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侍卫上前,小心接过锦盒,当着赵构的面缓缓打开。盒内铺着一层墨色绒布,布上静静躺着一方玉玺:通体深绿,间有几缕米黄瑕纹,正是史书所载“色绿如蓝,温润而泽”的和氏璧质地;玺面刻着八道篆文,正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虽历经数百年,刻痕依旧清晰,只是玺侧有一道浅浅的裂痕,想来是早年战乱所致;玺钮为五龙盘绕,龙鳞龙爪栩栩如生,只是龙首处的金箔已大半脱落,露出底下的玉质,却更显古朴厚重。

赵构伸出手,指尖先是轻轻触了触玺面,只觉一片冰凉,却又带着玉特有的温润,那冰凉顺着指尖传至心口,竟让他心头一震——这便是大宋的根本?是父皇、皇兄曾握过的玉玺?他缓缓将玉玺捧起,入手沉甸甸的,仿佛握着的不是一方玉印,而是无数百姓的期盼,是汴京城的残垣断壁,是二帝北狩的屈辱。

“殿下请看奏章。”谢克家的声音适时响起,打断了赵构的思绪。赵构将玉玺小心放回锦盒,交由侍卫妥善收好,才拿起案上的黄绫帕包着的奏章。展开时,便见张邦昌的字迹比上次给蒋师愈的信更显潦草,甚至有些地方的墨点晕开,想来是书写时心绪难平——信中先言寻得传国玺的经过,说金军曾数次搜宫,他谎称“玺已随二帝北去”,才保下此玺;再言元佑皇后自入居延福宫后,日夜为二帝祈福,百姓见之,皆哭拜于宫门外,恳请太后主事;最后则字字恳切,说“臣虽暂居相位,实如坐针毡,今献玺于殿下,请太后垂帘,非为避祸,实为大宋计——殿下在外,可聚兵马,太后在内,可安民心,待殿下归京,臣便解印辞官,归田养老,绝无半分贪恋权位之心”。

赵构读罢,指尖捏着奏章的边角,指节微微泛白。他看向谢克家,见他依旧跪在地上,雪水从朝服下摆渗到青砖上,冻成了薄薄一层冰,却依旧腰背挺直。“谢卿一路辛苦,”赵构的声音比往日沉了几分,“张相公既献玉玺,请太后垂帘,可有具体安排?”

谢克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亮色,却依旧保持着恭谨:“回殿下,张相公已命人修缮延福宫,备好垂帘仪仗,只待殿下点头,便请太后于三日后临朝,同时昭告天下,寻访殿下踪迹,劝殿下早日归京。臣离京时,太后已召集群臣议事,众臣皆言‘唯太后与殿下马首是瞻’,无一人有异议。”

赵构走到窗前,推开一条窗缝,寒风裹着雪片扑在脸上,却让他灵台更清。他望着窗外茫茫的雪野,仿佛能看到汴京延福宫前百姓跪拜的身影,看到张邦昌在大庆殿内捧着玉玺时的凝重,看到谢克家一路风雪兼程、护着锦盒不敢有半分松懈的模样。他转过身,看向案上的锦盒,那方深绿的玉玺在油灯下泛着温润的光,似在无声地诉说着大宋的过往与未来。

“孤知道了。”赵构缓缓开口,声音里已没了往日的疑虑,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谢卿且下去歇息,待明日,孤便修书与张相公、与太后,告知孤的心意。”

谢克家闻言,脸上露出一丝释然,他再次叩首:“臣代汴京百姓,谢殿下!”说罢,才缓缓起身,侍卫上前接过他手中的空锦盒,他又整了整朝服,虽依旧沾着雪水,却更显庄重,转身缓步退出正堂,帘幕落下,将寒风与雪片一同挡在了外面。

正堂内,油灯依旧燃着,赵构走到案前,再次捧起那方传国玺。冰凉的玉质贴着掌心,八道篆文仿佛活了过来,在昏黄的光下闪烁。他闭上眼,脑海中闪过蒋师愈带来的粟米饼渣,闪过谢克家冻红的指尖,闪过张邦昌信中“不负大宋”的誓言,心中那股乱世中的局促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脉皇族血脉里,愈发清晰的担当。

济州的雪连着下了四日,檐角的冰棱垂得足有半尺长,却挡不住街巷里渐渐漾开的暖意。先前因金军破汴、二帝北狩而沉郁的市井,自“康王得传国玺、将请太后垂帘”的消息传开后,竟似被这漫天风雪涤荡出几分生气来。

街角酒肆的幌子冻得硬挺,掌柜却亲自搬了梯子,将蒙尘的“杏花村”木牌擦拭得发亮,嘴里念叨着:“太后要主事了,康王殿下有了玉玺,咱大宋就有了根!”穿粗布短打的百姓挤在檐下,有人捧着冒热气的粗瓷碗,指节因冻僵而泛红,却不妨碍脸上堆着笑:“听说张相公把玉玺藏在盘龙柱后,硬是瞒过了金人,这才是真忠臣!”更有孩童攥着冻得梆硬的米糕,在雪地里追跑着喊:“太后垂帘,康王归京,打跑金人哟!”那声音脆生生的,穿透风雪,竟让灰蒙蒙的天似也亮了几分。

州府往汴京的驿道上,快马一匹接一匹奔行,马蹄踏碎积雪,溅起的雪沫子混着泥点,在马身两侧凝成白霜。驿卒们扯开嗓子传递消息,驿站的灯笼昼夜不熄,往日里因战乱而稀疏的人影,此刻竟排起了长队,皆是各地官员派来打探详情的信使,个个神色焦灼却难掩振奋,捧着热茶的手微微发颤——自汴京陷落后,这是他们头一回觉得,“安稳”二字不再遥远。

三日后,汴京延福宫东侧的内东门小殿,早已收拾得肃穆庄严。殿外廊下,积雪被扫得干干净净,露出青灰色的地砖,廊柱上新贴了暗黄色的绫纸,虽无往日奢华,却透着几分重整朝纲的郑重。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蟒袍、绯袍、青袍在晨光中列成整齐的队伍,没人敢高声喧哗,只听得靴底踩过地砖的轻响,偶尔有官员抬手拂去帽檐上的残雪,指尖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

辰时三刻,内监尖细的唱喏声划破寂静:“太后驾到——”

只见元佑皇后身着深青色袆衣,衣摆绣着细密的翟鸟纹,虽无金玉饰物点缀,却自有一种沉静威仪。她由两名侍女搀扶着,缓步走入殿中,鬓边仅插一支素银簪,发丝梳理得一丝不苟。往日里因忧心二帝而憔悴的面容,此刻虽仍带着倦色,眼神却清亮如洗,扫过阶下百官时,带着几分历经变故后的沉稳。百官齐齐躬身行礼,声如洪钟:“臣等参见太后!”

皇后走到殿中帘幕之后,在铺着素色锦垫的御座上坐下。帘幕是半透明的素纱,将她的身影映得隐约,却挡不住那份安定人心的气度。她抬手轻拍案几,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殿内:“今国逢大难,二帝蒙尘,幸得康王在外聚合义兵,张相公护住传国玺,方有今日。哀家暂代朝政,只为安定民心,待康王整军归京,便还政于君。众卿当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阶下百官闻言,不少人红了眼眶,先前因张邦昌暂代相位而存的疑虑,此刻尽数消散。有老臣颤巍巍地叩首:“太后仁厚,臣等必效犬马之劳,助殿下早日迎回二帝,重整河山!”声音未落,满殿皆是附和之声,那股压抑了许久的士气,终在这一刻彻底迸发出来。

而此刻,内东门旁的资善堂内,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张邦昌身着一身便服,褪去了宰相的绯色朝服,腰间只系着一条普通的乌玉带。他站在窗前,望着庭院里被风吹落的残雪,背影显得有些单薄。先前献玺时那份凝重与决绝,此刻已化作眉宇间的一丝释然,却又掺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落寞。

侍从端来一杯热茶,低声道:“相公,外头百官都在贺太后临朝,您……”

张邦昌抬手打断他,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却没喝,只是望着杯中晃动的茶沫,轻声道:“玉玺归了该归的人,太后临朝安了民心,我这趟‘暂代’的差事,总算没办砸。”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堂内陈设——这里原是太子读书之地,陈设简单,只有书架上堆着些旧书,与大庆殿的威严截然不同。他将茶盏放在案上,袍角扫过地面,带起一丝微尘,“往后啊,就盼着康王殿下早日领兵回来,我也好卸了这担子,回乡下种几亩薄田,过些清净日子。”

说罢,他转过身,脸上露出一抹浅淡的笑,虽带着几分疲惫,却再无往日身居相位时的如坐针毡。窗外的风雪不知何时小了些,一缕微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他鬓边的白发上,竟透着几分卸下千斤重担后的安然。

资善堂外,百官朝拜太后的声音隐隐传来,与堂内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奇异地交融在一起——一边是新朝初立的振奋,一边是权臣让贤的释然,都在这漫天风雪里,为大宋的存续,埋下了一颗重燃希望的火种。

资善堂内的微光尚未散尽,张邦昌已召来心腹属官,那是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姓周名显,原是太常寺的主事,为人素来沉稳,战乱中始终随侍左右,未曾有过半分动摇。

周显踏入堂时,见张邦昌正对着案上一方紫檀木匣出神,匣内铺着暗金色锦缎,叠放着一卷明黄色的绫罗——那是先帝穿过的常服,领口绣着细密的五爪金龙,虽经战乱,却被打理得一丝褶皱也无,只是龙纹边角的金线稍显黯淡,似在无声诉说着过往的荣光。

“张相公召属下前来,可是有要事吩咐?”周显躬身行礼,目光扫过案上木匣,心中便已隐约猜到几分。

张邦昌抬手示意他起身,指尖轻轻拂过锦缎边缘,声音低沉却坚定:“如今太后垂帘,民心渐安,然康王殿下在南京尚无称帝仪仗,这龙袍、御驾,乃是大宋皇权的体面,须得亲手送到他手中。”他顿了顿,打开木匣旁的另一个锦盒,里面放着一柄白玉带钩,钩身雕成盘龙状,玉质温润,虽无镶嵌,却透着皇家器物的规整,“这是先帝常戴的带钩,还有内库封存的御马金鞍、銮驾旌旗,你亲自清点,挑选二十名精锐护卫,务必安全送到南京,见了康王殿下,就说臣张邦昌恭请殿下整肃威仪,早承大统,以安四海之心。”

周显目光一凛,知晓此事干系重大,忙应道:“属下遵命!定当护得器物周全,不辱使命!”

次日天未亮,汴京内城的太庙旁,早已围拢了不少禁军。雪虽停了,寒气却刺骨,禁军们身披重甲,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凝成雾团,却个个站姿挺拔,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场中停着三辆马车,头一辆是特制的御辇,车厢以沉香木打造,虽未漆成明黄色,却在四角雕刻着昂首的龙首,龙口中衔着的铜铃蒙着红绸,以示庄重;车旁拴着两匹枣红色的骏马,马身披着镶银边的鞍鞯,鞍桥上嵌着一块青色玉牌,刻着“御厩”二字,显然是昔日皇宫内的御马。

周显身着青色官袍,正逐一检查车上的器物:龙袍叠放在铺着貂皮的锦盒中,领口的金龙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御驾的旌旗虽卷着,却能看到旗面边缘的日月纹绣得规整;连驾车的缰绳,都换成了新制的青丝线编织物,透着几分郑重。他伸手摸了摸马身,感受着马匹平稳的呼吸,对身旁的护卫头领道:“此行沿汴河而行,若遇乱兵,优先护着御辇,哪怕弃了辎重,也不能让康王殿下的器物有损。”

护卫头领是个满脸虬髯的汉子,姓赵名虎,原是禁军殿前司的副都头,金军破城时率部保护百姓,被张邦昌看中留用。他拍了拍腰间的朴刀,瓮声瓮气地应道:“周大人放心!俺们二十兄弟,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便是拼了性命,也得把东西完完整整地送到康王殿下跟前!”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我,执玺人,横推五千载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红楼:我的护卫生涯从黛玉开始穿越明末:我成了海岛奇兵铁马冰河肝胆照白话明太祖实录大周皇商三国:玄行天下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我在水浒:开局召唤韦一笑水浒新梦神州明夷录社畜穿越:靠摆烂当侯,卷王老爹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寒旌映长安:从北府小卒到天下共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凉州雪:徐骁风云录月照寒襟浮世离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割据势力的小透明是千古一帝?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三国:大汉第一毒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衙役凌云志掠夺气血之黄巾战场大明:马皇后护孙,太子爷造反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我的发小是朱元璋九两金乡野奇途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这金手指?灵言催眠为所欲为水浒:从二龙山开始聚义被书童告抢功名,我琴棋书画打脸大宋闲医反贼大明MC系统李二废我太子,我请大唐赴死!大秦:朕让你修长城,你造高达?红楼新君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