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风带着融雪的潮气,吹得“共田”的冻土软了三分,像发面时慢慢鼓起来的馍。晒盐场的积雪化成了水,顺着石板缝往渠里淌,叮咚声像串碎银,陆承宇蹲在石碾旁,看着王木匠带人调试新做的牛拉水车,木轴转得“咯吱”响,刮板带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像撒了把盐晶。
“这水车能浇半亩地,”王木匠往陆承宇身边凑,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红薯干,甜香混着桐油味,“剩下的地得靠天,像老辈人说的‘靠天吃饭’,但咱有这家伙,总比干等着强,像盐场晒盐,有了石碾子,总比手搓快。”
陆承宇没接话,眼睛却瞟向药圃的方向。林晚秋正带着人用新做的木耙松土,石青色的耙齿划过土地,翻起的碎土像筛过的面,她额头上渗着汗,鬓角的碎发粘在脸上,像沾了露水的芦苇。他喉结动了动,像有话堵在嗓子眼里,手里的木犁把柄被攥得发烫,像揣了块烤红薯。
刀疤脸不知啥时凑过来,往他胳膊上撞了撞:“看啥呢?”像发现了藏在红薯藤下的大红薯,“眼睛都快粘在林姑娘身上了,像盐晶粘在石桌上,刮都刮不下来。”他往陆承宇手里塞了个野山楂,酸得人眯眼,“该说的话得说,像播种得赶节气,过了时候就误了。”
陆承宇把山楂核吐在地上,核滚了两圈,像个没主意的娃:“说啥?”像问红薯该咋种,明明心里门清,偏要问出口,“人家是读书人,懂草药,咱是粗人,晒盐种地的,像盐晶和红糖,不是一路货。”
“啥不是一路货?”刀疤脸往药圃看,林晚秋正往土里撒血珠草的种子,动作轻得像给娃盖被,“她教你辨草药,你护她周全,像薄荷配红糖,搭着才对味。”他往木工棚的方向扬下巴,“找王师傅做个物件,像老辈人定亲送的银镯子,不用金贵,得实在,像咱云狄的盐,看着白,够味。”
这话像颗种子落进陆承宇心里,一夜间就发了芽。他往矿洞的方向走,那里堆着些新采的青石,是王木匠说的“云狄玉”,看着灰扑扑的,磨亮了却泛着淡青,像渠水的颜色。“王师傅,”他蹲在石堆旁,手指摸着青石的纹路,像摸着块烫手的红薯,“能帮我把这石头磨成块牌子不?”
王木匠正在给曲辕犁装牛角尖,牛角在火上烤得发软,弯成合适的弧度,像给犁头镶了层牙:“磨牌子?”他往青石上敲了敲,石质细密得像盐晶,“这石头硬,得磨三天,像给红薯去皮,得慢慢刮。”他往陆承宇脸上看,看他耳尖发红,像被晒红的脸,“给林姑娘的?”
陆承宇没点头也没摇头,像揣着个秘密的娃,往石堆里挑了块最圆的青石,巴掌大,边缘光滑,像被渠水冲了多年的鹅卵石:“就这块,”他往王木匠手里塞了块盐晶,白得像雪,“磨平了就行,不用刻花样,像‘共田’的规矩碑,简单,实在。”
王木匠把青石往水里泡了泡,拿砂纸打磨起来,石粉混着水淌下来,像淡青色的泪:“要我说,刻点啥好,”他往地上的木活字看,“刻个‘安’字,像你护着她,她守着你,日子安安稳稳,像红薯窖里的粮,踏实。”
陆承宇心里一动,像被灵泉水浇了下:“中,”他的声音有点涩,像没泡开的薄荷,“就刻‘安’字,别太深,像写在沙地上,能看见就行,不用扎眼。”
接下来的三天,陆承宇像丢了魂。晒盐时把盐晶撒在地上,耕地时让牛拉着空犁转,弟兄们都笑他:“陆哥这是咋了?像被晒晕的盐穗。”他只嘿嘿笑,像揣着块热红薯,怕人抢,又想让人知道。
王木匠把青石牌子磨好了。他用细砂纸蹭了又蹭,石面光得能照见人影,像面小镜子,“安”字刻得浅,手摸上去才觉出纹路,像渠底的细沙,不扎人。“你看这光,”他往牌子上呵了口气,白气慢慢散了,“像林姑娘的性子,看着淡,细品才有味。”
陆承宇把牌子揣在怀里,贴着心口,凉丝丝的石头被焐得发暖,像块会呼吸的玉。他往药圃走,看见林晚秋正往竹架上绑薄荷藤,藤条软得像棉线,她绑得却结实,像编麻绳时的三股拧。
“林姑娘,”他站在篱笆外,声音比蚊子还小,像怕惊飞了渠边的麻雀,“忙呢?”
林晚秋回头,阳光落在她发梢,像镀了层金,手里还攥着根薄荷藤,绿得发亮:“陆大哥,”她往他怀里看,鼓鼓囊囊的像揣了个大红薯,“有事?”
陆承宇把牌子掏出来,手在抖,像刚从冰水里捞出来的,牌子上还沾着他的体温,泛着淡青色的光:“给你的,”他往她手里塞,像递出块烧红的烙铁,“王师傅磨的,云狄的石头,像咱这的渠水,不金贵,却……”却啥?他说不下去,像红薯卡在喉咙里。
林晚秋把牌子捧在手里,指尖划过“安”字的纹路,浅得像句没说出口的话。她往石牌上呵了口气,用袖子擦了擦,淡青色的石面映出她的脸,像渠水里的倒影:“真好看,”她的声音像风吹过薄荷丛,“比山外的玉佩耐看,像咱晒的盐晶,透着实在。”
陆承宇的心像被石碾碾过的盐,化了,软了,他往渠边看,水车还在转,溅起的水花落在草叶上,像些碎星星:“我没啥文化,”他挠了挠头,像个认错的娃,“不会说啥好听的,就觉得……觉得有你在,云狄像个家,像红薯窖里存满了粮,心里安。”
林晚秋把石牌揣进怀里,贴在药篓旁,草药的香混着石头的凉,像种安稳的味:“我也觉得,”她往“共田”的方向看,新翻的土地像块褐布,等着撒种,“有陆大哥在,再难的事都像冻土遇着春阳,能化开,像灵泉水,再旱都能解渴。”
这话像把钥匙,打开了陆承宇心里的锁。他往林晚秋身边凑了凑,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挨在一起,像两棵并排的芦苇:“那……”他的声音发紧,像拉紧的麻绳,“以后咱一起守着云狄,像守着‘共田’的红薯,你种你的药,我晒我的盐,像老秀才说的‘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中不?”
林晚秋没说话,往他手里塞了片刚采的薄荷,叶子上还带着露水,凉丝丝的,像句肯定的话。风从渠边吹来,带着水车的木头香,带着血珠草的药香,把两人的影子吹得晃了晃,像在点头。
这事像粒盐撒进云狄的水里,悄悄就化了,谁都知道了,却没人说破,像藏在红薯藤下的果,等着自然成熟。盐穗娘往林晚秋的药篓里塞了块新烤的红薯,热得烫手:“拿着,补补,”她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像渠边的皱纹,“以后就是一家人,像‘共田’的苗,得互相帮衬着长。”
老秀才往陆承宇手里塞了本书,是讲草药图谱的,纸页黄得像秋叶:“多认点草药,”他往药圃看,林晚秋正给血珠草浇水,“跟她有话聊,像盐场和渠水,离不了。”他往陆承宇怀里摸了摸,摸到那块石牌的轮廓,“这物件好,‘安’字比啥都金贵,像灵泉,是活命的根。”
货郎挑着担子来换东西时,看陆承宇给林晚秋搭药圃的竹架,两人递竹竿的手碰在一起,像两根缠在一起的红薯藤,赶紧转过头,却都红了脸。“哟,”货郎往石桌上的红薯干看,笑得像偷吃到糖的娃,“这是好事将近?”他往担子上摸,摸出个铜制的小铃铛,像颗金豆子,“给,换你两斤盐晶,挂在林姑娘的药篓上,走路响当当,像个记号。”
陆承宇把铃铛往林晚秋的药篓上挂,铃铛“叮铃”响,像串快乐的音符。林晚秋往货郎手里塞了把晒干的薄荷,绿得发亮:“谢你,”她的声音像渠水过石,清清爽爽,“这薄荷能治头疼,像你上次说的,给你婆娘用。”
日子像水车转得那样快,转眼就到了清明。“共田”的红薯苗钻出了土,嫩得像翡翠,药圃的血珠草也长了寸许,红得像火苗。陆承宇往地里浇水时,总往药圃的方向看,看林晚秋弯腰除草,石牌在她怀里偶尔露出个角,淡青色的,像渠水的颜色。
这天傍晚,陆承宇带着弟兄们从矿洞回来,看见林晚秋坐在渠边,手里捏着那块石牌,月光照在牌上,泛着柔和的光。“咋了?”他蹲在她身边,像怕惊了渠水,“牌子不好?”
林晚秋把石牌往他手里放,他的手糙得像砂纸,她的手细得像芦苇,碰在一起,像盐晶遇着水,慢慢化了:“我刻了点东西,”她往石牌背面指,那里多了几株薄荷的刻痕,浅得像指甲划的,“你看,像不像咱云狄的薄荷?”
陆承宇把石牌翻过来,薄荷叶的纹路在月光下清晰可见,像活的一样:“像,”他的声音有点抖,像被风吹的,“比画的还像。”
“以后,”林晚秋往他手里塞了个布包,里面是双新做的布鞋,纳的鞋底像鱼鳞,密得很,“你巡山穿,鞋底厚,像王师傅做的踏车板,经磨。”
陆承宇把鞋揣在怀里,和石牌贴在一起,鞋是暖的,牌是凉的,像日子里的甜和苦,掺在一起才对味。他往渠水看,水里的月影碎了又圆,像两人的影子,分不开。
“等秋收了,”他往“共田”的方向看,红薯藤已经爬满了地,像片绿海,“让老秀才主持,咱在晒盐场摆几桌,就用‘共田’的红薯,药圃的薄荷,像办‘共田’立碑那天,热热闹闹的,像个家。”
林晚秋往他肩上靠了靠,像靠在结实的树干上,渠水的叮咚声,水车的咯吱声,远处弟兄们的笑闹声,像首混在一起的歌,实在,安稳。石牌在两人中间,“安”字对着月亮,像句说出口的诺言,淡,却重,像云狄的盐,像渠里的水,像“共田”的红薯,是日子里最实在的东西,经得住熬,经得住尝,经得住岁月的磨。
夜里的风带着薄荷的香,往“共田”的深处吹,往矿洞的方向吹,往每个云狄人的梦里吹。谁都知道,陆承宇的那块石牌,林晚秋的那几株薄荷刻痕,不是啥金贵的定情物,却比山外的金银珠宝金贵,像云狄的日子,不用花哨的词,只用实在的行动,把“安”字刻在心里,刻在石上,刻在每寸土地里,像红薯扎在土里,稳稳当当,长出甜来。
木工棚的灯还亮着,王木匠正在给新做的木耙刻花纹,是些缠在一起的红薯藤,像个美好的祝愿。他婆娘往灶膛里添了把刨花,火苗窜起来,映得墙上的“云狄”木牌暖暖的,像个家的模样。渠水还在流,带着石牌的淡青,带着薄荷的绿,带着布鞋的棉香,往日子的深处淌,淌成一条安稳的河,载着云狄人的希望,慢慢往前,不慌不忙。
清明过后,云狄的风里多了些暖意,像刚熬好的红薯粥,温温的熨帖人心。晒盐场的石桌上,盐穗娘摆了些新蒸的槐花糕,白花花的透着甜,像撒了层糖霜。陆承宇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林晚秋给的那双布鞋,鞋底纳得厚实,针脚密得像筛子眼,他往脚上比了比,大小正合适,像量着他的脚做的。
“陆大哥,林姑娘让你去药圃一趟,”盐穗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辫子上还缠着朵槐花,像只采蜜的小蜜蜂,“说薄荷该割了,让你帮忙搭架子,像搭去年的红薯藤架那样。”
陆承宇心里一热,像揣了个小火炉,起身时差点碰倒石桌上的盐晶罐,罐里的盐晶“哗啦”响,像串碎银子。他往药圃走,远远看见林晚秋正蹲在地里割薄荷,镰刀“沙沙”划过草丛,割下的薄荷被捆成小把,绿得发亮,像堆翡翠。
“我来搭架,”他往竹筐里抽竹竿,竹竿是新砍的,带着清冽的竹香,“你歇着,像割麦时换着歇,别累着。”
林晚秋直起身,额头上渗着细汗,用手背擦了擦,把石牌的一角露了出来,淡青色在阳光下闪了闪:“刚割的薄荷得晾着,”她往竹架旁的空地上指,“你搭好架,我把它们挂上去,像挂红薯干那样,透风才干得快。”
陆承宇搭竹架的手艺越来越熟练,竹竿交叉处用麻绳绑得紧紧的,像王木匠做的榫卯,结实得很。他往林晚秋身边凑,看见她把薄荷一把把挂在架上,动作轻得像给娃盖被,绿莹莹的薄荷在风里晃,像串会跳舞的珠子。
“你看这薄荷,”林晚秋往他手里塞了片刚割的叶子,“比去年长得旺,像‘共田’的红薯,有了好水好土,就使劲长。”她往石牌的位置拍了拍,“这块石头也越来越亮,像被灵泉水泡过似的。”
陆承宇摸了摸自己怀里的布鞋,布料被体温焐得发软,像团棉花:“你做的鞋真合脚,”他的声音有点笨,像刚学说话的娃,“比货郎换的还舒服,像踩在云里。”
林晚秋笑了,眼角弯成了月牙,像渠边的月牙泉:“等秋收了,再给你做双棉的,纳三层底,像王师傅婆娘做的那样,冬天穿不冻脚,像揣了个小炭炉。”
正说着,刀疤脸带着几个弟兄扛着新伐的木头从矿洞那边过来,看见两人在药圃忙活,故意大声喊:“陆哥,林姑娘,晌午吃红薯面窝窝,盐穗娘蒸了一大锅,像小山似的!”喊完还朝陆承宇挤眼睛,像只调皮的松鼠。
陆承宇的耳尖红了,像被晒红的盐晶,往地上的竹竿看,假装没听见。林晚秋却接了话:“知道了,我们这就过去,”她往刀疤脸的方向笑,“让盐穗娘多留两个,我想给王师傅带几个,他最近做农具辛苦,像耕了一天地的牛。”
刀疤脸乐呵呵地应着:“中!保证留着,像留着最好的红薯给窖藏。”
晌午的晒盐场像个大灶台,烟筒里冒出的烟在风里打旋,像条白丝带。盐穗娘把蒸好的窝窝摆在石桌上,黄澄澄的泛着油光,里面掺了槐花碎,香得人直咽口水。陆承宇往林晚秋手里塞了个最大的,窝窝烫得像个小火球,她赶紧用帕子裹着,像捧着个宝贝。
“尝尝,”盐穗娘往两人中间凑,笑得眼睛眯成条缝,“里面加了新磨的黄豆面,像给红薯面掺了糖,比纯红薯面的香,像灵泉水兑了蜜。”
老秀才拄着拐杖也来了,手里还拿着本旧书,往石桌上放:“刚翻到个方子,”他往林晚秋看,“薄荷能和盐晶一起腌,像腌咸菜,治嗓子疼管用,像你们俩搭伙,干活省力。”
陆承宇听得认真,像学堂里的娃,往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是他早上去矿洞附近采的野蜂蜜,装在个陶罐里,像装了罐金子:“林姑娘,你试试用这个腌,”他往罐子里指,蜜稠得像化了的糖,“比只用盐晶甜,像给咸菜加了料。”
林晚秋把罐子接过来,蜜香混着薄荷香,像种特别的味:“谢谢你,陆大哥,”她往罐口闻了闻,“这蜂蜜真纯,像云狄的灵泉,没掺一点水。”
货郎不知啥时又来了,挑着担子站在晒盐场边,看见石桌上的窝窝,咽了咽口水:“盐穗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他往陆承宇手里塞了个纸包,“给,山外新到的红糖,换你五斤盐晶,像以前那样,实在。”他往林晚秋的方向看,“林姑娘要是腌薄荷,加点这个更甜,像给红薯干抹糖霜。”
林晚秋往货郎手里塞了两个窝窝:“换你的红糖,”她笑得像朵槐花,“这个不用算盐晶,像朋友间换着吃,不用那么较真。”
货郎也不推辞,接过来就咬了一大口,烫得直哈气,像吞了团火:“好吃!比山外的糖糕还香,”他往担子上摸,摸出个小小的铜剪刀,像只小麻雀,“这个给林姑娘,剪薄荷用,比用镰刀方便,像用新凿子凿木头,顺手。”
日子像渠水一样淌着,不慌不忙。陆承宇巡山时总不忘给林晚秋采些野果,像山杏、野枣,装在布兜里,像装了兜星星;林晚秋则把晾干的草药包好,给他放在矿洞的空房里,治跌打损伤的、防蚊虫咬的,像备着个小药箱。
这天傍晚,两人又坐在渠边看水车转。夕阳把水面染成了金红色,像铺了层碎金。陆承宇往林晚秋身边靠了靠,从怀里掏出个东西,是用红绳系着的,像个小香囊。
“这是啥?”林晚秋接过来,香囊是用她给的碎布拼的,上面绣了株简单的薄荷,针脚歪歪扭扭的,像刚学写字的娃画的画。
“我学着做的,”陆承宇的声音有点涩,像没泡开的茶叶,“里面装了晒干的血珠草,老秀才说能安神,像你给我的薄荷,闻着舒坦。”他往香囊上看,“针脚糙,像我刨的木头,没你做的鞋好看。”
林晚秋把香囊系在药篓上,和那个铜铃铛挨在一起,像两个好朋友:“不糙,”她的声音像风吹过芦苇,“比山外买的好看,像咱自己种的红薯,吃着香。”她往陆承宇的手里放了个东西,是块新磨的青石片,比那块“安”字牌小些,上面刻了个小小的“宇”字,像句藏在心里的话。
“这个给你,”她的耳尖红了,像染了血珠草的汁,“像你的‘安’字牌,带在身上,像个念想,像渠水记着源头,忘不了。”
陆承宇把青石片揣进怀里,贴着心口,石头凉丝丝的,却烫得他心里发暖,像揣了块热红薯。他往渠水看,水里的两个影子挨得紧紧的,像长在一起的芦苇,风吹不散,水冲不开。
远处的木工棚里,王木匠还在忙着做新的木犁,刨子划过木头的声音“沙沙”响,像首踏实的歌。他婆娘坐在旁边纳鞋底,针脚密密麻麻,像写满了日子的诗。云狄的天慢慢暗了,星星一颗接一颗地亮起来,像撒了把盐晶在黑布上,映着晒盐场的石碾,映着“共田”的红薯苗,映着渠边两个挨在一起的影子,安稳得像个永远不会醒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