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避难所内,沈翊的意识前所未有地凝聚。指尖下那根“法则之弦”传来的清晰共鸣,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触碰到了一根连接外界的、温热的丝线。另一端,是李斯特,是Zeta-7星球上那簇顽强燃烧的“星火”!
希望不再渺茫,道路已然显现。
他不再犹豫,将全部心神沉浸于守墓人记录中的“撬动”之法。这不是蛮力的拉扯,而是最精密的意念操作,如同用思想去拨动一把无形锁具中最细微的簧片。他的“意图”极其纯粹且聚焦:不是破坏,不是对抗,仅仅是——“让此处的信息流动,加速一瞬。”
一个极其微小的、局部的、针对信息传递效率的“变调”。
胸前的徽章滚烫,纹路流转的光芒几乎要透体而出,将周围流转的菱形晶格都映照出淡淡的辉光。沈翊感觉自己的意识仿佛化作了一根无形的、无比坚韧的探针,沿着那根被感知的“法则之弦”,将那股凝聚的“意图”,精准地“递送”了出去。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没有能量爆发的光辉。
只有一声仿佛来自宇宙极深处的、轻微到几乎无法察觉的“嗡”……
如同最精密的钟表内部,一个微小的齿轮被拨动了微不足道的一格。
但就是这一格,引发了连锁反应。
沈翊清晰地“看”到,以他意念聚焦的那一点为中心,一道极其细微、几乎无形的“涟漪”,沿着那根“法则之弦”,以超越光速的方式,瞬间扩散开来!涟漪所过之处,那些原本凝固、死寂的信息残渣和破碎法则,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活力,其固有的排列和状态,出现了几乎无法测量的、但确实存在的短暂“松动”和“重组”!
他所在的这个信息避难所,内部那些不断生灭、流转的菱形晶格,其闪烁和重构的速度,肉眼难以察觉地……加快了微不足道的一丝!就仿佛一部严重卡顿的电影,突然有那么一两帧,变得异常流畅!
成功了!他真的撬动了法则!虽然效果范围仅限于这个特殊的避难所,强度微乎其微,持续时间可能只有一瞬,但这证明了“法则撬动”理论的可行性!证明了“静滞”并非绝对,是可以从微观层面被干预的!
而几乎在他成功撬动法则的同一瞬间——
……
Zeta-7星球,“微缩领域”内。
李斯特正全力维持着那个以星球“本源记忆”为基石构建的“信息奇点”。这个奇点如同定海神针,暂时稳定住了濒临崩溃的领域,也让狂暴的星球泛意识出现了分化,但整个领域依旧处于极度脆弱的平衡中。
突然,就在沈翊撬动法则涟漪扩散开的刹那,李斯特意识深处的“星火印记”,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轻轻“拨动”了一下!
嗡!
一声轻微的共鸣,直接在他灵魂深处响起!
紧接着,他震撼地看到,领域内那株由他带来的荧光蘑菇变异而成的、散发着星火般光芒的花朵,其花瓣上流转的辉光,陡然变得明亮而稳定,并且散发出一种奇异的、令人心神宁静的频率!这频率与“信息奇点”散发出的“生机”辐射产生了完美的和谐共振!
不仅如此,整个“微缩领域”内部那些混乱交织的历史幻象、扭曲的规则线条,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抚过,虽然未能立刻恢复正常,但其狂暴的冲突性明显减弱,呈现出一种暂时性的、诡异的“有序混乱”状态。领域的屏障也变得更加凝实,那种与外界的剧烈摩擦感显着降低。
就仿佛,整个领域被施加了一个短暂的、效果惊人的“稳定增益”!
这效果来得突然,去得也快,仅仅持续了不到三秒,领域便逐渐恢复了之前的脆弱平衡。但那三秒的“稳定”,对李斯特和刚刚诞生的、脆弱的“信息奇点”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之机!
“是……他?”李斯特瞬间明悟,是宇宙另一端那个与他产生共鸣的存在!对方不仅感知到了他的危机,竟然还能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隔空干预?!这究竟是怎样的力量?
菌盖意识(或者说分化后的星球泛意识)也捕捉到了这异常的稳定瞬间,那部分对“本源记忆”产生好奇的意识,似乎更加活跃了一些,而充满怨念的部分则显得有些困惑和……忌惮。
……
维度夹缝。
银白色的指令流瞬间捕捉到了这两处几乎同时发生的、超乎模型的异常。
“警报!检测到超距关联性法则扰动!源点:维度间隙-信息避难所。影响点:Zeta-7-微缩领域。”
“扰动性质:非破坏性信息流优化。效果:短暂提升目标区域信息结构稳定性。作用机制:无法解析,疑似涉及高维法则层面微观干预。”
“变量‘沈翊’(信息避难所)与变量‘李斯特’(Zeta-7)之间存在无法被现有监控网络完全识别的深层共鸣链接。”
“数据价值:突破性。威胁等级:重新评估中。该能力表明目标具备从规则层面局部抵消‘静滞’效应的潜在可能性。”
冰冷的意念核心,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计算延迟”。银白色的数据流在镜面内部疯狂闪烁、重组,试图为这无法理解的现象建立一个临时的解释模型。
那道最深的裂痕处,光芒剧烈闪烁。一条与之前所有指令风格都截然不同的、带着明显“试探”和“利用”意味的新指令生成:
“新协议:暂将变量‘沈翊’与变量‘李斯特’的关联视为一个整体‘高价值异常共生体’。”
“调整监控策略:对Zeta-7微缩领域的测试性净化压力提升5%,观察变量‘沈翊’是否会再次进行法则层面干预及其干预模式。”
“同步向信息避难所区域投射低强度‘信息扰流’,测试变量‘沈翊’的感知敏锐度及应对能力。”
“目标:收集该‘共生体’在压力下的互动数据,重点研究其法则撬动能力的极限、代价及可复制性。”
“观察者”不再仅仅是被动观察和风险评估,它开始主动地、有计划地……“实验”。它要像对待培养皿中的微生物一样,通过施加刺激,来观察这两个“异常变量”的反应,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那个它无法掌控的“悖论”。
镜面之上,代表Zeta-7和信息避难所的两个光点,被一条新生成的、不断闪烁的红色虚线连接了起来,旁边标注着“实验样本Alpha”。
裂痕深处的星火,仿佛感知到了这充满恶意的“关注”,微微收缩,却又燃烧得更加凝练。
风暴并未平息,只是换了一种更危险、更不可预测的方式,继续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