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数据有点差,大大们,能帮我推一下书荒,宣传一下,拜托,我的衣食父母,大大们!)
日头落尽,山峁后的余晖褪成灰蓝,罐子村的知青院坝里飘起炊烟,混着灶房传出的玉米糊味儿。
苏成在老知青窑里吃完晚饭,踩着土坡往新知青住的三孔窑洞走,两个院坝隔的并不远,只是以前都相互不对付,今天两湘省女知青来瓦罐厂求援,他也想着新窑厂快完工了,也应得拉这是知青一把了。并征得王满银同意,才有这一遭。鞋底碾过碎石子,发出沙沙的响。
新知青们刚收工回来,他们今天的任务在民兵看管下完成的。一个个瘫坐在窑洞前的石碾子上,蓝布衫子沾满黄土,汗湿的领口黏在脖颈。
赵大虎和王猛光着膀子,露出精壮的脊梁,典型东北大汉体格,但肩膀上还留着扁担压出的红印;李卫东扶着眼镜,正用布巾擦着镜片上的灰;李红霞和周萍也有气无力的哀声叹气。
湘省来的三个知青蹲坐在一角,吴芳和孙丽相互小心翼翼地挑着手上磨破的水泡,眉头蹙得紧紧的,陈小明叼了根草茎望着天空。
脚步声在夜中传来,苏成的身影出现在院坝口头,几人都抬了头,眼神里没了刚来时的傲气,只剩疲惫后的茫然。
苏成在石碾子上坐下,掏出香烟,递给临近的赵大虎和王猛各递了一支。又朝稍远的李卫东和陈小明各扔一支。
赵大虎接烟的手还在微微发颤,点燃后猛吸一口,烟呛得他咳嗽两声,才开口道:“苏成哥,前些天是我们不懂事,你别往心里去。”
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局促,“刚来那会儿,我们觉得你说的都是丧气话,还讽刺你没知青的热血……现在才知道,是我们自以为是,心高气傲了。”
王猛也跟着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胳膊:“那天不服小队长管,被民兵用枪托怼了一下,现在还疼着呢。后来又嘴馋,跟李卫东去县城买细粮,钱和粮票都被城里的‘二流子’抢了,还挨了顿揍,脸肿了三天。”
他摸了摸脸颊,苦笑道,“以前在东北城里,再苦也没受过这罪,现在才明白,这陕北的黄土坡,不是凭傲气就能站稳的。”
李卫东推了推眼镜,轻声补充:“县粮站买细粮,有票都限购。这里的“二流子”是真抢,还明抢……。那几天饿肚子的时候,才想起你说的‘先生存,再生活’的话。”
苏成看着他们,缓缓开口:“你们刚来,不知道陕北插队的难处。这儿不是其他地方,这里是黄土高原。
这里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大且干旱频繁,耕作依赖天公作美,抗灾能力极差;冬季严寒,夏季酷暑。
这里土地贫瘠,耕地多为坡地、梯田,缺乏平整耕地和灌溉设施,只能靠人力锄头、镢头耕种,亩产远低于平原地区;
除了种地,还需参与修梯田、打坝、挑粪等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且回报微薄,还十年九荒。”
新来的知青自然也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恶劣的环境。
苏成顿了顿,又指了指灶房:“吃的更是将就,别说想顿顿玉米,白面,能有粗粮杂馍吃饱就谢天谢地,
蔬菜就只有土豆、白菜,油星子都少见。喝的是井水,沉淀着泥,一不小心就闹肚子。方言也听不懂,刚开始跟村民干活,人家喊‘往南挪挪’,我们愣是往北走,闹了不少笑话。
今年你们来,村里还好点,去年可是黄青不接要去外面讨饭的……。”
他顿了顿,看着一个个低下去的脑袋,语气放缓了些,但依旧实在:“我跟你们说这些,不是吓唬你们,是让你们心里有个底。在陕北,想把日子过下去,就得将傲气收去,脚踏实地,因为没人会惯着你们……。”
湘省来的孙丽小声问:“那我们……以后都得这样?”
“你们算幸运的,”苏成话锋一转,声音里带上了点温度,“咱们落到这罐子村,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为啥?因为咱村有个王满银,王干部。”
提到这个名字,新知青们都抬起了头,因为他们来时,就是王满银来接的,又归他管。
后来他们可不服王满银,结果王满银将他们扔到村大队去干活了,话都没说几句,反正不像个正经村干部,倒像“二流子”。
苏成很满意这些新兵蛋子的表情。他往知青们凑了凑,“你们可能不知道,王干部以前也是村里的‘逛鬼’,整天游手好闲,去年要娶媳妇了才收心。别看他干活比你们还不如,但他这人有真本事,比我们这些知青还懂变通。”
这话让赵大虎他们都愣住了。
“王干部这人,收心了,想踏实过日子了,那本事就显出来了,”苏成继续说,语气笃定,
“他先带着村民搞垛堆肥,把地里的产量提了两成,村里人到现在还有余粮。
后来又一个人去山西学了二个月烧瓦罐的技术,回来后就敢领着五个半桶水的老窑工和我们几个啥也不懂的知青,硬是把村头那废了几十年的破瓦罐窑给点着了火!”
苏成说着,眼里露出佩服,“烧窑的技术他是真学会了,他也真心想带我们学技术,而且他一点没藏着,全教给了我们,怎么看,泥料怎么配,瓦罐窑怎么建,跟我们说得明明白白。
也得亏我们几个有文化的,学得快,现在都能顶事了。现在他又要建新工艺的新窑,以后我们烧的瓦罐,能卖到黄原甚至省城去。”
知青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想象着那个画面:一个曾经的“二流子”,领着些半老头子和他们这些城里娃,让废弃的窑洞重新冒出烟火。
吴芳忍不住问:“他有这么厉害么,他啥学历?”
“人家石圪节初中毕业,你们别瞧不起他,天南地北,他比你们知道的还多”苏成往地下啐了一口,“你们别还不信,到时打过交道就知道,人家是真知道的……。”
院坝里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孙丽忍不住问:“苏成哥,他……他真这么能耐?”
“当然,”苏成点头,“比你想象中的还厉害,总之瓦罐窑里的活儿,比地里轻省,工分还高,等新窑建起来,你们要是愿意,都能去窑里干活。”
赵大虎眼睛一亮:“真能去瓦罐窑?”
“只要你们听话,好好干,王干部不会亏待你们。”苏成看着他们,“他不像别的村干部,把知青当外人,他知道我们离家远,不容易。”
…………
感谢“镇河殿的小芸”打赏“爆更撒花”,明天加更一章,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