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舟,医疗静室。
林浩在维生液中沉浮,意识如同风暴后破碎的舟楫,在黑暗的记忆潮汐与刺骨的痛苦中载沉载浮。他仿佛又回到了“望舒IV”的战场,目睹着“逐月号”的殉爆,感受着战士们死战不退的意志,承受着那超越极限的力量带来的反噬……最终,一切归于沉寂,只有一股温和而坚韧的生机,如同不灭的星火,护佑着他最后一点真灵不昧。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到一股熟悉的、带着淡淡莲香的净化之力,如同母亲的手,轻柔地梳理着他混乱的经脉与枯竭的丹田。是辉夜。还有一股空灵悠远的琴音,抚平着他灵魂的创伤与躁动。是琴音。
他艰难地掀开沉重的眼帘,模糊的视野逐渐清晰。映入眼帘的是辉夜带着疲惫与欣喜的脸庞,以及不远处正在抚琴的琴音。雪姬如同沉默的雪山,静立在一旁,看到他醒来,冰蓝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涟漪。
“浩,你终于醒了。”辉夜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显然耗费了极大的心力。
林浩张了张嘴,喉咙干涩发不出声音。雪姬默默递过一杯温水。
短暂的清醒后,更详细的情报被汇总到他面前。
代价与损失
“望舒”之战,星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逐月号”星槎舰及全体舰员殉国。
· “启明号”、“巡风号”重创,需大修。
· 星舟军团(守望军团地面部队)伤亡过半,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长眠异星。
· “磐石”基地失守,翠星联邦最后的“生命脉络”核心耗尽,基地最终在科尔特工程师启动的自毁程序中,与未能完全通过星门的未知恐怖存在同归于尽,暂时封闭了星门通道。
· 林浩本人本源受损,力量境界跌落,需长时间调养。
看着阵亡名单上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名字,林浩闭上了眼睛,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这些都是星夏的基石,是他带他们走向星海,却未能将他们安全带回。
收获与警示
然而,巨大的牺牲也带来了宝贵的收获与警示:
1. 实战检验: 星夏的军队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战争检验,虽然惨烈,但积累了无价的经验。对破界者战舰、武器、战术的了解,为未来的军事改革指明了方向。
2. 技术突破: 缴获的部分破界者残骸(由撤离部队拼死带回)以及战场数据,为星枢科学院提供了研究“虚无低语”力量体系的一手资料。翠星联邦遗民带来的科技树,虽然不完整,但也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尤其在能量操控和精密仪器方面。
3. 坚定信念: 此战让所有星夏人明白,星海并非田园诗歌,而是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生存,需要更强的力量,更坚定的意志,更团结的信念。哀兵必胜,惨烈的损失反而凝聚了空前的人心。
4. 盟友与坐标: 翠星遗民的加入,不仅带来了知识与技术,更带来了关于更广阔星域的情报。埃兹拉凭借记忆,补充了星图,标注出了数个可能尚在抵抗“虚无低语”的文明坐标,以及翠星联邦曾经的一些隐秘资源点和观测站位置。
星枢决议:蛰伏与远望
在林浩能够下床理事后,星枢院召开了战后第一次最高会议。气氛沉重,但所有人的眼神都更加坚定。
“我们输了‘磐石’,但赢得了经验,赢得了教训,也赢得了更清晰的未来。”林浩的声音还有些虚弱,但话语中的力量不容置疑,“‘虚无低语’及其爪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终极威胁。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时间。”
会议确立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总体战略:“深根固本,蛰伏发展,远交近探,以待天时”。
· 深根固本: 全力发展太阳系本土。加速对地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的整合,将其彻底转化为星夏稳定的大后方。大力发展民生科技,提升全民素质,鼓励生育,积蓄人口与人才。
· 蛰伏发展: 星枢科学院进入全力研发状态。集中解析破界者科技、翠星科技,并与虚舟、守望者科技进行融合创新。目标是下一代主力战舰、更强大的单兵装备、更高效的能量系统以及……能够稳定安全使用星门的技术。
· 远交近探: 利用翠星提供的坐标,尝试通过常规亚光速航行或改进后的、风险更低的星门跳跃技术,与那些可能存在的抵抗文明建立联系,构建针对“虚无低语”的星际同盟。同时,谨慎探索太阳系周边星系,寻找可用资源。
· 以待天时: 积蓄力量,等待科技突破,等待林浩与顶尖战力恢复乃至超越,等待反攻时机的到来。
“我们或许需要一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来蛰伏。”李明月轻声道,“但星夏的火种,绝不能熄灭。”
“下一次,”雪姬按着刀柄,声音冰冷如铁,“我们将带着更强的力量,踏平一切阻碍。”
林浩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星图,越过暂时沉寂的“望舒”星系,投向埃兹拉标注出的、那些散发着微弱希望光芒的遥远坐标。
“传令:”
“追授所有‘望舒’战役阵亡将士‘星海卫士’荣誉称号,其家属享受最高抚恤,其事迹载入星夏史册,永世铭记!”
“星夏文明,进入‘蛰伏发展’纪元。”
“各司其职,为了牺牲的同胞,为了星夏的未来——”
“努力,奋斗!”
星骸余烬中,希望的火种被小心翼翼地守护起来。星夏文明这艘巨舰,在经历了一场近乎毁灭的风暴后,调整航向,驶向更深、更暗,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的星海深处。
前路漫漫,昭昭可期。
---
第173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