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年轮
“星槎”的航程,以其近乎永恒的缓慢,成为了dSm乃至人类文明一个独特的背景音。它的数据包如同来自远古的信使,跨越越来越长的时光,带来它健康状况和沿途粗略观测的报告。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对这艘人类最遥远造物的监测与维护,始终是dSm最高优先级的任务之一。
时间,如同无声的年轮,在地球上刻下痕迹。
GR3联盟在dSm持续的技术输血和框架维护下,愈发稳固。基于其标准建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基本成型,化石能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气候危机得到有效遏制。一种基于实际利益和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关系模式,虽然仍有摩擦,但已成为主流。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在虚拟的网络和共同的能源体系中逐渐模糊。
“利维坦”及其影响力并未消失,但他们似乎找到了一种与dSm主导秩序共存的方式。他们专注于在规则内进行商业和科技竞争,其掌控的企业在材料科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甚至在几个细分领域与dSm形成了有益的竞争态势。那种试图通过掌控颠覆性力量来主导世界的激进思潮,在现实面前似乎逐渐褪色。
王漫妮向林凡汇报,dSm的资本网络如今已如同全球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其投资更多地转向了教育、基础科研和深空探测等长周期、高风险但关乎文明未来的领域。一种超越单纯利润、更具社会责任和远见的资本伦理,正在悄然形成。
许子言上了中学,对物理和航天工程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房间里贴满了“星槎”的概念图和太阳系星图。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听父亲讲述,开始尝试自学更复杂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林凡看着儿子眼中与自己年轻时相似的光芒,既感到骄傲,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这条道路,注定充满艰辛与孤独。
顾佳主持的dSm基金会,工作重心逐渐从灾后重建转向了推动全球教育公平和科学普及。“伊甸”生态保全库则成为了一个象征,提醒着人们发展与保护并重。
“灯塔”计划依旧在“彼岸”岛地下默默运行。一批又一批的顶尖科学家在那里进进出出,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滤网”持续滋养着人类社会。对“守望者”遗产的消化,对意识本质的探索,对深海“维护者”的敬畏性研究……所有这些,都在为人类文明积累着看不见的厚度。
林凡自己,也在这岁月的沉淀中变得更加内敛和深沉。他不再需要事必躬亲,dSm和GR3体系已经能够良好地自我运行。他更像一个战略家和精神领袖,把握着文明前进的大方向,思考着那些关乎百年、千年未来的宏大命题。
他偶尔还会进入“静默室”,与星球的韵律共鸣。他能感觉到,深海“维护者”依旧在那里,如同亘古不变的礁石;他能“听”到,在比邻星的方向,那个复杂的信号源依旧在规律地调制着,仿佛一个遥远的心跳。
一切似乎都很平静,很美好。
但林凡知道,年轮之下,潜流仍在。
“星槎”尚未抵达,“回响者”的周期仍在循环,“低语者”依旧在转播着宇宙的新闻。
而人类文明,在这看似平稳的航行中,正悄然接近着一个新的……未知的拐点。
(第一百九十三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