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收进入尾声的那天,阳光终于彻底穿透云层,暖暖地洒在玉米地的保温棚上,塑料薄膜反射出粼粼的光,连空气里都少了几分刺骨的寒意。社员们坐在田埂边休息,手里捧着老周送来的热粥,一个个都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经过四天的奋战,受冻的玉米穗基本抢收完毕,剩余的玉米也被保温棚护住,这场与暴雪的较量,总算暂时告一段落。
三秒蹲在田埂上,正帮陈老五整理抢收记录,手指翻动纸张时,动作明显有些僵硬。他下意识地搓了搓手,想缓解指尖的麻木,却不小心碰到了陈老五的手背,两人都忍不住“嘶”了一声——彼此的手都冻得又红又肿,指关节处的冻疮泛着紫红色,一碰就疼。
“你这手咋比我还严重?”陈老五看着三秒的手,眉头皱了起来,“昨晚没好好涂冻疮膏?”
三秒笑了笑,把袖子往下拉了拉,想遮住红肿的手背:“涂了,可能是前两天没戴手套,冻狠了。没事,等天暖和了就好了。”
话音刚落,老周端着一摞空碗走过来,正好看到两人通红的手,忍不住打趣道:“哎哟,你们俩这手,跟刚从冰窖里捞出来似的!尤其是三秒,你这指尖都快发紫了,这哪是冻手啊,这是咱救灾的‘勋章’!”
她这话一出口,周围的社员都笑了起来,纷纷伸出自己的手——老王的手背上裂了好几道小口子,渗着血丝;小林的指关节肿得像小馒头;赵二婶的手虽然戴着毛线手套,却也能看出手套下的红肿。每个人的手上,都带着这场救灾留下的痕迹,有的是冻疮,有的是划痕,有的是被绳子勒出的红印,却没一个人觉得难看。
“老周婶说得对,这就是‘勋章’!”老王举起自己的手,笑着说,“明年春天种玉米,看到地里的苗,我就能想起今年这雪天,想起咱们一起在地里抢收的日子,多有意义!”
“可不是嘛!”赵二婶也跟着说,“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跟这么多人一起干过这么热火朝天的活。虽然手冻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心里却暖和得很。以后跟孩子们说起来,也有个念想。”
三秒看着大家的手,又看了看田埂边堆得整整齐齐的玉米袋,还有远处被保温棚护住的玉米地,心里突然涌上一股暖流。他举起自己的手,对着阳光晃了晃,紫红色的冻疮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力量:“老周婶说得对,这就是‘勋章’。只要玉米能收回来,只要合作社的损失能少一点,冻点不算啥,就算留疤也值了。”
他这话,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社员们纷纷点头,没人再抱怨手疼,反而都带着几分自豪——这冻伤的手,是他们守护玉米地的证明,是他们团结协作的见证,更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乐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看到三秒的手,伸手轻轻碰了碰,又赶紧缩回去,小声问:“三秒叔叔,你的手疼不疼?我妈妈说,冻疮涂了蜂蜜会好得快,我家有蜂蜜,我明天给你带来!”
三秒被孩子的贴心逗笑了,摸了摸他的头:“谢谢乐乐,叔叔不疼。你要是真想帮叔叔,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来帮叔叔撒种子好不好?”
“好!”乐乐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期待,“我还能帮大家递工具、捡玉米,我不怕冷!”
看着乐乐雀跃的身影,老周忍不住感慨道:“咱们合作社能这么好,就是因为有三秒你这样的带头人,还有这么多齐心的乡亲,连孩子都这么懂事。今年虽然遇上了雪灾,可我觉得,这场灾也不是坏事——它让咱们更团结了,更知道珍惜收成了。”
三秒点点头,心里格外认同。这场暴雪,确实给合作社带来了损失,可也让他看到了社员们的坚韧和热情:有人顶着寒风带头抢收,有人自发组织后勤送热水,有人把家里的竹竿、绳子都拿来支援,还有孩子主动帮忙递工具。这些画面,像一颗颗温暖的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让合作社的凝聚力更强了。
休息了一会儿,社员们又开始忙碌起来——有的负责把玉米袋搬上货车,准备送往烘干房;有的负责检查保温棚的固定情况,防止风把薄膜吹开;有的负责清理田间的断秆,为后续的土壤消毒做准备。每个人的手上都带着伤,动作也有些笨拙,却没一个人偷懒,没一个人抱怨。
三秒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又看了看自己红肿的手,突然觉得一点也不疼了。他知道,这些冻伤的“勋章”,不仅是今年救灾的纪念,更是明年丰收的希望。只要大家继续齐心,就算再遇到什么困难,也能一起扛过去;只要大家还爱着这片土地,望海坡村的玉米地,就永远能长出满满的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玉米地和社员们的身上,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货车载着玉米袋缓缓驶离,留下一串车轮印在雪地上,像一条通往希望的路。三秒知道,这场与暴雪的较量还没完全结束,后续的烘干、定损、春耕准备还有很多事要做,可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边,有一群最朴实、最坚韧的乡亲,有一双双带着“勋章”却充满力量的手,陪着他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大家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