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天光未明,东方天际仅有一线微白,如同被稀释的墨汁缓缓晕染开来。营地位于昆仑山脉北麓的戈壁边缘,四周是起伏的沙丘和零星的耐旱植物,远处连绵的雪山在朦胧中若隐若现,仿佛沉睡的巨人。三辆经过特殊改装的越野车已经发动,引擎低沉的轰鸣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惊起了几只栖息在附近的沙雀,扑棱着翅膀飞向远方。车灯划破薄雾,在干燥的空气中形成一道道光柱,照亮了前方崎岖不平的道路。
老陈站在头车旁,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清单,最后一次核对物资。他是个经验丰富的野外生存专家,脸上刻满了风霜的痕迹,眼神却依旧锐利。“备用燃油、应急食物、登山装备、医疗包、卫星电话...都齐了。”他喃喃自语,用笔在清单上勾画着,“这一去,至少要在山里待上十天半月,缺了什么可没处补给。昆仑这地方,看着壮丽,实则吃人不吐骨头。”
他抬头望向车队后方,那里堆放着几个密封的金属箱,里面装着高能量压缩食品和净水设备。根据他的计算,这些物资足够支撑六人半个月的消耗,但昆仑山的变幻莫测让他不敢有丝毫大意。“老陈,别担心太多,咱们准备得够充分了。”一个年轻队员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你小子懂什么?”老陈瞪了他一眼,“1986年那支中日联合科考队,装备比咱们还先进,结果在昆仑山里失踪了整整三个月,最后只找回一具冻僵的尸体。官方报告说是遭遇雪崩,但活着回来的人都说...他们遇上了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
这番话让年轻队员收敛了笑容,默默检查起自己的装备来。
叶天坐在第二辆车的前排座位上,借着阅读灯昏黄的光线,仔细翻阅着一本纸页泛黄的古籍。书页边缘已经卷曲,墨迹也有些褪色,显然年代久远。这是一本明代的手抄本《昆仑异物志》,他在一次拍卖会上以高价购得,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昆仑山的神秘传说。
“还是找不到更详细的记载吗?”坐在驾驶座上的龙渊闭目养神,手指却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短剑的剑柄。那柄剑造型古朴,剑鞘上刻着难以辨认的符文,随着他指尖的移动,隐隐有微光流转。
叶天叹了口气,合上书本,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古籍中对凤凰胆的记载少之又少。只说是上古神物,能通阴阳,晓生死,但具体形态、能力、使用方法,几乎没有任何明确描述。唯一确定的是,它最后一次出现,就是在昆仑山脉的某处。”
他顿了顿,从脚边的背包里又取出几本笔记:“我这三个月查阅了国内外十七个图书馆的档案,包括大英博物馆未公开的特藏部。综合来看,凤凰胆很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宝石,而是一种...具有生命特征的能量体。”
龙渊微微睁眼,眸中闪过一丝兴趣:“能量体?”
“没错。”叶天翻开一本笔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资料,“根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有王母之山,有神鸟凤凰,衔胆而至,落地成玉’。而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笔记中也提到,于阗国曾供奉一枚‘赤如朝阳,温如春阳’的宝石,据说就来自昆仑。但这些记载都太过模糊。”
他继续道:“更确切的证据来自近现代。民国二十三年,有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昆仑山寻找‘世界轴心’,据称他们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会发光的石头,队员们的身体状况奇迹般好转,领队哈里森的肺痨甚至不药而愈。但他们带出来的样本在运回英国途中神秘失踪,探险队的笔记也被封存。我在大英图书馆的档案室里找到过部分残卷,里面描述的石头特性,与古籍中的凤凰胆颇为相似。”
龙渊的手指停在剑柄上:“你是说,那可能就是凤凰胆?”
“不确定,但这是近百年来最接近凤凰胆的记载。”叶天从包里拿出一张老旧照片,上面是几个西方探险队员站在雪山前的合影,其中一人手中捧着一块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石头,“这张照片是我花了大价钱从黑市买来的,据说是从那支探险队的遗物中流出的。你看这石头的发光特征,不像任何已知的矿物。”
龙渊仔细端详着照片,眉头微蹙:“既然有这么多线索,为什么学界从没有人认真寻找过?”
叶天苦笑道:“两个原因。一是昆仑山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大规模科考难度太大;二是...主流科学界一直将这些记载视为神话传说。就像埃及金字塔的能量传说或玛雅水晶头骨一样,被认为缺乏实证支持。”
“直到孙雪的出现。”龙渊若有所悟。
“是的。”叶天转头看向后座,“她的感应越来越强烈了,不是吗?”
孙雪靠着车窗,目光落在窗外飞逝的景色上。远处,昆仑山脉的轮廓在晨曦中若隐若现,如同一条巨龙横卧在地平线上。她轻轻点头:“是的,越靠近昆仑,那种呼唤感就越清晰。就像...有人在梦里反复吟唱一首古老的歌谣,歌词忘记了,旋律却刻在心上。”
她顿了顿,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来描述那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昨晚,我又做了那个梦——漫天飞舞的凤凰,它们围绕着一座雪峰盘旋,最后化作一道金光,投入山巅。然后我就听到了那个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它在说‘归来’。”
孙雪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她今年才二十四岁,却患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现代医学对此束手无策,医生预言她活不过二十五岁。三个月前,她的病情急剧恶化,同时却开始产生对昆仑山和凤凰胆的奇异感应。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2018年的报告,全球类似病例不超过五十例。”叶天轻声补充道,“常规治疗只能延缓症状,无法根治。但孙雪的特殊感应,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龙渊从后视镜看了孙雪一眼:“所以你才相信凤凰胆能救她?”
“不仅仅是相信。”叶天认真地说,“在医学史上,有过不少类似案例。比如1992年,巴西有个女孩患有类似的代谢疾病,却在接触一块陨石后奇迹般康复。后来研究发现,那块陨石含有未知的放射性同位素,恰好能激活她体内休眠的酶系统。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一些科学尚未解释的能量形式。”
车队驶过一段崎岖山路,颠簸中,孙雪轻轻惊呼一声,捂住了胸口。
“怎么了?”叶天关切地问。
孙雪脸色有些苍白:“刚才一瞬间,心跳突然加快,那种呼唤感变得异常强烈。好像...我们离它越来越近了。”她解开衣领,露出颈后一道淡淡的金色印记,“你们看,这个也在发光。”
一直沉默不语的张起灵忽然开口:“昆仑是万山之祖,神域所在。非同寻常的反应,未必是坏事。”
他的声音低沉平稳,却让车内一时寂静。张起灵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自出发以来,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昆仑山的方向,几乎未曾移动。他穿着深色的登山服,背包放在脚边,看起来与队伍中的其他人并无二致,但那双眼睛里却藏着难以窥探的深邃。
叶天回想起三个月前,张起灵突然出现在他的研究所,带来了一卷从未见于任何记载的古老帛书。那帛书用某种动物的皮制成,上面的文字并非已知的任何古文字体系,却能在光照下显现出立体图案。正是那卷帛书,让他们确定了凤凰胆的确切存在,以及它与昆仑山的联系。而当叶天问及帛书来源时,张起灵只是淡淡地说:“家传之物。”
“张先生对昆仑似乎很熟悉?”龙渊从后视镜看了张起灵一眼,语气中带着试探。
张起灵的目光依然投向窗外:“去过几次。”
轻描淡写的回答,却让龙渊眯起了眼睛。昆仑山脉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即便是最资深的登山者,也不敢说“去过几次”如此轻松。根据中国登山协会的统计,过去十年间,成功登顶昆仑主峰的探险队不足二十支,死亡率高达17%。
“1932年,我祖父曾随一支中法科考队进入昆仑山。”龙渊忽然说道,声音里带着回忆的沉重,“队伍一共十七人,只有三人活着回来。我祖父是其中之一,但他的精神...从此就不太正常了。他临终前反复念叨着‘山中的眼睛’和‘不该被唤醒的守护者’。”
他停顿了一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方向盘:“他还说,在山的最深处,有一种力量,能够连接生死,改变命运。家族中人都认为那是他的疯话,直到我听说你们在寻找凤凰胆。”
叶天惊讶地看着龙渊:“你从未提过这件事。”
“因为我一直认为那只是老人的臆想。”龙渊的手再次握紧剑柄,“直到看到张先生的那卷帛书,上面的符号,与祖父带回来的石片上刻的一模一样。”
他从衣领内拉出一条项链,坠子是一块黑色的石片,上面刻着与张起灵帛书相似的纹路:“这是祖父唯一的遗物。他常说,这石片能在关键时刻保护佩戴者。”
张起灵终于转过头来,与龙渊在后视镜中对视:“龙家后人...难怪你的剑上有昆仑寒铁。”
车内气氛一时凝重。叶天这才意识到,这次看似偶然组成的队伍,背后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原本以为是自己发起的这次探险,现在想来,或许一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
孙雪打破沉默:“那么,你们相信凤凰胆真的能救我吗?”
她的问题悬在空中,许久没人回答。车窗外,昆仑山的轮廓越来越清晰,皑皑白雪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着金辉。
“我相信。”出人意料地,张起灵回答了这个问题,“凤凰胆不是传说。”
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袋,倒出一枚深蓝色的玉佩,上面刻着复杂的纹路:“这是用凤凰胆的碎片制成的护身符,张家的传家宝。三百年前,我的先祖凭借它,从死亡边缘回来。”
玉佩在昏暗的车内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那光芒似乎有生命般流动。孙雪看着玉佩,眼神恍惚:“我能感觉到...它在呼唤我身上的什么东西。”
她伸出手,指尖尚未触及玉佩,玉佩突然亮了起来,光芒变得更加明亮。与此同时,孙雪颈后的皮肤下,一道淡淡的金色印记若隐若现,与玉佩的光芒相互呼应。
叶天屏住呼吸:“这是...胎记?”
孙雪摇头:“不,是从三个月前开始出现的,随着病情加重,越来越明显。医院的检查显示这是某种...能量印记,但无法解释其成因。”
张起灵凝视着那道印记,眼神复杂:“凤凰印记。难怪你能感应到凤凰胆的存在。根据家族记载,只有身负凤凰印记的人,才能真正唤醒凤凰胆的力量。”
龙渊突然减速,车子缓缓停在路边。前面两辆车也停了下来。老陈从首车走出,指向远处:“看那边。”
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昆仑山主峰上空,一团奇异的金色云彩正在缓缓旋转,阳光透过云隙,洒下几道如同实质的光柱,连接天地。那景象既壮丽又诡异,违背了一切自然规律。
“我的天...”叶天喃喃道,“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气象现象。”
老陈面色凝重:“根据气象局的预报,今天应该是晴天,没有任何特殊天气预警。”
“那是什么?”孙雪轻声问,声音里既有恐惧又有期待。她颈后的印记此刻明显发着光,与远方的金色云彩遥相呼应。
张起灵推开车门,站在路边,山风吹动他的衣角:“征兆。凤凰胆即将苏醒的征兆。”
叶天也下车,拿出相机想要记录这一奇观,却发现相机屏幕上一片雪花,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捕捉到那景象。他尝试用手机拍摄,结果同样失败。
“电磁干扰。”龙渊检查着自己的指南针,“指针在乱转,这里的磁场完全混乱了。”
老陈走过来,擦了擦额头的汗:“当地的向导不肯再往前了,他们说这是‘山神发怒’的前兆,坚持要继续的话,只能我们自己进山了。按照原计划,他们应该带我们到第一个补给点。”
龙渊检查了一下装备:“本来就没指望他们跟完全程。从这儿开始,路况会更差,大家检查一下自己的装备,十分钟后继续出发。”
众人重新上车后,气氛明显不同了。那天空中的异象无疑证实了他们此行并非虚妄,但也预示着前路的不可预测与危险。
叶天翻看着古籍的最后一章,那里有一张手绘的地图,标示着通往所谓“凤凰巢穴”的路径。在地图边缘,有一行小字注解:“凤鸣昆仑,胆照九幽;非天命之人,勿近勿寻。”
他轻声念出这行字,孙雪听后微微一颤:“什么意思?”
“意思是,”张起灵接话道,目光依然凝视着远方的金色云彩,“凤凰胆会选择它的持有者。若非它选中的人,强行寻找只会招致灾祸。古籍记载,元代曾有一支千人军队进入昆仑寻找凤凰胆,全军覆没。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也曾派人探寻,最终无功而返。”
龙渊轻笑一声,手指轻轻敲击着剑柄:“那我们中,谁是天命之人?”
他的问题没有得到回答。车队继续向前行驶,驶向那云雾缭绕的群山深处。轮胎碾过碎石,发出嘎吱的声响,像是在为这段不凡的旅程打着节拍。
叶天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中思绪万千。作为受过现代科学训练的学者,他本该对这些超自然现象持怀疑态度。但孙雪的病情、张起灵的帛书、龙渊的家族传说,还有眼前这违背物理定律的天象,都在挑战着他的认知。
“你知道吗,”他突然开口,“在量子物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观测者效应’。意思是说,观测行为本身会影响被观测的对象。也许...不是我们在寻找凤凰胆,而是凤凰胆在召唤我们。”
龙渊挑眉:“你是说,我们都被选择了?”
“可能吧。”叶天轻声道,“就像孙雪身上的印记,就像你家族的传承,就像张先生的那卷帛书...这一切都不像是巧合。”
孙雪靠着车窗,闭上眼睛。在那奇异呼唤声中,她仿佛听到了远古的凤鸣,清越悠长,穿越千山万水,直抵心灵深处。那声音既陌生又熟悉,带着某种古老的承诺和希望。
每个人都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段改变命运的旅程。而昆仑山的秘密,正等待着他们去揭开。在白雪覆盖的山巅之上,在云雾缭绕的深谷之中,一个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即将迎来它的终章。
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如同一支渺小的箭矢,射向神秘的昆仑心脏。前方的道路隐没在浓雾之中,仿佛隐喻着他们即将面对的未知。但没有人提出回头,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有些旅程,一旦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