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听到这话,不假思索回答:“瓒想当主帅!”
说完之后,公孙瓒才感觉自己在主帅面前说自己想当主帅,有点不太对。
他懂人情世故,但他的人情世故都是后知后觉的,往往脑子没反应过来,嘴就先说出来了。
不过袁基要的就是他真实的回答。
袁基笑着说:“既然伯圭日后想当主帅,就要学会用计用策。不必精通,但你需要分辨哪些计策用在哪种情况下最合适。你要学会选择,就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了。”
袁基说完几句话之后,点到为止,不准备继续多说。
道理公孙瓒已大致接收到了,其他的说过多也无用,这种东西都得靠自己将思想转变过来。
对面的公孙瓒表情若有所思,不知有没有悟出什么。
不过今日的谈话,进行到这里就可以了。
身为主帅,袁基会要求自己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关注每一个将领的心态,并令其及时调整,这是一个优秀主帅的必备技能。
但即便如此,袁基也不会在此处花费太多时间。
他还是很忙的,而且很快,汉军的每个将领都会忙起来。
随着公孙瓒恭敬告退,袁基也叫来了典韦,并带着典韦巡视起亲兵部曲们。
袁基的私兵们精神面貌都很好,每个人皆是神采奕奕,见到袁基就异口同声地叫起“主公”。
看样子,他们已经为即将要到来的一场大仗,做好了准备。
与此同时,袁基麾下的大部分将领们,开始同鲜卑各部对接。
三部看管汉人的士兵,都是檀石槐安排的人手。
袁基让每个将领抓几个邑落大人走,再加上檀石槐的手书,如此应该能平和又顺利地完成一整个流程。
此时,之前一直在后方统筹协调粮草的荀彧,带着征调的民夫,赶至前线。
荀彧远远见到主公,面色瞬间一喜,将民夫交给手下文吏,他则快步上前。
等站定于袁基面前时,荀彧恭敬拜礼:“主公!”
“粮草、民夫,彧皆已备足,请主公查验!”
袁基自然相信荀彧的办事能力,但查验的流程得走。
他对着身后对接此事的许攸说:“子远,查收粮草,并将民夫妥善安置。”
接收到指令后,许攸立马向前抱拳一礼:“唯!”
说完后,他带着手下文吏转身,开始忙碌起来。
看了眼许攸等人远去的背影,袁基很快收回视线。
对于许攸,袁基目前还是十分放心的。
他曾说过,他不会看手下人在历史上都做了什么,他不会先入为主直接将人宣判死刑。
虽然历史上,许攸曾时常贪墨其主公袁绍的粮草。
但目前来看,许攸在他的手下,做事规矩、干脆利落,还很高效,实在是一个优秀的臣子。
所以很多事,袁基很是放心许攸去做的。
当然,这个放心是有前提的,袁基并未疏于对手下诸事的把控,若是他一旦发现不对,会随时将信任收回来。
贪财的缺点可以有,袁基甚至可以纵容,但若是什么财都贪,那就是忠诚问题了。
没有忠诚的人,自然也能用,但袁基麾下忠诚之人太多,用都用不过来,自然是轮不上用不忠之人。
当然,这只是防患于未然,在那之前,袁基百分百信任自己的臣子们。
比如面前的荀彧,袁基十分信任地将粮草后勤大后方交给了他,不仅是对他人品的信任,也是对他能力的信任。
若是荀彧能力未成长到位,自然会有人随时接替他。
但目前,荀彧的能力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远超袁基预期。
或许是袁基麾下的团队办事效率都很高,且龃龉之事较少。荀彧所呈现出来的统筹协调、处理政务的能力,如今已经可称为举世无双。就连朝中一众大臣,或许都比不过。
更何况荀彧如今有了这份经验,朝中的大臣们就更是比不过了。
此世上,再不会有人能将一军粮草大事,交给年仅十七岁的荀彧了。
袁基看着面前许久未见,脸上带有少许赶路疲惫之色的荀彧,笑着开口:
“文若赶路许久,也累了,先回营帐休息,其他事不急。”
如今,袁基阵营内认识荀彧的人,皆改口叫荀彧“文若”。
当然,并不是荀彧提前取字了。
士族对礼仪看得十分重,取字是士人一生的大事,除非后期乱世那种不得已的情况,其余人皆会在二十岁及冠之时,由族中长辈赐字。
在和平年月提前取字,是一件会令人私下讥讽其族不守礼之事。
所以“文若”二字,只是荀氏一族听闻荀彧要跟随袁基北伐,荀彧要开始对外社交,于是随信件发来的暂时对外称呼罢了。
虽然早晚是荀彧的字,却不好声扬,只在袁基麾下内部流传。
对面的荀彧也很听话,主公让他休息,他就休息。
于是他端正一拜,对袁基说:“彧告退!”
“嗯,去吧。”
看着荀彧的背影渐渐消失,袁基也转身继续去忙下一件事了。
随着荀彧的到来,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只等各个将领将汉人接回。
东、西、中三部,袁基皆派去了几个将领,此三处接回汉民的过程里,几乎未有太多波折。
少许的小摩擦在袁基麾下的将领面前,不值一提。
因此,没过多久,袁基就在营地处等到了三方人马先后带着汉民返回的身影。
汉民规模庞大,数量很多,年老年少的都有。
此时排着长长的队伍,如被驱赶的羊群,乖巧跟着队伍前方的汉军移动。
他们未经历过鲜卑王庭内那部分汉人所经历的事情,也许久没有尝试过为自己获取自由。
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所以皆安静地跟着汉军,离开困住他们许多年月之地。
知道自己自由的那一刻,是见到了汉军营地外摞起的一颗颗鲜卑人头。
这不算筑京观,因为规模并不庞大。
此只起到些许威慑作用,用以震慑在另一侧扎营,被汉军困得死死的鲜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