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34 章:防伪初成凝匠力,稽查联动护银根
嘉靖三年二月中旬,京城春意渐浓,正阳门内大街上的大明银行总号已初见雏形。朱红的廊柱拔地而起,雕花的窗棂透着庄重,门前两座石狮子栩栩如生,匾额 “大明银行” 四字由内阁首辅徐阶亲笔题写,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尚未开业便已引得路人频频驻足。
与此同时,京城西南角的军工总院工坊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赵小匠身着工装,双眼布满血丝,手中捧着一张刚印制完成的纸币样品,脸上难掩兴奋。工坊内,数十名工匠围拢过来,目光皆聚焦在这张承载着大明财政革新希望的纸片上。
“成了!终于成了!” 赵小匠声音略带沙哑,却难掩激动,“诸位请看,这便是咱们大明银行的纸币样品!”
众人凑近细看,只见这张一贯面额的纸币采用特制桑皮纸印制,质地坚韧,色泽温润。票面左侧印着 “大明银行” 四字,右侧是洪武大帝的半身像,下方标注 “凭票即兑白银一两”,边缘环绕着细密的缠枝莲纹。最令人称奇的是,迎着光细看,能看到纸内夹杂着红、蓝两色的细微纤维,票面中央还隐现着一个极小的 “明” 字暗记,需用军工总院特制的放大镜才能看清。
“赵院长,这暗记与纤维,当真能防伪造?” 一名老工匠问道。
赵小匠点头道:“这桑皮纸是工部特制,内掺的彩色纤维是用南海特产的海草提炼而成,民间绝无此原料;暗记是用镂空钢版套印,钢版由枭龙卫锻造营打造,纹路精细到毫厘,仿造者即便能仿制外形,也绝难复刻这暗记的神韵。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纸币内嵌入了极细的铜丝,配合这个 ——”
他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铁盒,打开后露出内部的铜线圈,“这是便携式防伪检测仪,只要将纸币贴近,铜线圈便会因铜丝的感应而发出轻微震动,一辨真伪,百无一失。”
话音刚落,工坊外传来脚步声,陆砚昭与锦衣卫代理指挥使王彦并肩而来。两人刚踏入工坊,便被桌上的纸币样品吸引。
“赵院长,防伪技术果然不负所望!” 陆砚昭拿起纸币细细端详,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有此三重防伪,民间私印之徒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难造出足以乱真的伪钞。”
王彦也接过一张样品,配合检测仪试了试,感受着轻微的震动,颔首道:“此等技术,堪称巧夺天工。有了这纸币与检测仪,我锦衣卫稽查起来,便如虎添翼。”
陆砚昭转向王彦,语气郑重:“王指挥使,此前商议的稽查分工,如今可有进展?”
王彦躬身回道:“回镇国公,锦衣卫已挑选两千精锐,组建了专门的银行稽查队,由属下亲自统领。队员们已完成纸币防伪知识培训,每日在京城街巷巡查,重点排查印刷工坊、纸坊等可能私印纸币的场所。同时,我们已与枭龙卫稽查组建立联络机制,一旦发现可疑线索,即刻互通消息,联手处置。”
“甚好。” 陆砚昭点头,“大明银行的根基在于信用,而稽查便是守护信用的最后一道防线。锦衣卫人数众多,熟悉京城风土人情,负责日常巡查再合适不过;枭龙卫稽查组虽只有五百人,但皆是精锐,专攻大案要案。你我两军联动,务必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让任何伪造纸币、破坏银行运作的阴谋得逞。”
王彦肃然应道:“镇国公放心,锦衣卫必定恪尽职守,绝不辜负陛下与朝廷的信任。近日我们已在城郊查获一处私印假钞的小作坊,虽印的是民间票号的银票,但其所用纸张与印刷工艺已有模仿官方的迹象,可见已有宵小之徒在窥探,我们定会加强防范。”
陆砚昭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此类作坊,务必严惩不贷,以儆效尤。传我令,枭龙卫稽查组即刻介入此案,深挖背后是否有更大的团伙,绝不能让其发展壮大,威胁大明银行的开业。”
“属下遵命!” 随行的枭龙卫稽查组指挥佥事秦康躬身领命,当即转身离去。
处理完稽查事宜,陆砚昭与王彦一同前往正阳门内的大明银行总号。此时,工部尚书朱衡正在现场督工,见两人到来,连忙迎了上来:“镇国公、王指挥使,你们来得正好!银行总号的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营业厅、库房、办公区均已布置妥当,就等户部的人员到位与纸币运抵了。”
两人跟随朱衡走进银行内部,只见营业厅宽敞明亮,柜台用坚硬的紫檀木打造,柜台后设有多个窗口,分别标注着 “存款”“贷款”“兑换”“汇兑” 等字样。库房位于营业厅后侧,厚重的防盗铁门由军工总院特制,门板内嵌入了钢板与铜锁,钥匙由三人分别保管,需同时插入才能打开。办公区则划分了记账室、档案室、接待室等功能区域,桌椅整齐,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库房的安全如何保障?” 王彦问道,作为稽查主管,他对安全问题尤为关注。
朱衡笑道:“王指挥使尽管放心。这库房不仅有防盗铁门,墙壁采用的是双层砖石结构,中间填充了石灰与铁砂,刀砍斧劈也难以攻破;屋顶设有了望哨,与锦衣卫的巡逻队实时联动;库房内还安装了军工总院研发的防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可自动喷水灭火。此外,银行外围也安排了锦衣卫与枭龙卫的联合守卫,日夜巡逻,确保万无一失。”
陆砚昭满意地点头:“朱尚书办事,果然稳妥。如今硬件设施已备齐,接下来便是户部的人员培训了。”
正说着,户部尚书方钝带着几名银行司官员赶来,手中捧着厚厚的账本与规章制度。“镇国公,朱尚书,王指挥使,” 方钝拱手道,“银行司已挑选出两百名精通财计、品行端正的官员,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已熟练掌握存贷业务流程、利率计算、账目登记等技能。这是我们制定的《大明银行运作细则》,明确了存款、贷款、兑换、汇兑的具体流程,以及官员的职责与奖惩制度,确保运营规范。”
陆砚昭接过细则翻阅片刻,只见上面详细规定:存款需填写存款凭证,注明姓名、金额、存期,由存款人签字画押后存档;贷款需提交抵押凭证,经银行司官员审核、评估后,报户部备案方可发放;纸币与金银兑换需当面清点,兑换凭证一式三份,分别由兑换人、银行、户部留存。细则还明确了官员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不得挪用存款、不得收受贿赂等禁令,违者严惩不贷。
“细则制定得十分周全。” 陆砚昭赞道,“只有制度严明,才能确保大明银行长久运作。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四月初一正式开业了。”
众人站在银行营业厅内,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都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座银行的诞生,更是大明财政革新的开端,是王朝迈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然而,就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际,京城城郊的一处隐蔽山谷中,几名黑衣人正围着一张伪造的纸币样品低声商议。“这大明银行的纸币防伪虽严,但并非无懈可击。” 为首的黑衣人声音沙哑,“只要我们能弄到桑皮纸与彩色纤维,再仿制出钢版,便能大量印制伪钞,到时不仅能大发横财,还能搅乱大明的金融秩序,让那陆砚昭颜面扫地。”
旁边一人担忧道:“可是老大,锦衣卫与枭龙卫查得太紧了,我们上次的小作坊刚开工就被捣毁了,这次若是再被发现,恐怕……”
“怕什么?” 为首的黑衣人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我们背后有人支持,只要能成功印制出伪钞,散布到市面上,就能引发百姓恐慌,让大明银行刚开业便陷入危机。到时朝廷自顾不暇,我们便能趁机脱身。动手吧,时间不多了!”
夜色渐浓,山谷中燃起了微弱的火光,一场针对大明银行的阴谋,正在暗中悄然酝酿。而京城内,锦衣卫与枭龙卫的联合稽查仍在继续,陆砚昭与徐阶、方钝等人也在密切关注着筹备的每一个细节,他们深知,大明银行的开业,不仅是一场革新,更是一场硬仗。
三月底,大明银行总号的筹备工作全部完成,首批印制的一千万两纸币已安全运抵库房,银行司官员与守卫人员全部到位,锦衣卫与枭龙卫的稽查网络也已覆盖京城全域。万事俱备,只待四月初一,这承载着大明希望的银行,将正式揭开神秘的面纱,迎接天下百姓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