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批承载着工业希望的“种子”,还在茫茫大海上向着故土航行时。
在千里之外,晋西北那片被群山紧紧环抱的腹地深处,一场更为宏伟的变革,已经悄然接近了尾声。
这里曾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土地贫瘠,除了零星几个靠天吃饭的村落,便只剩下风和荒草。
然而现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井然有序的工地。
但诡异的是,工地上几乎看不到传统意义上的人山人海。
取而代之的,是上百台形态各异的工程机器人在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工作。
它们有的像巨大的金属蜘蛛,八条液压支腿稳稳扎根于地,用前端的激光钻头,精准地挖掘着地基;有的则伸出数十米长的机械臂,将一块块在后方基地生产的标准化墙体模块,如同搭积木般,严丝合缝地吊装到位。
焊接机器人喷射出蓝白色的电弧,将模块间的钢筋骨架熔铸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
铺设管道的履带车,则在地下挖掘好的管廊中,将水电、供暖、通讯的光缆,有条不紊地铺设进去。
这一切,对于偶尔能从远处山头窥见一角的根据地百姓来说,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那不是在盖房子,那简直就是神仙在施展“撒豆成兵”的法术。
一座能容纳十万人的现代化城市,从打下第一根桩基,到所有楼房主体完工、水电管网全部接通,只用了短短三个月。
这惊人的速度,让“平地起城”的传说,活生生地展现在了世人眼前。
城市落成的当天,华北总部的几位首长亲临现场。
他们站在城市的中心广场上,看着眼前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米白色楼房,看着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看着路边已经安装好的太阳能路灯,以及远处规划得井井有条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激动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首长,眼眶泛红,他伸出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的手,指着这座崭新的城市,声音嘶哑地说道:“这里,就是我们走向新时代的黎明!就叫它黎明城吧!”
“黎明城!”
这个名字,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
它不仅代表着一座城市,更代表着一个承诺,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
“黎明城”的首批居民,经过了严格的筛选。
优先考虑的,是那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家属,是身上带着伤疤的荣誉军人家庭,以及那些在残酷的扫荡中,失去土地和所有亲人的贫苦农民。
一张张盖着红色印章的“入住通知书”,如同希望的信使,被快马加鞭地分发到了晋西北的各个村庄。
许多人拿到那张印刷精美的通知书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摩挲着那光滑的纸张,一遍又一遍地让村里的识字人念给他们听,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
在靠近大山的一个小村落里,王老汉也拿到了一张。
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唯一的儿子和儿媳,只留下一个七岁的小孙子与他相依为命。祖孙俩住在一孔破旧的窑洞里,日子过得艰难。
他举着那张通知书,凑在昏暗的油灯下,浑浊的老眼里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新家?楼房?”他喃喃自语,“俺们这些穷棒子,哪有那个福分住进神仙住的地方……”
几天后,在村干部的反复动员和组织下,王老汉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口破锅背在身上,用绳子将小孙子紧紧拴在自己手腕上,生怕走散了。
他和乡亲们一起,坐上了一辆崭新的、车身漆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解放卡车。
卡车发动时,发出有力的轰鸣。许多老人回望着生活了一辈子的破旧窑洞,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泪水里,有对故土的留恋,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茫然与期盼。
卡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当它翻过最后一道山梁时,宏伟的“黎明城”完整地出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那一瞬间,整个车厢里,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喧闹声、哭泣声、交谈声,全部消失。
所有人都被眼前那钢铁森林般的景象,给彻底震撼了。
那是一幅他们连在梦里都无法想象的画面。
一栋栋高大的楼房,整齐地排列着。宽阔的黑色马路,在阳光下泛着光。
马路两旁,立着一根根奇怪的杆子,杆子顶上是一块块黑色的板子。
卡车缓缓驶入城市。
乡亲们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个伸长了脖子,贪婪地看着窗外的一切。
他们看到穿着统一蓝色制服的“城市管理人员”,戴着白手套,站在十字路口,用标准的手势指挥着来往的车辆。
他们看到路边有专门开挖出来的花坛,里面已经种上了绿色的树苗。
这一切的秩序、整洁与宏伟,狠狠地敲击在他们那被贫穷和战争禁锢了一生的心灵上。
最终,卡车在一栋六层高的楼房前停下。
一名穿着干净干部服的年轻人,拿着一个文件夹,面带微笑地走上前来。
“乡亲们,欢迎来到黎明城,欢迎回家!”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拿着名单,大声地喊着名字,给每家每户分发钥匙,并耐心地告诉他们对应的房号。
“王顺发!”
王老汉听到自己的名字,身体一颤。
他牵着小孙子,挤出人群,忐忑不安地走到那名干部面前。
干部核对了他的身份,从一个盒子里,取出了一串崭新的、闪烁着银色光泽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里。
“老人家,您的新家在三楼,三零一室。楼梯在那边,慢点走。”
王老汉接过那串冰凉而沉重的钥匙,感觉像是接过了千斤重担。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满是老茧和泥垢的手,又看了看那串干净的钥匙,一时间竟有些不敢去握紧。
他牵着同样被惊得说不出话的小孙子,一步,一步,踏上了那干净得让他不忍心下脚的水泥楼梯。
楼梯间的墙壁被刷得雪白,窗户明亮。
他小心翼翼地走着,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云端。
终于,他站在了三楼一扇崭新的、漆着原木色油漆的木门前。
门上,挂着一块小小的、白色的金属牌,上面用黑色的油漆,清晰地写着三个数字——301。
他颤抖着手,从那串钥匙里,找出了对应的一把,缓缓地伸向了那个小小的锁孔。
门后,是一个他做梦也无法想象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