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府之行的波澜在日常的温水中渐渐平息,但某些东西,却如同水底的暗流,在李松的心湖深处悄然涌动。那几块从核心大殿带回来的、记载着残缺信息的黑色石板,被他小心地放置在书桌一角,与符纸朱砂并列,成为了他日常生活中一个新的、特殊的组成部分。
每当完成每日的符箓绘制定额,或是夜深人静、元宝已然蜷在窝里发出细密鼾声时,李松便会点亮油灯,将目光投向那几块冰冷粗糙的石板。
灯火如豆,昏黄的光晕笼罩着石板表面那些磨损严重、难以辨认的古老符文和模糊图案。他试图静心凝神,将神识缓缓探出,如同最细腻的指尖,去触摸、去感受那镌刻在石质深处的、跨越了漫长岁月的意蕴。
“共生”二字带来的震撼与明悟依旧清晰,但当他想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具体法门、契约形式乃至修行关窍时,却发现自己如同面对着一座被风沙侵蚀了千万年的残碑,满目疮痍,难窥全貌。
这些记载实在太零碎,太古老了。
他辨认着那些扭曲的线条。有的似乎描绘着某种复杂的能量回路,强调着不同个体间灵力流转的平衡与共鸣,而非单方面的汲取或压制;有的则勾勒出精神意念交织的图景,暗示着超越语言的深层沟通与信任;还有一些残破的符号,似乎指向了血脉、灵魂乃至气运等更为玄奥层面的联结。
他连蒙带猜,结合自身与元宝相处的点滴,试图拼凑出一些可能的意义。
“灵犀一点……莫非指的是心念相通,无需言语?”他喃喃自语,看着一幅描绘两个模糊光点之间由细线连接的图案。
“同源共济……是指灵力同调,共同成长?”
“逆噬之险……这似乎是警告?若强行扭曲这种关系,会遭到反噬?”
然而,这些都只是基于碎片的推测。具体的契约如何订立?能量如何精确流转以达到平衡?遇到冲突或瓶颈时该如何化解?这些关键的信息,石板之上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干脆就是一片空白,被岁月的磨盘碾成了齑粉。
收获,甚微。
往往枯坐半个时辰,神识消耗不少,头脑都有些发胀,得到的却只是一些更加零散的词汇和更加模糊的猜想。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寻找一颗特定的沙粒,明知它存在,却无从下手,徒劳无功。
“唉……”
李松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眉心,将神识收回。油灯的光芒将他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显得有些孤单和无奈。空有宝山而不得入其门,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他并非想要寻找什么控制元宝、压榨其潜力的法门。恰恰相反,他是想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已然存在的这种奇妙联系,想找到一条能让彼此都走得更远、更安稳的“道”。这“共生”的理念,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他渴望能窥见门后更多的风景。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古修的理念或许高妙,但流传下来的,终究只是只言片语,难以构成体系。
就在他对着石板怔怔出神,心头萦绕着淡淡的挫败感时,脚边传来一阵细微的摩擦声。
是元宝。
小家伙不知何时从睡梦中醒来了,或许是被主人那微不可察的叹息声惊动。它迈着慵懒的步子,走到李松脚边,先是用脑袋蹭了蹭他的小腿,然后便抬起头,琉璃般的眼眸好奇地看向桌上那几块黑乎乎的石板。
【主人,你在看这些黑黑的石头板子做什么呀?】它的意念带着刚睡醒的迷糊,【又不能吃,亮晶晶的球球(指丹药)才好看。】
李松被它这天真的话语逗得苦笑一下,弯腰将它抱起来,放在膝盖上,指着石板道:“这些石头板子,可能记载着很重要的东西,关于……我们之间这种关系的。”
元宝歪着小脑袋,凑近一块石板,用小鼻子仔细嗅了嗅,又伸出爪子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冰凉的板面。
【唔……有股……旧旧的味道。】它评价道,【还有一点点……让元宝觉得舒服的感觉,像晒太阳一样,暖暖的。】
它似乎对石板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对石板散发出的那种极其微弱的、沉淀了无数岁月的宁静祥和气息,感到一丝本能的亲近。它甩了甩尾巴,在李松膝盖上调整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琉璃般的眼眸半眯起来,似乎又要睡着了。对它而言,研究这些深奥的东西,远不如一个温暖舒适的怀抱来得实在。
看着膝上很快重新进入梦乡、对自己苦苦思索的问题毫无兴趣的小家伙,李松心中的那点挫败感忽然消散了不少。
他轻轻抚摸着元宝柔软温暖的毛发,感受着它平稳的呼吸和心跳。或许,他有些过于执着了?
“共生”之道,或许本就存在于这真实的生活与陪伴之中,存在于每一次灵力的自然共鸣,每一次危难时的彼此守护,甚至存在于这静谧夜晚的相互依偎里。那些残缺的记载,是路标,是启示,但真正的道路,还需要他与元宝一同,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体会。
他将目光从石板上移开,吹熄了油灯。屋内陷入黑暗,只有窗外星月的微光隐约透入。
抱着怀中温暖的小身体,李松闭上了眼睛。研究可以继续,但不必急于一时,更不必因此而烦恼。与元宝安然度过的每一个当下,或许本身就是对“共生”二字最好的诠释。
夜色深沉,木屋之内,只剩下均匀的呼吸声。那几块沉默的石板静静躺在桌上,等待着下一次被翻阅,也见证着这一段独特的关系,在平凡的日子里,悄然而坚定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