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子果实表面密布钩状硬刺,马匹皮肤又敏感,尤其是鞍下与马身紧密接触的部位。
石头偷偷使坏夹入苍耳子后,其起初并不会有异样,但马儿被这些硬刺反复摩擦,一旦刺痛感加剧,就会引发甩背、尥蹶子,甚至将骑手从马背上掀翻下来,也并非不可能。
笑过之后,石望并未忘记正事。
他不动声色地将一张小纸条塞进杨凡手心,压低声音道:“临走前,那丫鬟塞给我的。”
杨凡展开纸条,发现那是枚缠着红绳的香囊,里面压着一张素笺。
字迹比上次更为用力,却依旧娟秀。
「闻君将赴陕尘,心忧如捣,然知君志在疆场,小女子不敢牵念。
但说心言,虽往来求亲者众,或有家世煊赫、或有文采风流,然我目不及他,心唯向君。
寸心久已暗属,故君此去,山高水远,烽烟难测,务必护持自身,刀箭无眼,万勿逞一时之勇。
待君凯旋,梅再绽时,瑜自当扫径以待,盼君花轿临门。
此去一别,纸短情长,唯盼珍重。谨候君安归。」
素笺边角还沾着一点梅蕊的粉白,像是那人折纸时不小心蹭上的印记。
杨凡捏着纸角,指腹轻轻抚过字字行间,仿佛能触碰到对方落笔时微微发颤的指尖。也能感觉到女儿家的羞怯,和掷地有声的决绝。
风从梅园深处穿来,裹挟着晚梅最后一丝淡香。
“咱马上要出征,那杨圣朝偏要跟大哥抢人,着实棘手。”石望忧心忡忡。
杨凡望着杨圣朝消失的方向,指尖仍捻着袖中的香囊。
梅花蕊的清冷香气丝丝缕缕钻入鼻腔。
杨凡回身利落地跨上战马,声音听不出波澜:“有些东西,不是他说抢,就能抢得走的。”
……
崇祯七年四月初八。
五省总督陈奇瑜再度发来檄令,命川东游击营即刻北上入陕,指定其部行进方向为陕南兴安州(今陕西安康)。
此前,杨凡在大宁击退的高迎祥、张献忠两股流寇,现已分头北窜、东遁。
据明军塘报,其中八贼张献忠部从大宁退回湖广,正依托郧阳山区休整。其部派遣小股人马袭扰郧阳府属县房县、竹山,同时正与“曹操”罗汝才部联络,试图形成呼应。
而闯贼高迎祥在三月大宁战败后,被迫退回陕南。塘报称其试图从兴安州经汉中入川,但因陈奇瑜在汉中部署重兵,转而尝试突破明军在洵阳、白河的防线,向湖广郧阳方向转移。
同时与陕南其余流寇混杂联动,其中便有闯塌天、革里眼、蝎子块、张妙手、老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部。
这几部流寇都是说的上名号的营伍,合在一块至少十万之众,更何况还有最大的一股闯营未算。
但流寇厉害之处不在“寇”字,而是在“流”。
针对流寇飘忽不定的“流”字,陈奇瑜的部署是“四面合围”。
在他命令下,陕西巡抚练国事扼守汉中、防守湖广西线,河南巡抚玄默进驻卢氏,湖广巡抚唐晖扼守南线。
重庆川东游击营若取道荔枝道直抵兴安,正好填补兴安至郧阳之间的防御缺口,从而形成对流寇的整体包围圈。
四月初十,川东游击营誓师出征。
此番出征,营中编制如下,步兵基础编制五局为一司,每司设把总、镇抚官、中军官、副把总、后勤官各1人。
司部除直辖步兵外,另直辖额外百人后勤辎重队不计入常规军。正副把总各领亲兵5人,中军官领书手5人,镇抚领宪兵10人。一司步兵计600人,不含后勤辎重。
两司组一千总部,设千总、镇抚官、中军官、副千总、后勤官各1人。正副千总各领亲兵8人,中军官领书手4人,镇抚领宪兵10人。一千总部计1235人。
炮兵队设炮兵队官1人,副队官1人,配20门火炮,20个炮组,每组6名炮兵兵,辅兵不计,计122人。
另有预备役200人;散兵司下辖散兵125人;军情司下辖夜不收175人;亲兵司600人。
川东游击营出征总兵力计3692人,不含后勤辎重队。
全军由重庆出发,先沿嘉陵江水路至合州,转渠江逆流而上抵渠县,再弃舟登岸,走陆路经达州、宣汉,沿荔枝道支线北上。
行军途中得知,石砫宣慰使秦良玉其子马祥麟,正率千余白杆兵驻守太平县一线,负责巩固川北防线,防范陕南流寇入川。
闻此讯息,杨凡当即决定率军顺道途经太平县,再折向北上兴安州。
此举既为与石砫势力再次会晤熟络,亦为更好地补充行军给养,毕竟有熟人在当地。
夔州府乃川东门户,太平县则为夔州北部屏障,两地互为犄角,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秦良玉在二月与杨凡一同解了太平县之围、并于大宁击溃流寇后,便派马祥麟领上千白杆兵驻守太平县,以防闯贼等陕南流寇自川北入川。
而秦良玉本人作为川东明军主力,在猛追张献忠至湖广后才返归,此时坐镇夔门,亲率大部白杆兵驻防,以防东面的张献忠、罗汝才复犯。
----------
注释1:
明末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强调:“太平县控扼汉沔,屏蔽巴渝,为蜀北之锁钥。”
据《石砫厅志》中记载:“崇祯七年,良玉督师夔州,子祥麟守太平,互为犄角。”此外,崇祯七年四月,时任四川巡抚奏疏提到:“太平县守将马祥麟报称,四月间贼寇屡犯境,已严兵以待。”《明季北略》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