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糖心刚把最后一封“跨次元回信”发出去,编辑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语气里满是雀跃:“糖心!你发起的回信活动火出圈了!现在#甜品拟人跨次元治愈#的话题已经冲上热搜前20,还有媒体想采访你,聊聊甜系创作的治愈力量!”
手机屏幕上,话题页里全是粉丝的分享:有人晒出回信插画做成的手机壳,配文“每天带着莲蓉酥的勇气出门”;有人分享自己用回信金句鼓励朋友的故事;甚至有教育博主转发了给备考粉丝的回信,点赞量破万,配文“温柔的力量,比说教更动人”。
林糖心握着手机,指尖微微发烫。陆星屿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看到了吗?你的画笔不仅能画出甜,还能照亮别人的路。”他递过一杯热可可,杯沿撒着几粒桂花,“媒体采访是个好机会,可以让更多人知道甜系创作的意义,要不要答应?”
林糖心点点头,眼里闪着光:“我想把粉丝的故事分享出去,告诉大家,是他们的信任和温柔,才让这些甜品拟人有了生命。”
采访定在第二天下午,月桂糖铺的线下门店里。工作人员特意布置了一个甜系角落,墙上贴满了甜品拟人的插画和粉丝的手写信,桌上摆着各式甜品和插画周边,桂花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采访开始时,主持人笑着问:“林老师,很多人觉得甜系创作就是‘软萌可爱’,但你的作品里藏着勇气和治愈,你是怎么理解甜系创作的?”
林糖心拿起桌上的莲蓉酥插画,温柔地说:“我觉得真正的甜系创作,不是回避生活的难,而是在认清生活的不易后,依然选择用温柔包裹力量。就像莲蓉酥里的陈皮,甜是底色,锋芒是铠甲;就像粉丝们在信里倾诉的烦恼,他们没有被困境打败,反而愿意相信虚拟角色的温柔,这份勇气本身就很甜。”
她顿了顿,翻出手机里“职场小刺猬”和“芋圆小甜饼”的反馈截图:“有位粉丝在职场遇到不公,收到莲蓉酥的回信后,学会了‘守得住温柔,也带得起锋芒’;还有位备考的粉丝,把藕糯糯的插画当成动力,现在已经收到了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对我来说,甜系创作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和粉丝一起,在彼此的故事里收获治愈。”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粉丝认出林糖心,有人特意带来自己写的信,有人举着插画周边求签名,还有人分享自己的“治愈瞬间”:“糖心大大,我之前抑郁情绪很重,每天都看你的插画,现在已经慢慢好起来了!”
主持人看着这一幕,感慨道:“这大概就是创作最动人的地方吧——用一支画笔,连接起无数颗温柔的心。”
采访结束后,林糖心留在门店和粉丝互动,一位戴眼镜的小姑娘怯生生地递来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糖心大大,这是我收集的所有甜品拟人的故事,还有我画的同人插画,你能帮我签个名吗?”
笔记本里,每一页都画着不同场景的甜品拟人:藕糯糯在桂花林里教红豆糕妹妹做糖藕,莲蓉酥在书桌前给粉丝写信,杏仁豆腐姐姐在月光下唱晚安歌,笔触虽然稚嫩,却满是爱意。林糖心看着画,眼眶微微湿润,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大大的爱心,签上名字:“谢谢你让甜品拟人们的故事更完整,以后也要一起创造更多甜呀~”
小姑娘接过笔记本,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以后也要成为像你一样的画手,用画笔给别人带去甜和力量!”
夕阳透过门店的玻璃窗,洒在林糖心和粉丝身上,暖融融的。陆星屿站在一旁,看着她温柔地回应每一位粉丝,眼里满是宠溺。他突然明白,林糖心的甜系创作,从来都不是画纸上的空想,而是扎根在生活的土壤里,吸收着粉丝的温柔与勇气,又长成治愈他人的微光。
晚上回家的路上,林糖心靠在陆星屿的肩膀上,翻看手机里的采访片段和粉丝反馈,嘴角一直挂着笑意:“原来创作最甜的回报,不是热搜和流量,而是有人因为你的作品,变得更勇敢、更温柔。”
陆星屿握紧她的手,指尖温热:“这就是你一直坚持的初心呀。”他抬头看向夜空,星星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糖霜,“以后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把粉丝的故事做成合集绘本,或者发起甜系创作公益活动,让这份微光,照亮更多人。”
林糖心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新的期待。她知道,她的甜系创作之路,还有很长很长,而那些藏在画纸里的温柔、勇气和爱,会像桂花的香气一样,蔓延到更远的地方,回响在每一个需要治愈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