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二号清晨,林逍踏着露水去林地巡查。虎子正领着几个壮劳力给石墙做最后的收尾,青灰色的石墙顺着石灰桩蜿蜒伸展,整整一千六百米的三面围挡全部砌完,墙基扎实,墙面平整,50厘米的高度刚好能挡住野兔之类的小型野兽,墙角预留的排水孔排列整齐,足以应对雨季积水。不远处,晓梅带着十几个妇女和老人栽树,花椒树和黄刺玫交替排列,只是进度比预想慢些,花椒树刚收够两百棵,黄刺玫才两百五十棵,树根处的土球还带着潮气,都是清晨从引水渠挑水浇透的。
“哥,今天又收了二十多棵树,花椒树够两百棵了,黄刺玫也有两百五十棵。”晓梅擦了擦额头的汗,递过登记本,“王婶家昨天挖了七棵,说是山北坡的黄刺玫丛长得密,挖起来费劲,土球稍小的都不敢挖。”林逍翻着本子,看见每棵树都标注了土球大小和树高,满意地点点头:“慢就慢点,土球散了的宁愿不收,成活率最重要,实在不够咱们再等几天,不耽误围栏安装。”
走到石墙尽头,虎子正用水泥填补最后一处缝隙,见林逍过来,直起腰拍掉手上的灰:“哥,石墙全砌完了,晾个两三天就能拉密目网。山后那片乱石岗的石头刚好用完,没浪费一点。”林逍踹了踹墙根,纹丝不动,伸手拍了拍虎子的肩膀:“好样的,等围栏弄好,给大家加顿肉餐。”
巡查完回到养殖场,沈歌正在给狍子喂食,看见林逍进来,连忙迎上去:“逍哥,你说的松鸡和环颈雉,真要自己上山捉?我听王小宝说,松鸡警惕性高,别说活捉,就是打都难打到几只。”林逍坐在石凳上,倒了碗凉茶水:“我正琢磨这事儿,上山捉不现实,数量少还容易受伤,得另想办法弄种源。昨天家里刚装了电话,我本来想给外婆家打,后来才想起他们那儿根本没通电话,得亲自跑一趟。”
正说着,林母端着早饭过来,听见两人的对话,插嘴道:“你外婆家那三个舅,不是一直打零工吗?上次来还说活儿不好找,一天挣不了几毛钱。要不你去跑一趟,让他们去周边农场和村落收,你给个价,他们赚点差价,不比打零工强?”林逍眼睛一亮,猛地拍了下大腿:“妈,您这主意好!三个舅人头熟,周边十几个村落都熟路,让他们去收再合适不过。”
说干就干,林逍吃完早饭就去车棚推出长江750摩托车,沈歌连忙追出来:“我跟你一起去?外婆家我也熟,路上能搭个手。”林逍点点头,检查了一下油箱加了满油,载着沈歌往外婆家赶。外婆家在邻县的王家村,距离农场五十多里路,长江750动力足,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刚进村子,就看见大舅王建国正蹲在村口抽烟,旁边二舅王建军、三舅王建设在收拾农具,准备去打零工。
“大舅、二舅、三舅!”林逍停下车喊了一声。三个舅舅抬头看见他,连忙站起身迎上来:“林逍?你咋来了?快回家坐!”林逍跟着他们往家走,开门见山:“我承包了三百亩林地,想养松鸡和环颈雉,来是想请你们兄弟三个帮我去周边收种源。”大舅王建国愣了愣:“收野鸡?咋收啊?我们没干过这买卖。”
林逍耐心解释:“就去周边农场和村落问,有活捉的环颈雉和松鸡,我按十块钱一只收;要是有蛋,两毛钱一枚。你们收的时候给个实价,中间的差价就是你们的辛苦钱,肯定比打零工挣得多。比如你们八块收的,就能赚两块,这比干体力活划算。”三舅王建设眼睛一亮:“十块一只?那要是一天收个十只,就能赚不少啊!”
二舅王建军比较稳重,问道:“活捉的不好弄,有些猎人下套子都是死套,咋让他们留活口?”林逍早有准备:“你们提我的名字,去年我跟陈家洼的陈家兄弟一起打猎,周边猎人大多认识我。就说我要做种源,活的给十块,死的我不要,他们肯定愿意换活套。”大舅王建国一拍大腿:“行!我们明天就动身,周边十几个村我们都熟,保证给你收够数。”
林逍从随身的牛皮纸信封里数出五百块钱,递给大舅:“这是本钱,收的时候给现钱,不然没人愿意卖。不够再跟我说,我让沈歌给你们送过去。”沈歌补充道:“收的时候注意看,别要受伤的,也别要太小的,成年的最好,能尽快繁殖。”大舅接过钱,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放心,我们有数!”
从外婆家出来,林逍没直接回农场,骑着摩托车往陈家洼而去。陈家洼在山那边,距离王家村三十多里路,四十多分钟就到了。陈家兄弟住在村东头的老院子里,院墙是用石头垒的,院门口挂着几张兽皮,是他们打猎的收获。听见摩托车声,陈老大和陈老二从屋里出来,看见林逍,连忙迎上去:“林逍兄弟,稀客啊!快进屋坐。”
进了屋,沈歌给两人倒了茶水,林逍开门见山:“我承包了三百亩林地,打算养环颈雉和松鸡,今天来是想跟你们说,我收活捉的种源,十块钱一只,有蛋两毛一枚,你们要是打到了,直接送我农场去,价钱保证比卖给收购站高不少。”陈老二眼睛一亮:“真的?十块一只?我们昨天还下了十几个套子,专门逮环颈雉,要是活的就给你留着!”
“不光你们,周边的猎人你们也帮我问问,就说我林逍收,价钱公道,现钱结算。”林逍掏出烟,给两人各递了一支,“要是能长期供货,以后我养殖场的野味收购,优先找你们兄弟俩。”陈老大连忙点烟:“放心!周边的猎人我们都熟,下午我就去跟他们说,保证让他们把死套换成活套,给你留活口。”
聊了半个多小时,林逍跟陈家兄弟约定好每周结算一次,才骑着摩托车往回赶。路过镇上的时候,林逍特意去了供销社,买了二十张大红请帖——国庆就要结婚了,得赶紧把请帖准备好。沈歌看着请帖上的“囍”字,脸颊通红,悄悄攥紧了林逍的衣角。
回到农场时,已经是下午了。林逍刚把摩托车停好,就直奔堂屋——家里新装的电话就放在八仙桌上,黑色的机身擦得锃亮。他拿起话筒,摇了摇发电机,拨通了省城的号码。电话响了几声就被接起,林逍连忙说:“喂,是老周吗?我是林逍。”
“林逍啊,啥事儿?”老周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几分嘈杂。林逍对着话筒说:“我打算养环颈雉和松鸡,现在种源有眉目了,但驯化是个问题,野生的性子野不好养活。我听说农业大学有这方面的专家,想请你帮我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请专家指导指导。我还想派个人去学习点简单技术,比如疾病防控、饲料搭配、基础孵化这些,不用太深入的。”
“这事儿不难,我认识农业大学的张教授,就是搞雉类研究的。”老周爽快地答应,“简单技术培训的话,他那边有短期班,一个月就行,正好适合你说的这些基础内容。种鸡的话,他实验室里有驯化好的,要是需要我帮你问问价钱。”林逍大喜过望:“太好了!麻烦你帮我问问种鸡价,学习的事也敲定,我一周后去省城找你面谈,顺便拜访张教授。对了,我国庆结婚,有张请帖想拜托你帮忙转交苏颜,她我不太好直接送。”
“结婚啊!恭喜恭喜!”老周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请帖你带来就行,苏颜我认识,转交没问题。张教授那边我明天就去问,有消息给你回电话。一周后见,到时候给你准备份贺礼。”挂了电话,林逍脚步轻快地去找王小宝——他早就想好要派王小宝去学习,王小宝心思细,做事踏实,学基础技术正合适。
王小宝正在给兔子喂食,看见林逍过来,连忙停下手里的活:“逍哥,找我啥事?”林逍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宝,我打算派你去省城农业大学学习一个月,学些简单的养殖技术,比如环颈雉和松鸡的疾病防控、饲料搭配,还有基础的孵化方法,都是实用的东西,你愿意去不?”
王小宝愣了愣,手里的料勺都掉在了地上:“逍哥,我……我能行吗?我没读过多少书,怕学不会那些技术。”林逍笑着说:“就是学基础的,不难!你跟着我养了大半年的狍子和兔子,有养殖经验,只要肯用心听、认真记,肯定能学会。到了省城,吃穿住都算我的,每个月还给你发工资,回来就能当技术骨干。”
王小宝眼睛通红,用力点头:“我去!逍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把疾病防控这些本事学回来,不让你失望!”旁边的黄小宝凑过来说:“逍哥,那我呢?我也想学习!”林逍笑着说:“你留下帮我照看养殖场,特别是刚收的那些种鸡,等小宝学回来,再教你,咱们以后要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
接下来的几天,农场和周边都热闹起来。三个舅舅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周边村落,第一天就收了十五只环颈雉,赚了三十多块钱,比打零工三天挣的还多,干劲更足了。陈家兄弟也不含糊,带着周边猎人换了活套,每天能送来七八只活的环颈雉和松鸡。晓梅带着村民栽树,虽然慢,但每棵都栽得扎实,花椒树和黄刺玫每天能新增二十多棵。
周三下午,三个舅舅推着两辆自行车来了,后座上绑着四个大竹笼,里面装着四十二只活蹦乱跳的环颈雉,还有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百多枚蛋。“林逍,我们跑了八个村,这几天收的都在这儿了,都是猎人下活套抓的,没一个受伤的。”大舅王建国擦了擦汗,“有个老猎人说他有固定的套点,以后每天能给我们留个七八只。”
林逍连忙打开竹笼检查,环颈雉羽毛鲜亮,精神头很足,都是成年个体,正是做种源的好材料。“不错不错!大舅,辛苦你们了。”林逍让沈歌去拿钱,“四十二只环颈雉,一百二十枚蛋,一共是四十二乘十加一百二十乘零点二,四百四十四块钱。”
大舅王建国接过钱,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收的时候花了三百一十块,净赚一百三十四块,这比打零工强太多了!明天我们去北边的农场,那边猎人多,肯定能收更多。”林逍给他们倒了水:“别急着走,晚上在这儿吃饭,我让沈歌炖狍子肉。另外,松鸡要是遇到了也收,价钱一样是十块一只。”
傍晚的时候,陈家兄弟也来了,挑着两个木笼,里面装着十八只环颈雉和十二只松鸡。“林逍兄弟,这是这几天的收获,松鸡不好抓,费了不少劲,不过猎人都知道价高,愿意下功夫弄活的了。”陈老大放下木笼,“周边的猎人都跟我们约好了,以后每天统一送过来,省得你跑一趟。”
林逍检查完,满意地点点头:“松鸡品相不错,辛苦你们了。十八只环颈雉一百八十块,十二只松鸡一百二十块,一共三百块。”他让沈歌给钱,又拿出两张请帖:“我国庆结婚,你们兄弟俩一定要来喝喜酒。”陈老二接过请帖,笑着说:“一定来!到时候给你包个大红包。”
晚上,林逍家热闹非凡。三个舅舅、陈家兄弟、虎子和郑云都在,桌子上摆满了菜:炖狍子肉、炒鸡蛋、凉拌野菜、红烧兔子肉,还有一瓶白酒。林父和三个舅舅聊着家常,林母则和郑云、沈歌在厨房忙活。小雅抱着汤圆坐在角落里,时不时给大家递筷子,雪团蹲在她脚边,安静地看着。
“林逍,你这养殖项目越来越大,以后肯定能发大财。”大舅王建国喝了口酒,“我们打算长期给你收种源,周边的村落和农场都跑遍,保证供得上货。”陈老大也说:“我们兄弟俩以后就专门给你组织货源,再找几个猎人组队,保证让你种源充足。”
林逍举起酒杯:“多谢各位帮忙!等养殖场走上正轨,我给大家都算股份,咱们一起赚钱。”虎子连忙说:“哥,我不要股份,跟着你干就好。”林逍笑着说:“不行,必须给!大家一起出力,就得一起受益。”
吃完饭,三个舅舅和陈家兄弟都走了,林逍坐在院子里,和沈歌整理去省城的东西。“喜帖我已经写好了,老周和张教授的都在这儿,苏颜的那张贴了信封,到时候直接交给老周就行。”沈歌把一叠请帖放在石桌上,“王小宝的行李我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带了两件换洗衣服和笔记本。”
这几天,种源收得很顺利,暂养棚里已经有一百三十多只环颈雉和三十多只松鸡,林逍特意让人在棚里搭了栖架,铺了厚厚的干草,每天定时喂食玉米和野菜,还从引水渠挑水给它们喝。栽树的进度虽然慢,但花椒树也收够了两百八十棵,黄刺玫三百棵,晓梅说再用一周就能全部栽完,正好不耽误后续工作。
周五下午,老周打来电话,说跟张教授谈妥了:王小宝去学习一个月,学费和生活费一共八百块,学费占大头,剩下的是生活费,都由林逍承担;张教授会安排研究生带他。驯化好的种鸡是三十块钱一对,有五十只环颈雉和三十只松鸡,刚好四十对;还有刚孵化的小鸡,三块五一只,要是需要也能一起供货,下周就能交货。林逍连忙说:“多谢周叔!学费和生活费我明天就给您寄过去,种鸡我全要了,小鸡也先订两百只试试水。”
挂了电话,林逍找到王小宝,把学习的事和行程安排跟他交代清楚:“学费和生活费一共八百块,学费占六百,生活费两百,虽然不多但别省着花,不够了跟我说。明天咱们一早骑车去县城,坐客车去佳木斯市,再转火车去哈尔滨,买的是坐票,路上累了就轮流靠一会儿。到了学校重点学疾病防控和孵化技术,记好笔记,不懂的就问。一个月时间不长,要抓紧每分每秒。”王小宝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逍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学,回来把学到的技术都用上。”
周六上午,林逍去镇上邮电局给老周寄了一千三百块钱——八百块学费生活费,加上五百块种鸡和两百只小鸡的预订金,回来后就开始检查长江750。虎子过来帮忙检查车况,笑着说:“哥,你放心去省城,养殖场有我呢,石墙晾好了我就组织人拉密目网,栽树的事有晓梅姐盯着,种鸡我也会按时喂食。”
小鸡也先订两百只试试水,咱们先骑车去县城,再坐客车去佳木斯市,然后坐火车去哈尔滨,到了先你林逍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有你在我放心。收种源的事,我跟三个舅舅和陈家兄弟都说好了,他们会直接送过来,沈歌会负责结算。要是有急事,就打家里的电话,我会跟老周说一声留意着。”晓梅也过来说:“哥,栽树的事你别担心,我会盯着大家把每棵树都栽好,保证成活率。”
林父把林逍叫到一边,递给他一个布包:“这里面是五百块钱,你拿着备用,去省城见专家要懂礼貌,别失了分寸。结婚的事要是有需要添置的,就顺便买了。”林逍接过布包,心里暖暖的:“爸,我知道了,您放心吧。”
沈歌送林逍到院子里,轻声说:“逍哥,到了省城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学习的事别太急,注意身体。结婚用的东西要是看到合适的,记着跟我说一声。”林逍握住她的手:“放心吧,我会尽快回来,等我回来咱们就敲定结婚的细节,让你风风光光地嫁过来。”
夜深了,林逍躺在床上,手里拿着给老周和张教授的请帖,心里充满了期待。石墙已经砌完,种源收了一百六十多只,专家联系好了,王小宝也要去学习技术,再过几天去省城谈妥细节,回来就能推进驯化和养殖了,国庆还有婚礼要办,这日子过得充实又有盼头。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逍就叫醒了王小宝。两人背着行李走出院子,虎子已经在车棚等着了,帮着把行李绑在长江750的后座上。林父林母和沈歌站在门口送行,小雅抱着汤圆,揉着眼睛说:“舅舅,早点回来。”
林逍挥了挥手:“爸、妈、沈歌,我们走了,放心吧!”跨上摩托车,拧动油门,“突突突”的引擎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王小宝坐在后座,紧紧抓住扶手,两人先往县城方向驶去——接下来还要坐客车去佳木斯,再转火车去哈尔滨,这趟为了养殖场未来的省城之行,正式启程了。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来,照在摩托车的后视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