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上的暗箭未能奏效,但压力并未消散,反而以更具体的形式渗透下来。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林峰刚在办公室坐下,小杨就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虑。
“主任,刚接到科技厅和财政厅的联合电话通知,”小杨将一份传真件放在林峰桌上,“关于我省部分重大科技专项和产业创新项目,需要进行一轮‘过程评估和资金使用效益核查’,重点是……是那些获得省级及以上资金扶持,且涉及国际合作或引进海外核心人才的项目。”
林峰拿起传真件,目光快速扫过。通知措辞严谨,符合规定,但指向性明确,核查启动的时间点也颇为微妙。他注意到,附件里列出的首批核查项目清单中,“玄鸟”精密传动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赫然排在首位。
“通知要求,项目承担单位需在五日内准备齐全所有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预算执行、设备采购、人员经费(特别是海外人才薪酬及引进费用)、国际合作协议、技术成果等,接受联合工作组的现场核查。”小杨补充道,语气沉重,“牵头的是财政厅的刘副厅长,他以前在……在赵老分管财政时,是赵老很赏识的干部。”
林峰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指尖在传真件上“玄鸟”项目那几个字上轻轻敲击了两下。赵老的残余势力,看来并未完全清除,或者被袁家重新整合利用了。这一手“釜底抽薪”,直接瞄准项目资金和人才引进这两个最敏感、也最容易做出文章的环节,不可谓不毒辣。
“知道了。”林峰将传真件放下,语气依旧平稳,“按通知要求,正式转发给相关项目承担单位,特别是省机械院和许薇总工那边,提醒他们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全力配合核查工作。”
小杨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林峰的反应如此平静:“主任,这明显是冲着我们来的!许总工那边……她那个脾气,又一心扑在技术上,我怕她应付不来这种行政核查,万一被抓住什么小辫子……”
林峰抬眼看了看小杨,露出一丝淡淡的、带着些许无奈的笑意:“怎么,你对许总工没信心?还是对我们自己的项目没信心?”
“不是没信心,”小杨连忙解释,“只是这种核查,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许总工又最不耐烦这些……”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沉住气。”林峰打断他,“我们行得正,坐得直,程序合规,资金使用透明,成果实实在在,怕什么核查?让他们查!查得越清楚,越能证明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检验。”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当然,也要让许总工和机械院那边明白,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工作检查。所有提供的材料,必须确保百分之百准确、完整,尤其是涉及海外人才薪酬和引进费用的部分,每一笔账都要有据可查,符合国家和省里的相关政策规定。”
“我明白了,主任。”小杨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我马上就去通知,并且把您的指示传达清楚。”
省机械科学研究院,“玄鸟”项目核心实验室所在的独栋小楼内,气氛与往日专注而热烈的科研氛围略有不同,多了一丝隐隐的躁动和不安。
许薇穿着一尘不染的白大褂,正站在一台高速运转的测试台前,紧盯着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流,眉头微蹙,似乎遇到了某个技术难点。她的助手,一个年轻的博士,快步走过来,手里拿着那份刚收到的核查通知,脸上满是焦急。
“许老师,许老师!您看这个!”年轻博士将通知递到许薇面前。
许薇被打断思路,有些不悦地瞥了一眼通知,随即目光被内容吸引。她快速浏览了一遍,原本就因为技术难题而紧蹙的眉头,此刻拧得更紧了。
“资金核查?过程评估?”许薇的声音带着科研人员特有的直接和不耐烦,“项目正在关键攻坚阶段,哪有时间陪他们搞这些形式主义!所有的经费使用不都有记录吗?按规矩办事就行了,还要怎么准备?”
她一把将通知塞回助手手里:“你去跟院里办公室对接,需要什么数据、什么文件,让他们按清单提供,我这边的实验数据不能停。”
助手一脸为难:“许老师,这次不一样,是财政厅和科技厅联合来的,级别很高,点名要查我们项目,特别是……是您和海外团队的引进费用和合作协议。林主任那边也特意让小杨秘书打电话来,强调一定要重视,确保万无一失。”
听到“林主任”三个字,许薇烦躁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她想起林峰之前对她的支持和信任,想起他说的“搭建一个能让技术纯粹发展的平台”。她沉默了几秒钟,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我知道了。”她的语气缓和了些,但依旧带着疲惫,“你把通知要求细化一下,列出我们需要准备的所有材料清单,涉及我签字和负责的部分,拿来给我。实验数据记录……把我这台终端最近三个月的原始数据和分析报告备份出来。”她看了一眼测试台上依旧在运行的设备,叹了口气,“告诉他们,核查可以,但不能影响核心实验进度,否则耽误了技术突破,他们负不起这个责任。”
助手连忙答应着去了。许薇重新将目光投向测试台,但眼神却有些难以聚焦。她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不愿把精力耗费在这些她认为无谓的事情上。这次核查来势汹汹,她隐约感觉到,这不仅仅是针对项目,可能更是针对一直支持项目的林峰。想到林峰可能因此承受压力,她心里莫名地有些发堵,还有一种想要做点什么却又无能为力的烦躁。
与此同时,青州市政府,周岚的办公室内。
送走了省委政研室张副主任带队的调研组,周岚并没有感到轻松。调研虽然结束了,但调研组临走前那种不置可否、高深莫测的态度,让她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她坐在办公桌后,揉着有些发胀的额角,回想调研组在“旭日科技”时,反复追问早期土地价格、税收优惠细节,以及质疑企业后续研发投入强度和专利转化效率的情形。
秘书轻轻敲门进来,送上一份刚整理好的调研组座谈记录摘要。
“市长,调研组的初步反馈意见出来了。”秘书低声说道,“总体上肯定了我们开发区的工作,但也提出了几点……希望和建议。”
周岚接过摘要,快速浏览。所谓的“希望和建议”,措辞委婉,但内核尖锐——希望青州在招商引资中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和“长期可持续性”,建议对早期引入企业的政策兑现情况进行“后评估”,提醒要警惕“政策洼地”效应可能带来的不公平竞争……
这些意见,如果被有心人利用,完全可以解读为对林峰早期在青州推动的招商策略的否定。
周岚放下文件,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张副主任回去后,必然会形成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将会被送到哪些领导案头,又会引发怎样的解读和讨论,都是未知数。
她拿起加密电话,想打给林峰,但犹豫了一下,又放下了。她了解林峰,此刻他面临的压力恐怕更大,自己不能再给他增添烦扰。她需要做的,是稳住青州的基本盘,确保不出乱子,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绩,来回应任何不实之词。
省发改委,林峰办公室。
吴婷拿着初步整理好的项目评估报告走了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主任,核查的通知已经下发到各个项目单位了。另外,我按您的指示,初步了解了一下昨天研讨会上那几个专家的近期动态。”吴婷将一份简单的报告放在林峰桌上,“那位社科院李研究员,上个月刚承接了一项由‘国创协同基金’下属智库资助的课题,研究方向就是‘地方政府产业投资风险管控’。”
“国创协同基金……”林峰眼神一凝,这正是与袁家关系密切的那个基金。线索连上了。
“还有那位经济学教授,”吴婷继续道,“他所在的学院,最近接受了一笔来自沿海某家大企业的巨额捐赠,那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恰好与我们重点发展的精密制造领域有竞争关系。”
林峰微微点头,这一切都印证了他的猜测。对手动用的是组合拳,学术质疑、行政核查、基层调研,多管齐下,形成舆论和程序上的合围。
“看来,他们是铁了心要给我们找点麻烦。”林峰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弄,“也好,压力测试,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哪些环节还存在薄弱点。”
他看向吴婷:“评估报告抓紧完善,要用最翔实的数据说话。另外,你私下联系一下我们比较信得过的几位媒体朋友和学界人士,准备一些正面材料,但不急着发,等我通知。”
“您是打算……”吴婷若有所悟。
“舆论阵地,我们不能轻易放弃,但也不能盲目出击。”林峰目光深邃,“要打,就要打在关键时刻,打在七寸上。现在,先让他们表演。”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车流。袁家及其盟友的反扑,比他预想的还要周密和凶猛。但他们似乎忘了,自己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发展和改革的成绩单,还有能从根源上摧毁他们的……致命武器。
是时候,考虑让这把武器出鞘了。只是,出鞘的时机和方式,需要最精准的把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