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天启二十年七月初一 辰时,北平国公府书房
晨光透过窗棂,落在案头那份辽东捷报上。叶青指尖摩挲着 “三路大军平定后金余部” 的字样,抬头对站在下方的东方不败道:“辽东虽定,但根基未稳,得派得力人手驻守。传我令,命穆桂英率 5 万玄甲骑留守辽东,以赫图阿拉城为核心,布防边境,尤其要盯紧科尔沁部落的动向。”
东方不败躬身应下:“我这就拟写军令,快马送往辽东。只是赫图阿拉城乃后金旧都,沿用旧名恐难彰显我大盛威仪,是否需更名?”
叶青眼神瞬间亮了,大笔一挥在纸上写下
两个字:以后这儿就叫奉天城!意思是听老天爷的话,把边疆守好。让辽东的老百姓都知道,从现在起这里归大盛管了,有老天爷罩着,再也不用遭打仗的罪。
“奉天城” 三字落笔有力,既改了城名,更定了民心归属。东方不败接过纸,又问:“那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父子及后金残余族人,该如何处置?”
“后金那帮人祸乱了好些年,咱大盛的老百姓遭了不少罪。要是不狠狠收拾他们,大伙儿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去,大盛的王法也立不住。” 叶青脸色一沉,“给穆桂英传我的令,把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还有他们家成年的男丁,全拉到奉天城广场砍了头。再把脑袋挂在城门上晾三天,看以后谁还敢闹事!”
他稍作停顿,接着语气严厉地说道:“后金剩下的人,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头发都得剃干净,不准再留辫子。传令下去:谁要留辫子,就别想留脑袋;想活命,就不许留辫子!敢不听命令的,统统按谋反罪处置。剃完头后,年轻力壮的男人送去辽东矿山干活,老人、孩子和妇女都去种地开荒,往后谁也别再提自己是‘女真贵族’这档子事。”
这道命令既除了首恶,又处置了余孽,更从习俗上切断后金族人的旧有认同,让他们彻底融入大盛治理。东方不败心中了然,即刻退下拟令。
三日后,奉天城广场上人山人海。大盛军士兵将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等十余人押至高台,穆桂英手持叶青的军令,高声宣读其叛乱罪行。随着一声 “斩” 字落下,刀光闪过,首恶首级落地,广场上百姓掌声雷动 —— 这些年被后金劫掠的辽东百姓,终于盼来了公道。
首级悬于城门那日,奉天城内外的后金族人皆被集中至校场。剃头匠手持剃刀,身旁站着持剑的大盛士兵,广播声响彻校场:“奉镇国公令,后金族人一律剃发,留头不留辫,留辫不留头!凡今日未剃发者,按谋逆罪处置!”
起初还有几个顽固的女真老臣哭喊着 “宁死不剃发”,却被士兵当场拿下,按在剃头凳上强行剃光。见此情景,其余族人再也不敢反抗,纷纷坐下剃发。原本束在脑后的辫子落地,乌发堆积如小山,旧俗被彻底斩断。
剃发后,青壮男丁被分批押往辽东各处矿山。矿山外有大盛军驻守,每日按规发放口粮,虽劳作辛苦,却再无往日贵族欺压之事;老弱妇孺则被带往城外荒地,领取种子和农具,开始屯垦 —— 大盛军不仅给了他们活路,还派农官指导耕种,让他们明白,只要安分劳作,就能有饭吃、有屋住。
远在北平的叶青收到穆桂英的奏报时,眼前浮现出系统光幕。这次没有新增积分,却跳出一行提示:【系统提示:处置后金首恶、推行剃发令、安置族人,达成 “辽东秩序初建” 成就,后续可解锁 “边疆屯垦”“矿山开发” 等资源兑换权限。】
叶青收起光幕,对前来汇报江南商税试点进展的使者笑道:“辽东已立规矩,接下来便能安稳提供粮草和矿产。江南那边,你回去告诉长公主,尽管放手推进商税,若有官员阻挠,可直接拿我令牌行事。”
使者大喜过望,连忙道谢。此时的奉天城,城门上的首级已取下,城墙上 “奉天” 二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穆桂英正站在城楼上,看着士兵们加固城墙、百姓们忙着屯垦、矿山方向传来的有序劳作声,心中安定 —— 有大盛的律法在,有叶青的谋划在,辽东定能成为稳固的北疆屏障。
而那些在矿山挖矿的后金青壮,看着手中的口粮,再想起往日跟着努尔哈赤劫掠时朝不保夕的日子,也渐渐收起了抵触之心。他们终于明白,反抗只有死路一条,安分守己,才能在这片土地上活下去。
辽东的风,终于吹散了战乱的阴霾,吹来了安稳的希望。奉天城的名字,也随着大盛的治理,深深烙在了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