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51集:寒疟突至

破庙的晨雾还没散尽,双经渡正低头核对药材账目,指尖在泛黄的麻纸上划过,每一笔都与药架上的陶罐对应。药农之子蹲在角落,将晒干的青蒿剪成寸段,竹筛里的药草散发着清苦的气息,混着庙外飘来的炊饼香,成了这疫中虢州难得的安稳气。

“先生,昨日新增的七个病人,喝了药都退了烧。”药农之子直起腰,额角的汗珠坠在鼻尖,“那老婶子今早还送来一筐萝卜,说要给患者炖汤。”

双经渡抬头时,晨光恰好穿过庙顶的破洞,在他素色僧袍上投下斑驳的光斑。他望着医棚外排队候诊的百姓,多数人脸上已褪去初来时的青灰,只是眼底还凝着未散的惊惧。“温疟虽烈,终究是湿热作祟,”他指尖点在摊开的《黄帝内经》上,“‘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咱们用的白虎加苍术汤,清利湿热正合病机。”

话音未落,庙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哭喊声。一个汉子抱着孩童跌跌撞撞冲进医棚,孩子浑身滚烫却嘴唇发紫,牙关紧咬着发出细碎的呻吟,与往日温疟患者的面红耳赤截然不同。

双经渡快步上前,不等汉子说话便按住孩童腕脉。指尖下的脉象沉紧而迟,绝非温疟常见的浮数之象。他又掀开孩子的衣襟,肌肤滚烫如炙,却不见寻常的汗湿,反倒是四肢关节处泛着不正常的青白色。

“什么时候开始烧的?”双经渡的声音稳得像深潭,指腹已按在孩童的太阳穴上,那里的皮肤竟带着一丝凉意。

“昨夜还好好的,”汉子的声音抖得不成样子,“后半夜突然喊冷,盖了三床被子还发抖,天亮就烧起来了,身子烫得像火炭,可脚却是冰的!”

“冷极生热,寒邪闭表。”双经渡迅速抽出银针,在孩童的大椎、风池两穴快速刺入,手法比往日快了三成。他转头对药农之子道:“取麻黄、桂枝、细辛来,要新晒的,不可有霉变。”

药农之子应声翻找药罐,手指却在触到陶罐时停住了——麻黄罐是空的,桂枝只剩下寥寥数根,细辛的药末还够一副,再多便没了。他脸唰地白了,捧着空罐转身:“先生,这些药……前日就用完了。”

双经渡的银针停在半空,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低头看孩童,孩子的抽搐渐渐平息,却开始剧烈咳嗽,咳出的痰带着淡淡的血丝。“这不是温疟,”他收回银针,指尖沾着孩童的汗液,放在鼻尖轻嗅,“无秽气,反有寒腥,是寒疟。”

医棚里的患者顿时骚动起来。有人想起昨夜的寒风,有人摸着自己的胳膊说发冷,原本稍定的人心又悬了起来。老妇端着刚煎好的药汤过来,见这情形,把汤碗往石桌上一顿:“慌什么?先生在这儿呢!”

双经渡看向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这寒疟便是夏末藏于肌骨的寒邪,遇秋凉而发,与温疟治法截然不同。”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空药罐上,“只是对症的药材……”

“我知道哪儿有!”药农之子突然开口,脸上带着些兴奋,“后山阴坡有片林子,我爹生前说过,那里长着麻黄和细辛,说是能治‘打摆子’的急症。”

双经渡眼睛亮了亮。虢州多山,阳坡多生青蒿、薄荷等清热之药,阴坡潮湿背寒,确是麻黄、桂枝这类温通药材的生长之地。他看向汉子怀里的孩童,孩子呼吸已平稳些,只是脸色依旧苍白。“得尽快取药,”他拿起药篓,“随我去后山。”

“先生,我也去!”老妇放下汤碗,往腰间系了个布兜,“我识得山路,阴坡滑,我能搭把手。”

双经渡略一沉吟,点了点头。医棚里的几个痊愈患者也纷纷要同去,被他拦住了:“你们刚好转,需静养。这里的药汤,还要劳烦照看。”

三人刚走出破庙,就见两个衙役守在门口。为首的衙役斜眼看着双经渡:“刺史大人有令,如今疫情稍缓,不准随意出城,免得惹来新的疫病。”

药农之子急了:“我们是去后山采药,不是出城!里面有孩子快不行了!”

衙役梗着脖子:“那也不行,刺史大人说了,任何异动都要上报。”

双经渡上前一步,从怀里取出前日刺史给的令牌——那是允许他在城内调配药材的凭证。“衙役小哥,”他语气平和,“患者危在旦夕,采药是为救命。《难经》有云‘上工治未病’,若此刻延误,寒疟蔓延,恐怕比温疟更难治。”

衙役盯着令牌看了半晌,又瞥了眼汉子怀里的孩童,嘟囔了句“麻烦”,侧身让开了路:“快去快回,要是误了时辰,我可担待不起。”

后山的路比想象中难走。入秋的草木虽未全枯,却带着湿冷的潮气,踩在脚下滑溜溜的。老妇走在最前,手里拄着根磨得光滑的木杖,时不时回头提醒:“这儿有石头,当心绊倒。”

药农之子紧随双经渡身后,指着前方一片浓绿的林子:“就是那儿!阴坡背风,常年不见日头,药材长得慢,但药性足。”

越往林子深处走,寒气越重。地上积着厚厚的腐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偶尔能看见几株破土而出的细辛,紫色的花穗藏在叶片下,像一颗颗小星星。药农之子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将细辛连根拔起:“先生你看,这根须白净,是好药!”

双经渡接过细辛,放在掌心细看。根须粗壮,断面呈黄白色,凑近闻有辛辣气,正是入药的佳品。“不错,”他赞许地点头,“细辛能温经散寒,通窍止痛,配麻黄正好解寒邪闭表之症。”

老妇也学着样子寻找,却在拨开一丛灌木时“哎哟”一声。双经渡连忙回头,见她捂着脚踝,额上渗出汗珠。“怎么了?”

“踩滑了,”老妇咬着牙想站起来,却疼得倒吸冷气,“好像扭着筋了。”

双经渡放下药篓,蹲下身查看。她的脚踝已有些红肿,按上去时老妇疼得皱紧了眉。“是筋脉拉伤,”他轻轻转动她的脚踝,“《内经》说‘筋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得先顺筋通络。”

他从药篓里取出随身携带的艾草,揉成小团点燃,在她脚踝周围熏烤。温热的烟气裹着药香,老妇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好多了,”她试着动了动脚,“不那么疼了。先生你继续采药,我在这儿歇会儿就行。”

双经渡叮嘱药农之子照看她,自己则往林子深处走去。那里的麻黄长得更高,茎秆粗壮,叶片呈狭线形,正是入药的上品。他小心地割下麻黄茎,捆成一束放进药篓,心里盘算着药量——按目前的寒疟患者来看,至少需要五十束才能应付,还得留些备用。

“先生,这里有好大一片!”药农之子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双经渡循声走去,只见一片开阔的坡地上长满了麻黄,青绿色的茎秆在风中微微晃动。他刚要迈步上前,却见药农之子脚下一滑,整个人顺着斜坡滚了下去。

“小心!”双经渡心头一紧,伸手去抓却只抓到一片衣角。

药农之子滚到坡底,撞在一块岩石上才停下。双经渡快步跑下去,见他捂着胳膊,袖口已被血染红。“怎么样?”他扶起药农之子,小心地解开他的衣袖。

一道寸许长的伤口划在小臂上,皮肉外翻,渗着鲜血。幸好伤口不深,没有伤及筋骨。双经渡从怀里取出干净的布条,又摘下几片止血的草药嚼烂,敷在伤口上,再用布条仔细包扎好。“疼吗?”

药农之子咬着唇摇了摇头,眼里却含着泪:“不疼……就是耽误采药了。”

双经渡摸了摸他的头,目光落在他紧攥着的拳头上——那手里还攥着一把刚采的麻黄。“傻孩子,”他的声音软了些,“药材再好,也不如人重要。”

老妇拄着木杖慢慢走下来,见这情形,嗔怪道:“让你小心点,偏不听。”嘴上说着,却从布兜里掏出块干粮递给他,“先垫垫肚子,缓缓劲儿。”

三人歇了片刻,药农之子坚持继续采药,双经渡便让他在旁整理采好的药材,自己和老妇动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堆积的麻黄和细辛上,药香混着泥土的气息,竟让人忘了身处险境。

当药篓装满时,日头已过正午。双经渡背起最重的药篓,药农之子拎着半满的篓子,老妇则拄着木杖断后,三人慢慢往山下走。

快到山脚时,药农之子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道:“先生你看,那是不是刺史大人的人?”

只见几个衙役守在路口,为首的正是上午拦路的那个。双经渡心里咯噔一下,加快了脚步。

“你们采的什么药?”衙役拦住他们,眼神在药篓上打转。

“是治寒疟的药材,山上刚采的。”双经渡道。

衙役却不看药材,反而盯着药农之子的胳膊:“他这伤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在山上惹了麻烦?”

“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双经渡解释道,“我们得赶紧回去煎药,有孩子等着救命。”

“不行,”衙役突然变了脸色,“刺史大人说了,这几日邻县寒疟闹得厉害,怕有人私通邻县,所有出城采的东西都要检查。你们这药,说不定是要偷偷送出去的!”

药农之子急得脸通红:“我们根本没出城!这是给城里患者用的!”

“谁知道呢?”衙役伸手就要去翻药篓,“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双经渡按住药篓,眉头紧锁。麻黄和细辛都是治寒疟的关键药材,若被耽搁,那孩子的病情怕是撑不住。他刚要开口,却见老妇突然往地上一坐,捂着脚踝哭喊起来:“哎哟我的脚啊!疼死我了!这官差不让我们救命,是要逼死我们这些老百姓啊!”

周围很快围拢了几个路过的百姓,见状纷纷议论起来。“这不是医棚的老婶子吗?”“听说山里采的药能治新疫病,怎么不让带?”“刺史大人不是准了双经渡先生配药吗?”

衙役被众人说得脸上发烫,又怕把事情闹大,嘟囔了几句“别给我惹事”,便挥挥手让开了路。

双经渡感激地看了老妇一眼,老妇却冲他挤了挤眼,悄悄站了起来——脚踝似乎也不那么疼了。

回到破庙时,那孩童的病情果然又重了些,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得更厉害了。双经渡不敢耽搁,立刻生火煎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药材在陶罐里翻滚,冒出的热气带着浓烈的辛香,与往日的清苦截然不同。

药煎好后,他用小勺一点点喂进孩童嘴里。药汁刚入喉,孩童便剧烈咳嗽起来,竟将药汁吐了大半。汉子急得直搓手:“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双经渡却很镇定,取来一枚银针,在孩童的内关穴轻轻一刺。孩童的咳嗽渐渐止住,他再喂药时,便顺利咽了下去。“寒邪闭阻脾胃,”他解释道,“需先通其气机,药才能入。”

半个时辰后,孩童的额头渐渐渗出细汗,原本冰冷的手脚也有了暖意。汉子摸着孩子的额头,喜极而泣:“不烧了!真的不烧了!”

医棚里的患者见状,纷纷松了口气。有人问:“先生,这寒疟真的能治?”

双经渡点头,目光落在剩下的药材上,眉头却又皱了起来。这一篓药材,最多只能应付十几个患者。若寒疟蔓延开来,这点药,远远不够。

他看向窗外,秋日的阳光虽暖,却透着一丝凉意。远处的山峦隐在薄雾中,像一头沉默的巨兽。谁也不知道,这场刚被压下去的疫病,会不会以另一种更凶猛的姿态,卷土重来。

想知道双经渡能否找到足够的药材应对寒疟?且看下集分解。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不让江山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三国:我能趋吉避凶倒霉蛋回到古代当法官十日游戏,但全员皇帝穿越古代,穷屌丝的人生逆袭穿越:刚成大将军,就要远征我成了宋朝最有权势的地主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贺平安一觉醒来变赘婿大乾九皇子贞观大闲人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这个武圣只想当官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逍遥六皇子,父皇恭请我登基家有卷轴通古今,我养成了未来首辅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宋韵流年带着枪炮去大宋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三国:开局强抢甄氏五姐妹朱棣:什么?咱家老四是全球球长魂归三国:孙绍的崛起之路逍遥县男:开局被塞了七个老婆日曜南明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特种兵穿越刘备再造大汉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明末:玩骑砍的我能无限爆兵穿越东汉:开局火烧黄巾军特种兵魂穿诸葛,靠系统称霸三国红楼:这庶子怎么又争又抢骏驰青霄成语大搞笑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临安风骨箭神三少爷清欢渡:味染人间重生大唐,在高阳公主府当牛马始皇别闹!我就吹个牛你当真了?跟宋江决裂后,我二龙山强的可怕穿越成了福岛正则庶出子三国:我,交州土皇帝!石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