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风,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悄然改变着罗马的街巷、服饰、饮食乃至部分贵族的谈吐趣味。这般潜移默化,在皇帝奥托眼中,却非文明的交融,而是愈演愈烈的 文化侵略 。他眼见着元老子弟开始品评宋瓷,贵族少女模仿宋式妆发,甚至市井流传起东方的哲思格言,一种帝国精神根基被动摇的危机感日益深重。
“罗马的荣耀,岂能淹没在东方的丝竹与瓷器中?”奥托于帕拉蒂尼山巅的皇宫内,对着心腹重臣,声音冷峻,“我们必须重建一个足以与大宋分庭抗礼的人类文明中心!要让世界知道,力量、勇气与纪律,才是文明的基石!”
为彰显罗马尚武精神,重振帝国雄风,奥托做出了一个震惊四方的决定:重启角斗士比赛。但他并非简单恢复旧制,而是进行了精心的改良。他宣布,新的角斗比赛,将 以贵族勇士、军中精锐为对抗主体,彻底取代昔日奴隶与战俘的血腥厮杀。此举意在向外界表明,罗马的勇武源自其公民与精英阶层,是高贵的、有序的,而非野蛮的虐杀。赛事规则更为严苛,强调技战术与荣誉感,胜者将获得无上荣耀与丰厚赏赐。
为扩大影响,奥托广发邀请,特意请来了金帐汗国的拔都、身为蒙古国师的林灵素,以及日耳曼尼亚的伽尔巴,前来观礼,意图向这些雄踞一方的势力展示罗马依然强大的“硬实力”。
角斗场当日,圆形竞技场内人声鼎沸,旌旗招展。奥托与来宾高踞主看台,下方沙场之上,身披精良甲胄的罗马贵族与百战老兵捉对厮杀。兵刃碰撞之声铿锵刺耳,怒吼与闷哼交织。虽然奥托强调“高贵”,但战斗的残酷本质未变,利刃依旧会破开甲胄,鲜血依旧会染红黄沙。一名年轻贵族被对手的重剑劈中肩甲,踉跄倒地,虽未当场毙命,却也鲜血淋漓,被迅速拖离场外。
看台上的罗马贵族们,面对这血腥场面,大多保持着一种 冷漠而骄傲的礼仪 ,时而优雅地鼓掌,时而低声品评战士的技艺,仿佛在观赏一场与己无关的戏剧。这种将血腥暴力高度仪式化、并引以为傲的姿态,与场内的惨烈形成了尖锐对比。
此番景象,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外宾。
拔都面色沉静,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来自草原,见惯了生死搏杀,但罗马人将这种搏杀置于如此宏大、规范的场景中,并赋予其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令他感到一种不同于蒙古铁骑冲阵的、另一种形态的威慑力。
林灵素眉头微蹙,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角斗场中弥漫的暴戾、亢奋而又被强行约束的能量波动,与他在莫斯科努力营造的仁和、共生之气截然相反。他心中暗叹,奥托此举,虽意在自强,实则是在凝聚一种危险而排他的戾气。
而最为激动的,当属伽尔巴。日耳曼民族本就崇尚勇力,眼前这高度组织化、荣耀化的武力展示,瞬间点燃了他胸中的火焰。他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对抗大宋文化“软侵蚀”的可能——不是模仿其文雅,而是 张扬自身的刚猛!
比赛尚未完全结束,伽尔巴便霍然起身,对奥托,更是对在场所有人朗声道:“奥托陛下,今日之角斗,令人血脉贲张!此乃彰显英雄气概之盛举!我提议,在圣城耶路撒冷,筹办一年一届的国际比赛,广邀天下各国勇士,不分东西,皆可参与!让刀剑与肌肉,在圣城的见证下,决出真正的强者!这,才是属于勇士的荣光!”
奥托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伽尔巴的提议,正合他意,能将罗马崇尚的武力价值观以更大规模推广开来,形成与大宋文教相抗衡的“武竞”体系。
“好!伽尔巴统帅所言极是!”奥托高声应和,“耶路撒冷,圣地所在,正是举办此等盛会的绝佳之地!”
拔都与林灵素对视一眼,皆知此事已成定局。拔都沉声道:“既如此,我金帐汗国,自当派遣勇士参与。”他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借此机会,既展示蒙古战士的勇武,又能观察各国实力。
林灵素亦微微颔首,未置可否,心中却思虑万千,思考着如何在此等尚武浪潮中,维系一丝仁恕之道,并准备回国后与拔都仔细商议参赛人选与策略。
一场由罗马奥托皇帝重启角斗引发的风波,最终在伽尔巴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了即将在耶路撒冷举行的、汇聚各方势力的国际性武竞盛会。东西方文明的碰撞,自此又多了一个充满铁血与硝烟的舞台。拔都与林灵素带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返回金帐汗国的路途,准备迎接这场即将到来的、席卷已知世界的“力”的较量。风起罗马,云聚圣城,新的波澜,已然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