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焰军在京郊校场演武的雄风尚未消散,一场没有硝烟却更为凶险的战争,在金銮殿上骤然打响。
这一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凝重,连殿外透进的晨曦,似乎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墨阁老手持玉笏,步履沉稳地出列,花白的须发在肃穆的大殿中微微颤动。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宣读了一份凝聚了萧辰理念、并由他亲自润色完善的《新政十条疏》。
“……其一,科举改良。
于进士科之外,增设‘明算’、‘格物’、‘律法’、‘农工’等实务科目,择优录用,以补朝廷实务人才之不足……”
“……其二,税制调整。
清丈天下田亩,规范商税征收,逐步试行‘摊丁入亩’之策,减轻无地少地农户之丁银负担,确保国库来源……”
“……其三,吏治考核。
改‘磨勘’旧制为‘三考三黜陟法’,以民生改善、赋税完成、讼狱清平为主要考核依据,优者擢升,劣者罢黜,打破论资排辈……”
“……其十,鼓励工商。
设立专利司,保护能工巧匠之创新;规范市场,打击欺行霸市;择选优良商会,给予政策便利,以促百工兴盛,货殖流通……”
每念出一条,殿内百官的脸色便复杂一分。
这十条新政,条条如刀,精准地砍向了盘踞百年的世家门阀、保守文官集团以及地方豪强的核心利益!
科举改良,断了清流们垄断仕途的根!
税制调整,挖了大地主、大商贾赖以逃税的钱袋子!
吏治考核,砸了许多混日子、靠关系的官员的铁饭碗!
鼓励工商,更是动摇了“士农工商”的等级秩序!
墨阁老话音甫落,朝堂之上如同炸开了锅!
“荒谬!科举取士,乃为国选贤,岂能引入工匠末流之术,玷污圣贤之道!”
一位理学大儒气得胡子直抖,指着墨阁老的手都在颤抖。
“清丈田亩?此举必然扰民!且各地田亩情况复杂,如何能一概而论?此乃祸乱天下之源!”
“摊丁入亩?简直是闻所未闻!如此一来,地主乡绅负担加重,谁还愿意供养土地?此策断不可行!”
“与民争利!朝廷竟要公然扶持商贾,此乃取祸之道!老祖宗的规矩还要不要了!”
攻讦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引经据典,扣帽子,打棍子,无所不用其极。
保守派官员们群情激愤,仿佛墨阁老和其背后的萧辰提出的不是新政,而是要刨了他们祖坟。
龙椅上,女帝凤倾凰面沉如水,静静听着下方的争吵。
她深知新政之利,也预料到阻力会很大,但没想到会如此激烈。
靖王虽未直接开口,但其派系的官员跳得最凶,显然是在他的默许甚至指挥下行事。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
暗地里的手段,更为歹毒。
不过两三日功夫,接连有几位在朝堂上明确支持新政、或在地方上积极响应清丈田亩试点的中低级官员,遭遇了“意外”。
一位御史夜间回家,被蒙面人套了麻袋痛打一顿,腿骨断裂。
一位户部主事负责的旧档房“意外”失火,虽未伤人,但重要文书损毁大半。
一位在地方推行清丈的县令,被当地乡绅联名诬告“贪酷”,虽查无实据,却也弄得焦头烂额,寸步难行。
阴冷的寒风,伴随着这些消息,吹进了萧辰的书房。
“他们急了。”
萧辰看着青凤递过来的情报,眼神冰冷。
青凤的情报网在京城深耕多年,虽未必能直接拿到靖王下令的证据,但顺藤摸瓜,很快锁定了几个动手的江湖帮派和出面诬告的乡绅,其背后隐隐指向靖王和几个与新政利益冲突最大的门阀。
“需要我派人‘清理’掉吗?”
青凤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她指的自然是那些动手的帮派和跳得最欢的爪牙。
“不。”
萧辰摇头,“直接杀人,落人口实,正中他们下怀。他们想用阴的,我们就用更‘规矩’的方式打回去。”
他立刻行动起来。
对于那位被打断腿的御史,萧辰请白凤亲自出手诊治,并以翰林院侍讲学士的名义送去厚恤,公开赞扬其“忠于王事,不畏强暴”,将其塑造成因支持新政而受迫害的典型,博取同情。
对于户部档房失火,萧辰通过帝经对现场残留痕迹(如火油气味、引火物特性等信息的微观分析)和金鸽儿情报的交叉比对,迅速锁定了一个有前科的、与某个靖王门下官员有牵连的惯偷。
不等对方销毁证据,京兆府的捕快(其中已被赤凤暗中渗透或影响)已“恰好”在其家中搜出了赃物和未用完的火油。
对于被诬告的县令,萧辰则将青凤查到的、关于那几个乡绅自身不法行为的证据(强占民田、放印子钱等),通过《京华邸报》的渠道,以“地方民情”的方式巧妙披露,并暗示其诬告贤良。
同时,让墨阁老发动清流言官,反参那几个乡绅及他们背后的地方官“勾结劣绅,欺压良善,阻碍国策”。
防守的同时,萧辰也在进攻。
他利用帝经那强大的信息处理和推演能力,结合从金灵儿商会、青凤情报网乃至墨家寒门士子那里汇总来的海量信息,对新政十条的细则进行了数次优化推演。
帝经如同一个超级算盘,模拟着每一条政策在不同地区、不同势力影响下可能产生的效果、遭遇的阻力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
萧辰据此调整策略,比如在税制上提出更平缓的过渡期,在吏治考核中加入对“民望”的参考,在科举改良中确保经义仍占一定比重以示对传统的尊重……增加了政策的弹性和可操作性,也分化了部分不那么顽固的反对者。
一时间,京城内外,暗流汹涌,却又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平衡。
支持新政的官员得到了保护和声援,搞小动作的对手则频频吃瘪甚至被反噬。
新政的推进虽然缓慢,并且只在有限的几个试点进行,但终究是顽强地扎下了根,没有被这股强大的反扑浪潮所摧毁。
墨阁老在一次私下会面中,看着眼前这个越发沉稳深邃的年轻人,感慨道:“老夫本以为此番必是腥风血雨,没想到你竟能在这惊涛骇浪中,步步为营,守得云开见月明。”
萧辰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轻声道:“阁老,这仅仅是开始。折断的明枪易躲,未发的暗箭难防。真正的较量,还在后头。”
他知道,靖王和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绝不会轻易放弃。
接下来的,恐怕将是更加猛烈,也更加不择手段的攻击。
他必须抓紧这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更快地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