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可以和宠物进行各种互动,例如喂食、洗澡、陪玩、学习、清理粪便等等……”
“这样他们也能体验到养宠物的乐趣。”
听完描述,研发人员大致勾勒出产品样貌。虽然听起来步骤不少,但技术实现并不复杂。不过,他们仍怀疑这样的产品是否真的会有市场。
这时,销售经理却频频点头。根据他的经验,这款产品即便不能大卖,也大概率不会亏本。
吸引他的并非玩法有多新奇,而是它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市场——女性用户,尤其是学生群体,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女生,甚至大学和职场女性,都可能成为目标客户。
见刘照天已经下定决心,孙主管也不再反对,按照指示在公司内成立了电子宠物研发小组。
刘照天向孙主管进一步交代了电子宠物的具体玩法与外观设计后,便匆匆离开——他目前的主要精力,仍放在“小天才游戏机”与任天堂的官司上。
此外,近期他联系上了世嘉公司,双方计划联手限制任天堂的发展。
世嘉之所以愿意合作,主要是并未将“小天才”视为威胁。虽然他们认可刘照天在游戏设计上的见解,但更相信自己在渠道和营销上的深厚积累,认为这远比创意更为重要。
与任天堂的竞争持续激烈进行,小天才游戏机也因此获得了大量曝光。
尽管公司的版权律师在异地处理相关事务,但有意拖延之下,与任天堂的官司仍处于拉锯状态。
任天堂已洞悉刘照天的意图,陆续派出多个谈判小组,希望获得外设方面的授权。
然而刘照天对下属只下达了一个指令:尽量拖延时间。
这一做法最终引发任天堂全面反击,毕竟他们在游戏机研发上投入巨大。
由于刘照天的策略,任天堂的产品迟迟无法上市。
而此时小天才已上市两周,仅在倭国本地就售出十余万台设备。
任天堂方面体验了游戏机的各项性能和游戏内容,深知随时间推移,小天才的销售形势只会越来越好。
经过内部商讨,任天堂终于采取行动。
当前局势对他们愈发不利,既然无法在法律上取胜,便决定从舆论层面打击小天才游戏机。
他们深谙本国人的排外心理,相信不会有太多人乐见刘照天这样的外来者赚取本国钱财。
加之游戏公司中有从任天堂挖来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舆论让民众相信小天才窃取了公司机密。
不久,刘照天接到当地工作人员来电:“老板,关于小天才抄袭任天堂的新闻,比前几天增加了十几倍,而且还在持续增多。”
听闻此消息,刘照天不禁皱眉,简单交代几句后便结束了通话。
作为后来者,刘照天比谁都清楚倭国市场的特性。这个国家的人相当固执,一旦形成固定印象,后续再难扭转。
刘照天派人收集了倭国当地多家新闻报刊。
其中销量极高的《每日新闻》详细报道了这场专利之争,以任天堂内部员工的口吻,披露了被挖走员工的“不良记录”。
报道列举了该员工如何不合群、自私自利,以及诸多恶习,包括顺手拿走同事物品的小毛病,最后突然莫名离职等黑料。
其他报纸为了增强可信度,还找到该员工的不少同事实名作证,现身说法。
任天堂的反击手段相当狡诈,不仅要混淆视听,更想坐实小天才的抄袭嫌疑。
刘照天意识到不能再拖延,否则舆论将难以挽回,立即派人将未在法庭上出示过的证据,按倭国报纸销量排名,向发行量十万份日本是全球报纸日销量最高的国家,人均报纸普及率位居世界第二,每日总消费量居世界首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报纸超过十家,全球销量前十的报纸中,日本独占四席。
在如此发达的报业背景下,晚报同样数量众多。
当晚,部分报纸报道了刘照天提供的犀利新闻,舆论持续发酵。在各种证据和有力批评的支持下,读者的立场逐渐倾向于小天才。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情况仅仅持续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每日新闻》等主流报纸进一步披露了内幕消息。
尽管专利申请日期远早于该员工离职时间,但该员工已在研发部门工作了两年。
其目的是在任天堂内部潜伏,获取重要技术资料。
如今竟反遭诬陷,任天堂决定不再忍耐,决心揭露小天才这一无耻窃贼的行径,让世人看清某些人的丑陋面目!
报道还称,任天堂将于当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展示关键证据以证清白。
此类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相较于初出茅庐的小天才游戏机,百年企业任天堂的声明显然更具说服力。
消息曝光后,多家媒体如闻到血腥的鲨鱼般迅速跟进。
舆论形势急转直下,对小天才游戏机极为不利。
事态持续升级,不知是否与任天堂在背后推动有关,秋叶原周边出现示威活动,甚至发生游戏机被损毁的事件。
刘照天意识到不能再拖延。日本人对外攻击性强且韧性十足,拖延下去恐生变故。
因此刘照天决定展开强力反击。因为日本有一个显着特点:欺软怕硬。面对弱者习惯穷追猛打,而被强者击败后反而会表现得顺从。
双方不仅在舆论战场激烈交锋,刘照天更向当地法院提交了充分证据。
同时反诉任天堂诽谤,索赔金额高达百亿。
这场专利之争不仅震动日本,更引发全球关注,成为首例因专利战引发的天价索赔案。
专利诉讼相对容易解决,但高额名誉索赔案却陷入长期拉锯。
经此一役,小天才游戏机在欧美地区知名度大增,许多人都认识了这一产品。
刘照天还联络了东南亚地区的商人,共同向当地政府提出质疑,主要针对营商环境问题。
由于此事牵涉东南亚多数国家,且任天堂在事件中确实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事态影响持续扩大。
在官方的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考虑到还要在当地继续经营生意,刘照天接受了调解方案。
根据协议,刘照天撤回对任天堂的高额索赔,而任天堂则发布声明,将此事归咎于临时工所为。
对游戏公司而言,游戏机是核心业务;而对玩具公司来说,漫画则是重要支撑。
近期,刘照天收到多方渠道反馈,显示玩具销量出现明显下滑。尽管不少人建议通过营销活动或线下赛事来提振销售,但刘照天认为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已经饱和。
他清醒地认识到,短期促销虽能暂时提升数据,却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既然选择了以创新玩具打开市场,就必须接受这类产品与生俱来的局限性——消费者往往只是图个新鲜。
特别是面向儿童市场的玩具,更要理解孩子们喜新厌旧的特点。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快新玩具的研发进度,并推动漫画与动画的联动发展。
漫画创作相对顺利,确定大纲后由编辑团队扩充内容即可,这种模式已被漫画公司熟练掌握。真正让刘照天困扰的是动画制作环节。公司设立的几个动画工作室虽然作品质量出众,甚至接近皮克斯的水准,但制作效率实在令人担忧。
大半年时间,几个团队合力才完成不到八集动画。由于电脑动画技术尚不成熟,全部采用手绘方式,五分钟剧情就需要数千张手稿,一集动画更要耗费两三万张底稿。这样的进度根本无法满足播出需求。
为此,刘照天一直派人留意日本动画团队,希望通过收购成熟团队来提升制作效率。近日终于传来好消息:一家动画工作室因经营困难寻求收购。
收到工作人员传真来的资料后,刘照天仔细研究了这家工作室的情况,确认其确实符合收购要求。.
刘照天很快联系上了那家动画工作室的社长。
然而,一听到对方的报价,他就没了继续谈的念头,直接挂断了电话。
不知道是对方头脑不清醒,还是把他当成冤大头——一个快要破产的工作室,竟然敢开价八百万美元。
更何况,他们之前做的全是体育类动画。
一听就没什么前景。就算漫画原作再成功,也改变不了他们即将倒闭的现状。
之前的制作再精良、收视率再高,说到底也是在给体育用品公司打工。
周边衍生品这一块,根本赚不到钱。
这种破作坊,买来做什么?
直接挖人,把核心员工挖过来就够了。
那位社长不仅开出天价,还想让他接下公司的债务——简直做梦!
像这样的动画工作室,最有价值的就是那批有经验有实力的员工。公司都快破产了,谁会去当接盘侠?
等它破产之后,直接去挖人不是更划算?
刘照天又不是人傻钱多,非它不可。
其实如果价格合适,他的确有意接手这家工作室。
虽然他对体育动画本身不太感兴趣,但体育题材中那种拼搏精神,与他公司旗下的几部漫画很契合。
说到底,不管是体育、溜溜球还是陀螺,本质上都得打鸡血、讲友情,剩下的就是各种比赛。
通过不懈努力,加上伙伴的支持,一步步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冠军——
这不就是典型的爽文套路嘛!
有激情、有爽点、玩具又炫酷,比赛过程花样百出。
正好他下一款玩具“四驱车”即将上市,如果能搭配漫画和动画联动,效果一定更好。
他一直知道四驱车是门好生意,只是之前条件不成熟,拖到现在才正式立项。
这次能启动,主要得益于之前在李家坡收购的那家电动公司,研发出了多种高速电机。
他对四驱车的市场表现抱有很大期待。
据后世调查机构统计,在十五岁以下的男孩中,对于枪、炮、车、手办这几类玩具,选择“车”的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
大概,这就是天性吧。
从马车到汽车,再到各种“老司机”口中的车,男人对“车”的热爱,似乎从未改变。
受众如此广泛,以四驱车为主题的玩具大卖,也就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