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李松对着石板苦思无果后,那几块记载着残缺“共生”理念的黑色石板,便仿佛彻底融入了木屋的背景之中,不再是他刻意研究的对象,而是变成了书桌上一处寻常的摆设。
然而,李松很快发现,相较于他这个正牌主人的一筹莫展,另一位家庭成员——元宝,似乎对这些黑乎乎、冷冰冰的石板,表现出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近乎本能的亲近。
起初,李松并未在意。只当是元宝调皮,或者单纯喜欢石板那平整的表面,可以趴在上面打盹。
但渐渐地,他察觉到了不寻常。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李松刚刚完成一批符箓的绘制,正收拾桌面,准备稍作休息。一抬头,便看到元宝并未像往常一样在窗台晒太阳或玩它的羽毛棒,而是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跳到了书桌上。
它先是绕着那几块叠放在一起的石板走了两圈,小鼻子凑近,仔细地嗅了嗅,琉璃般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怀念的光芒。然后,它没有像对待其他新奇的“玩具”那样用爪子扒拉,而是非常轻柔地、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在其中一块表面相对平整、刻画着模糊能量流转图案的石板上,缓缓趴伏了下来。
它将自己的小身子整个贴合在冰凉的石板表面,下巴搁在两只交叠的前爪上,闭上了眼睛。那模样,不像是随意的休息,更像是一种……沉浸?或者说,回归?
李松屏住呼吸,好奇地观察着。
只见元宝的呼吸逐渐变得悠长而平稳,周身那层淡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银辉,似乎比平时要明亮、活跃一丝。它并非在修炼,更像是在进行一种深度的放松与沉睡。但李松敏锐地感觉到,空气中似乎有某种极其微弱的、与石板同源的古朴气息,正如同涓涓细流般,被元宝无意识地牵引、吸纳。
更让李松感到惊奇的是,有一次他半夜醒来,发现元宝并未睡在它柔软的窝里,而是又跑到了书桌上,趴在那块石板上,睡得格外香甜。甚至,在朦胧的月光下,他似乎看到元宝额前那若隐若现的、极淡的金色纹路,在它沉睡时,与石板表面某个磨损的符文残迹之间,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妙的、如同呼吸般同步的明暗变化!
虽然那变化转瞬即逝,微弱到李松几乎以为是自己的错觉,但他心中已然确定,元宝与这些石板之间,定然存在着某种他所不能理解的、深刻的联系。
这并非偶然。
自那以后,趴在石板上睡觉,几乎成了元宝的一个新习惯。它依旧活泼好动,依旧对美食充满热情,但每当它想要真正安心地、深沉地睡上一觉时,书桌上那几块黑石板,便成了它的首选。
李松尝试过干预。他特意给元宝的软窝铺上了更柔软暖和的垫子,甚至在上面撒了些安神的干花。元宝也很给面子地会在窝里睡上一会儿,但往往睡到半夜,又会悄无声息地溜到书桌上,蜷在石板上,仿佛那里才是它能获得最深层次安宁的“宝地”。
【主人,睡在石头上,舒服。】当李松忍不住询问时,元宝用它那简单的意念如此回答,【凉凉的,但是心里暖暖的,好像……好像在做很古老的梦,梦里有好多好多绿色的树,好大的山,还有……还有和元宝有点像,但是又不太一样的大家伙……】
它的描述依旧抽象而破碎,充满了孩童般的想象。但“古老的梦”、“心里暖暖的”,这些词汇让李松更加确信,这些石板中残留的意蕴,正在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滋养着元宝的血脉,或者唤醒着它灵魂深处的某些古老记忆。
李松不再试图改变元宝的这个习惯。他甚至特意将书桌一角清理出来,确保石板平稳,方便元宝“就寝”。看着小家伙蜷在冰冷的石板上,却睡得比在柔软窝里更加安稳恬静,呼吸悠长,周身气息圆融,李松心中那份因研究受阻而产生的焦躁,也渐渐被一种奇妙的平和所取代。
他依旧会不时翻阅那些石板,试图从那些残破的记载中解读出更多信息,但心态已然不同。不再强求立刻获得体系化的法门,而是带着一种观察与印证的心态。
他发现,当元宝长时间趴在石板上沉睡后,它那身银灰色的毛发似乎会更加亮泽,眼神也更加清明灵动。偶尔,在他绘制符箓时,小家伙蹲在一旁,其周身散发出的那种令人心神宁静的气息,似乎也浓郁了一分,连带着他绘制符箓的成功率和品质,都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提升。
这难道也是“共生”的一种体现?元宝从石板中汲取着古老的滋养,而这种滋养,又通过他们之间无形的联系,潜移默化地反哺给了他?
李松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但他乐于见到这种积极的变化。
于是,木屋内的日常又多了一幅温馨而奇特的画面:李松在书桌的这一端凝神绘制符箓,灵光闪烁;书桌的另一端,元宝则安然蜷缩在冰冷的黑色石板上,睡得香甜,周身流淌着微弱的银辉,与石板古朴的气息交融在一起,构成一种跨越了时空的和谐。
研究依旧收获甚微,但李松已不再焦虑。或许,解读这些古老记载的钥匙,并不完全在于文字和图案,也在于身边这个与记载隐隐共鸣的小家伙本身。他只需要耐心等待,细心观察,陪伴着它,一同成长。
而元宝,则在一次次趴在石板上的沉睡中,做着它那“古老而温暖”的梦,琉璃般的眼眸偶尔在睡梦中轻轻转动,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早已消逝在时光长河中的、生机勃勃的远古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