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戈壁的苍穹监测中心,凌晨三点的荧光屏比窗外的星光更刺眼。值班工程师小李揉着酸胀的太阳穴,指尖刚触到保温杯的杯耳,眼前的全息星图突然炸开一片醒目的红光——那是最高级别的轨道异常预警。
“不好!星链集群异动!”小李的吼声打破了机房的死寂,键盘敲击声瞬间密集如骤雨。全息投影中,二十七颗标注着“星链-xxx”的光点正在同步微调轨道,它们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的萤火,轨迹修正的弧度精准得可怕,最终形成的投影区域,恰好将“巡天者”下周即将进行的高空测试空域严严实实地罩住。
半小时后,苏念的车碾过基地结霜的柏油路,停在监测中心门口。她裹着厚重的防寒服走进机房,呵出的白气在低温中瞬间消散,目光刚落在星图上,眉峰便拧成了川字。“数据多久了?碰撞概率多少?”
负责数据建模的张工推了推眼镜,调出详细参数:“苏总,首次捕捉到异动是凌晨2点47分,目前轨道修正已完成89%。碰撞概率0.03%,刚好卡在国际航天安全标准的临界值以下,但……”他顿了顿,语气凝重,“这27颗卫星的轨道偏心率完全一致,同步误差不超过0.1秒,绝对不是自然漂移,是人为操控的精准部署。”
苏念指尖轻点星图,将投影放大。代表星链卫星的红点如同镶嵌在天幕上的钢钉,而“巡天者”的预定航线就像穿过钉阵的丝线。“0.03%的概率,看似安全,实则是把刀架在脖子上。”她声音清冷,“这是典型的‘软威慑’,进可制造碰撞事故,退可借口‘正常轨道维持’,算盘打得真精。”
这时,监测中心的门被推开,军方代表陈大校带着两名参谋快步走进来,肩上的星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苏总,情况我们已经接到通报。外交部门那边紧急照会了对方驻华使馆,得到的回复是‘卫星进入燃料补给周期,轨道微调属于常规操作’,还反咬一口说我们过度解读,破坏太空安全。”
“贼喊捉贼罢了。”苏念冷笑一声,调出星链系统的历史轨道数据,“他们的燃料补给周期通常是90天,这批卫星上个月刚完成补给,现在根本不需要调整。再说,二十七颗卫星同时进行‘常规操作’,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这是把我们当三岁小孩哄?”
陈大校眉头紧锁,走到星图前:“关键是他们卡着安全标准的空子,我们明知道是挑衅,却没法从法理上追责。如果‘巡天者’如期测试,一旦发生哪怕万分之一的意外,损失的不仅是原型机,更会让我们的空天防御计划停滞至少半年。可要是推迟测试,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威慑,以后这种伎俩只会变本加厉。”
机房里陷入沉默,只有服务器的嗡鸣在空气中震荡。小李忍不住开口:“那我们能不能临时调整测试空域?避开他们的投影范围?”
“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苏念摇了摇头,“这次我们退了,下次他们就敢把卫星部署到我们的预警雷达盲区;今天我们让了测试空域,明天他们就敢封锁我们的卫星发射轨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被动规避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她走到控制台前,调出“寰宇图谱”的权限界面,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瞬间涌出海量数据,从星链卫星的结构参数到光学载荷性能,再到历次轨道调整的规律,被图谱快速解析建模。“张工,把星链卫星的光学传感器参数调出来,我要知道它们的最大侦察范围和分辨率。”
张工立刻操作,一组数据跳了出来:“最大分辨率0.5米,侦察范围覆盖半径50公里,刚好能覆盖我们的测试全程。苏总,他们这是想摸清‘巡天者’的飞行参数和隐身性能啊!”
“既要威慑,又要侦察,一举两得。”苏念的目光在数据间流转,突然停在某个参数上,“你们看,星链卫星的能源系统有个短板——为了追求轻量化,光学传感器和推进系统不能同时满负荷运行。他们调整轨道时,侦察精度会下降60%;如果侦察精度拉满,轨道机动性就会受限。”
陈大校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漏洞反制?”
“不是反制,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让他们忌惮的能力。”苏念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用‘非攻击性’的姿态设下陷阱,我们就用‘非攻击性’的手段破局。陈大校,麻烦你协调航天部门,调阅我国退役卫星的轨道数据;张工,通知核心研发组,十分钟后召开紧急会议,启动‘烛龙之眼’项目。”
“烛龙之眼?”众人异口同声,眼中满是疑惑。
苏念抬手指向星图上那片被星链覆盖的空域,指尖仿佛穿透了屏幕,触碰到遥远的苍穹:“《山海经》有云,‘烛龙衔烛,照亮九阴’。这项目不是武器,而是一套光学与电磁协同的干扰系统。我们不用摧毁他们的卫星,也不用引发碰撞,只需要在‘巡天者’测试时,精准压制他们的侦察传感器——就像用手捂住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得见,却看不清。”
她调出初步的设计构想,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巧的模块化装置示意图:“这个系统可以集成在‘巡天者’的载荷舱里,利用太阳帆板提供能源。通过图谱推演的定向能技术,能在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情况下,精准干扰星链的光学传感器,让他们拍回来的画面全是雪花;同时释放模拟信号,给他们传递假的飞行参数。这样一来,既保障了测试安全,又能给他们一个警告——我们不仅能守,更能让他们的威慑失效。”
陈大校看着设计图,眼中闪过震撼:“这技术……能实现吗?定向干扰的精度要求可是纳米级的。”
“寰宇图谱已经完成了70%的推演。”苏念调出图谱的模拟结果,屏幕上显示着干扰效果的三维模型,“上个月我们突破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刚好能解决精度问题。唯一的难点是能源集成,不过研发组之前做过类似的预研,有基础。”
就在这时,张工突然惊呼一声:“苏总,星链又有异动!其中三颗卫星的光学载荷启动了,正在对准我们的测试基地方向!”
苏念抬头看向星图,那三颗卫星的红点旁亮起了代表侦察状态的绿色指示灯,如同三只窥视的眼睛。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却愈发坚定:“看来他们已经等不及了。陈大校,退役卫星数据越快越好;研发组那边,我亲自去催。”
她快步走出机房,清晨的寒风刮在脸上,却吹不散眼中的锋芒。基地的广播里传来早间新闻,正在播报国际航天组织关于“太空安全”的声明,言辞间隐约偏向星链所属的国家。苏念冷笑一声,心中暗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又如何?既然你们敢在苍穹之下布下罗网,那就别怪我们让烛龙睁眼,照亮这藏在星光里的杀机。”
研发中心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核心团队的成员们看着“烛龙之眼”的初步方案,有人兴奋,有人担忧。负责结构设计的李工皱眉道:“苏总,把这么复杂的系统集成到‘巡天者’上,会增加15%的载荷重量,可能影响续航时间。”
“续航可以牺牲,干扰必须实现。”苏念将星链的侦察数据投在屏幕上,“他们现在已经开始侦察我们的基地,如果等测试时再动手,‘巡天者’的隐身涂层参数、气动布局都会被摸得一清二楚。我们没有时间犹豫,三天之内,必须拿出原型机;一周后的测试,‘烛龙之眼’必须随‘巡天者’升空。”
负责能源系统的王工推了推眼镜:“能源集成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新型的石墨烯电池组解决,虽然成本高,但能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20%的能量密度。不过需要航天部门提供退役卫星的太阳能帆板技术参数,那些是涉密数据。”
“数据已经在传输的路上了。”陈大校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拿着一份加密文件走进来,“刚刚接到上级指示,‘烛龙之眼’项目列为最高优先级,所有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这是退役卫星的核心参数,还有军方的定向能技术资料,或许能帮到你们。”
苏念接过文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这份信任的背后,是国家对空天防御的迫切需求。她将文件放在桌上,环视众人:“‘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是我们啃硬骨头的时候了。李工带结构组优化载荷布局,王工负责能源集成,张工牵头调试干扰算法,我亲自跟进图谱的推演。从现在起,研发中心24小时运转,后勤部门会保障大家的食宿。”
会议结束后,研发中心立刻陷入忙碌的氛围。苏念坐在“寰宇图谱”的操控台前,指尖在虚拟界面上滑动,无数数据流如同星河般在她眼前流淌。图谱正在模拟“烛龙之眼”的干扰效果,屏幕上,代表星链卫星的光点逐渐变得模糊,最终失去了侦察信号。
陈大校走到她身边,看着屏幕上的模拟结果,轻声道:“苏总,这次的风险不小。如果‘烛龙之眼’失败,不仅‘巡天者’的测试会受影响,你和团队的压力也会很大。”
苏念抬头,看向窗外逐渐亮起的天空。东方的地平线泛起鱼肚白,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基地的跑道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陈大校,空天防御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当年我们搞‘巡天者’的时候,多少人说我们异想天开?现在我们不也搞成了?”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星链悬在头顶,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我们这次要是退了,这把剑就会永远悬着,随时可能落下来。‘烛龙之眼’不仅是为了这次测试,更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中国的空天领域,不是谁都能撒野的地方。”
陈大校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敬佩:“说得好!军方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烛龙之眼’测试成功,我们会在周边部署防空力量,防止他们狗急跳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研发中心的时钟指针转了一圈又一圈。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研发中心时,王工兴奋地跑过来:“苏总!能源集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用军方提供的定向能技术资料,优化了能量转换效率,载荷重量不仅没超,还减轻了5%!”
苏念精神一振,立刻跟着王工来到实验室。只见一个小巧的模块化装置放在测试台上,表面覆盖着银色的隐身涂层,与“巡天者”的风格完美契合。李工正在调试装置的接口:“苏总,结构布局也优化好了,刚好能放进‘巡天者’的备用载荷舱,不影响主系统运行。”
张工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干扰算法调试完成!图谱推演显示,对星链光学传感器的干扰成功率达到98%,而且不会影响其他卫星的正常运行,完全符合‘非攻击性’的要求。”
苏念拿起平板电脑,看着上面的测试数据,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换来了成果。她看向众人,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充满力量:“大家辛苦了!现在,我们去测试场,给‘烛龙之眼’做最后的集成测试!”
测试场上,“巡天者”原型机静静地停在发射架上,银灰色的机身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烛龙之眼”模块安装到载荷舱里,如同给这只苍穹之鹰装上了锐利的眼睛。
苏念站在指挥台前,看着屏幕上的集成数据。所有参数都显示正常,“烛龙之眼”与“巡天者”的主系统完美兼容。陈大校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杯热茶:“还有两天就是测试时间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苏念接过热茶,暖意从手心传到心底。她摇了摇头,目光始终盯着“巡天者”:“等测试成功了再休息也不迟。对了,外交部门那边有新消息吗?”
“对方还在嘴硬,说我们的测试可能‘威胁太空安全’,要求我们公开测试参数。”陈大校的语气带着不屑,“外交部已经驳回了他们的要求,并重申了我国在空天领域的主权。”
“意料之中。”苏念冷笑一声,“他们越是叫嚣,就越说明他们心虚。等测试那天,我们就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太空安全威胁’。”
测试前一天,监测中心传来消息:星链的27颗卫星完成了最后的轨道调整,彻底锁定了“巡天者”的测试空域。同时,对方的驻华使馆再次发表声明,暗示如果“巡天者”的测试“影响星链运行”,他们将采取“必要措施”。
“必要措施?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措施。”苏念看着声明,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她立刻召开紧急会议,调整测试方案:“测试当天,‘烛龙之眼’提前十分钟启动,先对星链的侦察传感器进行干扰,再让‘巡天者’升空。张工,把干扰强度提高到120%,确保他们连‘巡天者’的影子都看不到。”
“提高到120%会不会有风险?可能会对星链的其他系统造成影响。”张工有些担忧。
“风险由我承担。”苏念语气坚定,“‘打蛇打七寸’,既然要警告他们,就要让他们疼。只要不摧毁卫星,就不算违反国际公约,顶多是‘意外干扰’,他们也挑不出理来。”
测试当天,戈壁滩上刮起了微风,天空湛蓝如洗,看不到一丝云彩。“巡天者”静静地停在发射架上,周围的技术人员正在做最后的检查。监测中心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星图和数据。
“倒计时十分钟!‘烛龙之眼’预热!”指挥台传来操作员的声音。
苏念按下了“烛龙之眼”的启动按钮。屏幕上,代表“烛龙之眼”的模块亮起了绿色指示灯,能量数值开始快速攀升。与此同时,监测中心的屏幕上,星链卫星的侦察信号开始出现波动。
“干扰生效!星链的光学传感器信号衰减60%!”张工兴奋地喊道。
“继续加大干扰强度!”苏念下令。
能量数值继续攀升,星链的侦察信号越来越弱,最终彻底消失在屏幕上。监测中心里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欢呼声。
“倒计时一分钟!‘巡天者’点火准备!”
“五、四、三、二、一!点火!”
随着操作员的口令,“巡天者”的尾部喷出橘红色的火焰,巨大的推力将机身推向天空。它如同一只挣脱束缚的雄鹰,快速爬升,穿过云层,朝着预定空域飞去。
监测中心的屏幕上,“巡天者”的飞行参数一切正常。高度不断攀升,很快就达到了临近空间的高度。“烛龙之眼”依然在稳定运行,星链卫星的侦察信号始终处于被干扰状态。
就在这时,屏幕上突然出现了星链卫星的异动——有五颗卫星试图调整轨道,想要避开“烛龙之眼”的干扰范围。
“他们开始动了!”小李惊呼道。
“别慌,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一手。”苏念冷静地说,“张工,启动自适应干扰模式,跟踪他们的轨道调整。”
张工立刻操作,“烛龙之眼”的干扰信号开始跟随星链卫星的轨道调整而变化。屏幕上,星链卫星的侦察信号刚有恢复的迹象,就又被干扰压制下去。
“没用的,他们逃不掉的。”苏念嘴角勾起一抹笑容,“‘烛龙之眼’的自适应算法是基于寰宇图谱开发的,他们的轨道调整规律早就被我们摸透了。”
果然,星链的五颗卫星调整了几次轨道,都没能摆脱“烛龙之眼”的干扰。最终,它们只能放弃调整,恢复到原来的轨道。
“巡天者”在预定空域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动作,包括隐身性能、气动布局、载荷投放等,所有参数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监测中心里,欢呼声此起彼伏。
“测试成功!‘巡天者’性能达标!‘烛龙之眼’干扰有效!”操作员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
苏念长舒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终于放松下来。她走到窗边,看着“巡天者”从天空中缓缓降落,如同一只凯旋的英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陈大校走到她身边,用力拍了拍她的肩膀:“苏总,恭喜!你们创造了奇迹!‘烛龙之眼’不仅保障了测试成功,更给了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
苏念笑着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天空。星链的卫星依然悬在头顶,但它们已经失去了威慑的力量。她知道,这只是空天防御的第一仗,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这时,张工拿着一份数据报告跑过来:“苏总,刚收到的消息,对方的航天部门紧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说他们的星链卫星‘遭遇不明干扰,侦察系统暂时失效’,还暗示是我们干的。”
“让他们说去。”苏念不以为意,“我们只要知道,‘烛龙之眼’成功了,‘巡天者’成功了,这就够了。”
她转过身,看着研发团队的成员们,他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充满了兴奋和自豪。苏念提高了声音:“大家辛苦了!今天的成功,属于每一个人!我已经让后勤部门准备了庆功宴,等‘巡天者’着陆,我们好好庆祝一下!”
监测中心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苏念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感慨。从“巡天者”的构想,到“烛龙之眼”的诞生,他们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守护的,是国家的空天安全,是亿万人民的安宁。
“巡天者”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扬起一阵沙尘。苏念和陈大校快步走向跑道,看着技术人员围向“巡天者”,开始进行检查和维护。
陈大校看着“巡天者”,感慨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苏总,你们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中国的空天壁垒。”
苏念微微一笑,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也有更严峻的挑战。但她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烛龙之眼”已经睁开,未来,他们将用更先进的技术,守护这片属于中国的苍穹。
夕阳西下,戈壁滩上的余晖将“巡天者”的身影拉得很长。苏念站在跑道上,心中默念着:“星链悬顶又如何?烛龙睁眼,便敢照亮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