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田镇一带。
随着前线战事变得不那么紧张,副总指挥和副总参谋长也从前沿部队撤离,离开了129师,返回到驻守在麻田镇一带的总部机关。
一方面是为部队做休整做部署,一方面是经历了百团大战后,短时间内不会再次爆发大的战役。
起友他是这样认为的。
如今是1941年4月,第一军的日寇遭到重创,也需要时间进行休整,恢复相关的交通运输线,特别是刚‘得手’的阳泉县城,以及正在重新打通通往石家桩的交通线等。
而我军的战略部署是袭扰日寇恢复交通线,但并不是全力阻击,而是选择拖延的战略方针。
毕竟部队经历了连续的大战后,部队需要休养生息。
当副总指挥和副参谋长下马走进指挥部,参谋长便迎了上来,寒暄了片刻后。
“老总,刚从独立纵队后勤部回来的同志带回一条好消息,第二兵工厂研究所研制出一款反装甲武器,叫火箭筒。”
“据说此个火箭筒操作简易,便于携带,不过,由于保密的原因,他并没有见到其真容。”
“火箭筒?”副总指挥放下水杯,一脸的好奇。
这还是他第一次听说这种武器。
若是能够反制日寇的装甲车,日后作战时便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款武器成功引起了副总指挥的兴趣。
总部机关与独立纵队管辖的兵工厂相隔并不远,只需要半天的路程便能够抵达。
副总指挥不禁起了前往参观的想法。
不过,才刚回到总部,还需要处理一些事宜,所以只好等处理完这些事情后才前往。
虽然百团大战取得不错的战果,但是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3日,日苏签定互不侵犯条约。
这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代表着苏国将无法支援华夏,或者说明面上不能支持。
这将会让我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除此之外,18日日军第48师团向福州市区发动进攻,只用了三天便攻破,让福州沦陷于敌手。
这算是对我方取得大胜的一种反击。
在日寇的大肆宣传下,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
如今华北方面对根据地进行了扫荡行动,虽然经过了部队的奋战抗击下,成功打退了日寇,但是也进一步让部队的情况变得艰难。
其中最为严重的便是弹药和药品等物资的不足。
这也是副总指挥和副参谋长转入后方的原因之一。
毕竟独立纵队整体来看还算富裕,自然得多了解一番。
而兵工厂研究出的反装甲武器火箭筒更是让副总指挥下定亲自前往了解情况的决心。
处理完相关事宜后。
下午时分,副总指挥便带着警卫班前往独立纵队后勤处。
......
独立纵队后勤处。
精心打扮过的东方闻英向村口处走去,美其名曰是视察工作,但是其心中所想也只有她自己清楚。
对于李云龙这人盖世英雄,她自然是心生仰慕。
更何况她与李云龙搭档了好一段时间,难免生出一些工作之外的情愫。
不过,东方闻英也非常了解李云龙的想法,只有打鬼子,所以,她甘愿退居幕后做李云龙背后的支持者,解决后勤等诸多问题。
今天是李云龙返回后方的日子,在收到通报后,便亲自前去村口等待。
片刻后。
一阵马蹄声传过来,紧接着便看到李云龙带领一群人骑马飞奔而来。
“吁~”
李云龙一拉马绳,止住了马匹,随后翻身下巴,动作流畅,干净利落,让人看了只觉得又帅又飒爽。
东方闻英见也不禁眼冒犯痴。
不过,她很快便缓过了神,上前几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司令,一路辛苦了!”
李云龙看了看东方闻英,内心微微一颤,不过,很快便掩饰了过去,玩笑道:“有闻音同志这么漂亮的同志等待,辛苦也是值得的嘛!”
听到这话,东方闻英脸色浮现一抹羞红,微微低下了头。
“司令又打趣我了~~~”
李云龙见此情景不由一笑,随后也不再继续打趣她了,说道:“赶了一天的路,肚子早就饿得不行了,咱们边吃边聊。”
“好!”东方闻英脸色羞红地点了点头,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随后与李云龙边聊边返回后勤处。
通过短暂的交流,李云龙也了解到目前后勤处的大致情况,以及兵工厂的生产情况,还有研制出来的火箭筒和火箭弹。
这让他不禁有些自责。
后勤处需要负责纵队的后勤,其压力本就很大,自己又下达了储蓄粮食的决定,这相当于增加了东方闻英的压力。
可她却不跟自己抱怨,而是默默承受着。
看来找机会得向总部要一些这方面的人才,减轻一下她的压力才行。
李云龙心中暗想。
从东方闻英的讲述得知,李伟他们已经对火箭筒进行多次检查,就差进行实验了。
为此申请了李云龙抽空前来检阅。
不过,由于天色已晚,今天明显已经不适合了。
所以,李云龙决定明天再前往兵工厂。
正当两人吃着饭交流关于后勤的未来发展规划之时。
一名警卫员来到了门口处,敬礼喊道:“报告司令,刚收到前岗哨传来消息,总部首长来了,预计5分钟便抵达村庄。”
李云龙和东方闻英都为之一愣。
总部首长?
副总指挥还是副参谋长?
李云龙戴上军帽,并吩咐道:“让炊事班重新备一些饭菜,我去迎接首长。”
东方闻英微微点头,“好!”
随即对一旁的警卫兵吩咐相关细节。
随后跟着李云龙一道前去迎接。
......
另一边。
副总指挥从总部机关离开后,便一路巡视,这才导致今天才来到独立纵队后勤处。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真实地了解到根据地的实际情况。
从中也发现了一些端倪。
这让他心生疑惑。
不过,他也并没有多想。
毕竟独立纵队几万人的部队,对粮食物资需求大也是正常的,扩大生产,积攒粮食,也不为过。
更何况总部也帮不上太大的忙。
这时,警卫员提醒道:“老总,前面便是独立纵队后勤处了,好像李司令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