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会议室内,气氛与前几次讨论“堡垒计划”或现金储备时截然不同。这一次,连空气似乎都带着一种紧绷的、向前探索的张力。陈序没有坐在首位,而是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白板上除了原本的“序言生态”架构图外,旁边又延伸出两个新的、用红色记号笔圈出的巨大区域,分别标注着 AI(人工智能) 和 Iot(物联网)。
顾明、赵知远、沈雨萱、林晚晴依次落座,目光都聚焦在那两个红色圆圈上。
陈序放下笔,转过身,目光扫过众人,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我们的‘生态’构想,根基在于连接和价值循环。但目前的连接,更多还停留在指令控制和数据展示层面,价值循环的效率和智能程度,还远远不够。”他手指重重敲在“AI”那个红圈上,“未来的生态,必须是‘智能生态’。而AI,就是让这个生态拥有‘大脑’和‘神经’的关键。”
赵知远眉头习惯性地拧紧,他抱着胳膊,身体微微后仰,语气带着技术派的审慎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防御:“AI?老陈,这概念现在热得发烫,但落地应用呢?除了像沈博士他们做的推荐算法、图像识别,真正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东西有多少?我们现在的研发资源已经绷得很紧了,‘星火’平台、新的硬件迭代、供应链优化……哪一样不是吞金兽?再开辟一个AI战场,战线是不是拉得太长了?”
他的担忧非常实际,也是在场除了沈雨萱外,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的顾虑。
沈雨萱立刻接话,她的眼神明亮,语气清晰而快速,带着研究者特有的热情和笃定:“赵工,AI的落地远不止于此。在我们规划的生态里,AI可以是智能家居的场景自适应学习中枢,可以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环境;可以是个人健康管理的预测性分析引擎,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更可以是贯穿所有硬件设备的统一交互界面,实现真正的自然语言理解和意图识别。这不是锦上添花,这是决定我们生态能否从‘连接’走向‘智能’,形成降维打击的关键!”
陈序赞许地看了沈雨萱一眼,补充道:“老赵,沈博士说的没错。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现在的‘连接’,那迟早会有其他拥有更强AI能力的平台,将我们的硬件和用户一并‘连接’过去。到那时,我们辛苦建立的生态,就成了为别人做嫁衣。我们必须把‘智能’的核心,掌握在自己手里。”
顾明推了推眼镜,冷静地提问:“陈总,我理解AI的战略意义。但投入规模、研发周期和预期产出,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评估。这不同于一个具体的产品项目,它的不确定性太大。”
林晚晴也微微点头,财务官的敏锐让她立刻抓住了核心:“研发投入,尤其是顶尖人才和算力资源的投入,会是天文数字。而且,短期内很可能看不到直接的经济回报。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利润报表和现金流。我们需要权衡,是将资源继续投入到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现有业务优化和生态扩张上,还是投入到这个高风险、长周期的未来赛道。”
陈序走到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目光沉静地迎向所有人的质疑:“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他首先看向林晚晴,“晚晴,还记得我们的‘现金之王’策略和战略性储备吗?它们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危机,更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有能力去投资未来!AI,就是那个值得我们用储备去赌的未来!”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投入和产出……我们不追求一蹴而就。我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前瞻实验室’,由赵知远和沈雨萱共同负责。”
“我?”赵知远和沈雨萱几乎同时出声,都有些意外。
“对,你们。”陈序肯定地说,“老赵,我知道你担心资源分散。所以这个实验室,初期规模不必大,定位是‘探索’和‘预研’。主要任务是跟踪全球AI和Iot前沿技术,进行原型验证和技术路径探索,为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产品方向提供技术储备和决策依据。它不直接背负短期盈利指标。”
他看向沈雨萱:“沈博士,你负责主导AI方向的技术规划,聚焦与我们的生态紧密结合的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平台。你需要组建一个精干的核心算法团队。”
他又看向赵知远:“老赵,你负责Iot硬件架构和底层支持。确保我们的硬件平台,能够为AI算法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和算力支持,同时探索新的、更高效的传感器和端侧智能芯片的可能性。你们俩,一个主导‘大脑’和‘神经’,一个负责‘感官’和‘肢体’,必须紧密协作。”
赵知远的眉头稍微舒展了一些,如果只是小规模的预研,而且能和沈雨萱这个技术能力极强的搭档合作,似乎……不是不能接受。他摩挲着下巴,沉吟道:“要是这样的话……我倒是有几个在传感器和低功耗芯片方面很有想法的年轻人,可以放到这个实验室里去锻炼锻炼。不过,算力资源怎么办?训练大型模型,那可是烧钱的炉子!”
沈雨萱立刻回应:“前期我们可以采用混合云模式,租用公有云算力进行大规模训练,同时自建小规模集群进行核心算法迭代和隐私数据训练。这样可以平衡成本和灵活性。而且,我们不一定非要追求千亿参数的大模型,针对特定场景优化的轻量化模型,可能更适合我们的生态需求。”
顾明捕捉到了关键:“所以,这个前瞻实验室,更像是一个技术雷达和孵化器?它的产出不是直接的产品,而是经过验证的技术方案、原型设计,以及……未来可能衍生出的新业务方向?”
“完全正确!”陈序点头,“它的价值,不在于当期利润,而在于确保我们在下一轮技术变革中,不掉队,甚至能引领潮流。同时,它也是我们吸引和培养顶尖技术人才的磁石。”
林晚晴思考了片刻,终于缓缓点头:“如果是以预研和孵化的形式,控制好初期投入预算,并且有清晰的阶段性技术目标进行评估……财务上,我可以支持。但这部分预算,需要单独列支,严格审计。”
陈序最后将目光投向一直没怎么说话的王磊(通过视频参会):“王哥,从政策和宏观层面,您怎么看?”
王磊的声音从音箱里传出,沉稳而有力:“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远规划中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这方面进行前瞻性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如果你们能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出特色和优势,不仅可以获得政策支持,也能极大提升公司的技术形象和品牌价值。不过,一定要注意数据安全和合规使用,这是红线。”
“明白。”陈序郑重点头,他重新站直身体,环视众人,“那么,对于成立聚焦AI和Iot的‘前瞻实验室’,大家是否同意?”
沈雨萱第一个表态:“我没有异议,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布局。”
赵知远撇了撇嘴,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吧,搞个实验室先探探路,总比到时候抓瞎强。我配合。”
顾明:“同意。建议尽快明确实验室的章程和首批研究课题。”
林晚晴:“附议。我会准备好相应的预算方案。”
“好!”陈序在白板上那个代表着AI和Iot的红色交汇处,画上了一个坚定的对钩,“那么,‘前瞻实验室’项目,正式启动。赵知远,沈雨萱,给你们一周时间,拿出初步的组织架构和首批研究计划。”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陈序独自站在白板前,看着那两个红色的圆圈,目光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比应对周天明更加漫长、也更加考验耐力和远见的竞赛。他提前落下的这颗棋子,或许短期内看不到成效,但他坚信,这将是序言科技在未来十年能否真正屹立不倒的关键。
他低声自语,声音在空荡的会议室里回荡:
“周天明,你盯着现在的战场……而我,已经在为下一个时代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