹指着远处的示范田:“当然啦!过两个月你们再来,就能看到绿油油的玉米苗了,到时候还能体验收割!”
傍晚,全家通过视频连线“云团聚”。小电站在示范田的田埂上,背景是刚播种完的土地:“爸爸,西坡4号已经全部播种,智能灌溉系统也安装好了,能精准控水保墒,预计10天就能发芽!”哥哥举起升级后的装置样品:“凡哥,欧洲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我要在德国建研发中心,适配更多欧盟新规!”妹妹展示着套餐销售报表:“妈妈,今天卖出500份套餐,种子礼包和绘本都卖断货了,出版社要紧急加印!”
母亲端上热气腾腾的玉米排骨汤,镜头里满是暖意:“孩子们都能独当一面了,石头地里种玉米,外国市场拓销路,乡村旅游火起来,这都是咱们一步步奋斗出来的好日子。”苏晚晴笑着说:“从一粒种子到全产业链,从一台装置到跨国订单,从一本绘本到文旅融合,咱们一家人把‘玉米梦’做成了‘振兴梦’。”
林凡站在农数科技的深加工车间,望着流水线下来的新产品,语气激昂:“西坡4号拓荒成功,智舱欧标破局兴邦,这不仅是咱们家庭的收获,更是中国乡村产业‘科技赋能、环保引领、文旅融合’的生动缩影。石漠化土地能种出金玉米,中国智造能闯过国际关,乡村文化能带动富产业,这就是扎根大地的力量,是创新突破的力量!”
他顿了顿,目光坚定:“未来,我们要把西坡4号推向全国石漠化地区,让更多荒山变良田;要让智能装置的环保技术引领全球,成为行业标杆;要让‘农业+文旅+文化’的模式复制到更多乡村,带动千万农户增收。只要我们心怀家国、勇挑重担、持续创新,就一定能让中国的种子在更多贫瘠土地绽放生机,让中国的智造在全球市场赢得尊重,让中国的乡村在振兴路上焕发新颜,为国家粮食安全、为民族产业崛起、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永不枯竭的力量!”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鹰嘴崖的石漠化示范田里,新播的种子在土层下孕育生机;德国的港口码头,升级后的智能装置正等待入库;乡村旅游点的广场上,游客们留下的种植体验区透着希望;小电的笔记本上,西坡5号的耐高寒研发计划已经启动;哥哥的工作室里,全球环保版装置的图纸正在优化;妹妹的书桌前,文旅绘本的第三部故事已经开篇。“你看,”苏晚晴轻声说,“拓荒是勇气的证明,破局是智慧的勋章,传承是希望的火种,这样的日子,满是荣光与远方。”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三代人的坚守,一辈子的耕耘,都只为让这片土地更肥沃,让这个国家更强盛。从玉米地里的春种秋收,到国际市场的风雨兼程,再到乡村路上的欢声笑语,我们始终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心怀梦想,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没有达不成的目标。未来,还要让这份坚守与梦想,在更多人心中传递,让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神州,让民族复兴的征程一往无前,让每一个奋斗的日夜,都闪耀着家国情怀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