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窗台,天宇就被手机震醒了。屏幕上跳出羽墨的消息:“摄影包收拾好了吗?镜头别忘带备用电池,我在楼下等你。”
他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昨晚研究相机说明书到凌晨三点,差点睡过头。慌乱中抓过相机包,数了三遍镜头:广角、长焦、定焦,又把两块满电电池塞进侧袋,才趿着拖鞋冲下楼。
羽墨靠在路灯旁,穿着浅卡其色冲锋衣,背着比她身形还大的摄影包,手里举着台复古胶片机朝他笑:“看你这黑眼圈,昨晚又熬夜看教程了?”
“哪有,”天宇挠挠头把相机挂在脖子上,“就是研究了下曝光三要素,ISo、光圈、快门速度……理论都懂,手还没跟上。”
他们选的采风地点是城郊的湿地公园,晨雾还没散尽,芦苇荡里藏着细碎的鸟鸣。羽墨从包里掏出本笔记本,扉页上贴满了剪报——有杂志上的构图分析,有网友分享的参数表,甚至还有她自己画的小人示意图:一个小人举着相机,旁边标着“拍动态要快门优先”。
“先从静态练起吧。”羽墨蹲在一片蒲公英前,举起相机比划,“你看这朵绒毛球,用微距镜头,光圈开最大,背景会虚化得像。”她调着参数,忽然“哎呀”一声,“快门速度太慢了,风一吹就糊了!”
天宇凑过去看她的屏幕,果然蒲公英的绒毛虚成了一团白影。他想起教程里说的“安全快门”,伸手转了转她的拨盘:“把快门调到1\/200试试,光线够的话ISo不用太高。”
羽墨照做,按下快门的瞬间刚好一阵风吹过,屏幕里的蒲公英绒毛清晰地舒展开,边缘还带着晨光的金边。“成了!”她举着相机跳起来,马尾辫扫过天宇的手背,“你这理论没白啃啊!”
两人沿着木栈道慢慢走,遇到晨练的老人牵着京巴犬经过,羽墨举机就拍,结果狗狗突然窜起来扑镜头,画面里只剩下模糊的狗鼻子。天宇笑得直不起腰,被羽墨拍了下胳膊:“不许笑!你试试抓拍动态?”
天宇瞄准湖面上的白鹭,半按快门对焦,可白鹭总在他按下的瞬间飞远,十张里有八张是空镜头。“不行,手太慢了。”他泄气地放下相机,却看到羽墨举着胶片机,镜头稳稳跟着白鹭移动,“咔哒”一声按下快门。
“胶片机没预览功能,全靠估焦和手感。”羽墨晃了晃相机,“刚才那下应该能成,等洗出来给你看。”她忽然指着天空,“快看!”
一群灰鸽从头顶掠过,翅膀划破晨雾。天宇下意识举起相机,手指却僵在快门键上——该调快门还是光圈?羽墨已经举机连拍,嘴里念叨:“快门1\/1000,光圈f5.6,赌一把!”
中午在公园长椅上啃三明治时,两人翻着早上拍的照片复盘。天宇的相册里有张意外的好片:逆光下的芦苇丛,穗子上的露珠像撒了把碎钻,是他蹲下来系鞋带时随手按的。羽墨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半天:“你这‘瞎猫碰死耗子’的本事可以啊!”
“彼此彼此,”天宇指着她拍的狗鼻子特写,“这张充满‘冲击力’的作品,能当表情包了。”
羽墨笑着抢他的相机,两人在草地上闹作一团,相机吊带缠在一起。阳光穿过树叶落在纠缠的镜头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下午转场到老街,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羽墨教天宇用低角度拍屋檐,瓦片的弧度在画面里弯成月牙;天宇则发现橱窗里的玩偶在夕阳下投出长影子,拉着羽墨蹲在街角等光线:“等那辆自行车骑过,影子会和玩偶重叠,试试多重曝光?”
有个卖糖画的老爷爷看他们举着相机转悠,笑着递来两只糖蝴蝶:“年轻真好啊,我们那时候拍张照得攒半年钱,哪像你们,随手就能把日子装进口袋里。”
羽墨把糖蝴蝶举到镜头前,让天宇拍“糖蝶戏老街”,对焦时忽然说:“你发现没?我们好像不用看教程了。”
天宇看着取景器里她的侧脸,阳光勾勒出她专注的轮廓,睫毛在镜头上投下小扇子似的阴影。他悄悄按下快门,说:“因为我们在教对方啊。”
暮色降临时,两人坐在老茶馆的二楼看照片。羽墨的胶片机还没洗出来,但数码相册里已经存了满满一页:有互相拍的鬼脸,有同一朵花的不同角度,有被风吹乱的头发,还有夕阳下紧紧靠在一起的影子。
“这张你拍的我,把我拍成了斗鸡眼。”羽墨戳着屏幕笑。
“谁让你拍我啃三明治时的双下巴!”天宇反击,却把那张“斗鸡眼”设成了手机壁纸。
离开时,羽墨把胶片机里的胶卷取出来,小心放进遮光袋:“下周去洗照片,约吗?”
“约,”天宇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多重曝光那张,我好像拍糊了……”
“没事,”羽墨晃了晃遮光袋,“糊了也是我们的第一卷‘合作作品’。”
晚风掀起她的发梢,天宇看着她手里的遮光袋,忽然觉得摄影最妙的不是参数和构图,而是有个人愿意和你一起把笨拙的尝试变成珍贵的纪念。就像此刻老街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光线在镜头里晕成温暖的圈,而身边的人,比任何风景都更值得定格。
回去的路上,他们在公交站台看到自己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羽墨突然举起相机:“别动!”快门声在夜色里格外清脆。
“拍这干嘛?”天宇问。
“因为影子会骗人啊,”羽墨笑,“明明靠得很近,却被拉得更远了——得存下来证明我们今天真的在一起。”
天宇低头看着脚下交叠的影子,悄悄调整了下站姿,让两个影子的指尖碰在一起。他想,也许以后会忘了今天的光圈参数,但一定记得糖蝴蝶的甜味,记得老街石板的温度,记得有个人笑着说“糊了也没关系”时,眼里比灯笼还亮的光。
那些在取景器里流转的光影,那些互相吐槽又彼此教给对方的小技巧,那些拍坏了却舍不得删的照片,像串起日子的珠子,慢慢磨出温润的光。原来最好的学习伙伴,从来不是要一起成为高手,而是愿意陪着你把每一个笨拙的瞬间,都过成值得回忆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