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前线,楚云飞纵队“突击集群”的阵地上,枪炮声已由前几日的“激烈”逐渐转为零星和稀疏。孙大勇严格按照楚云飞的“导演”意图,在公主岭外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每日例行公事般地进行炮火袭扰和小规模出击,电台里不断向沈阳的杜聿明长官部发送着“浴血奋战”、“予敌重创”、“步步紧逼”的“捷报”,实则主力按兵不动,与当面之敌(东北民主联军一部)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心照不宣的对峙状态。
然而,四平城内的真实战况,却通过秘密渠道,不断传到楚云飞在长春的指挥部。情报显示,林部队在完全控制四平后,并未如杜聿明所幻想的那样“抢掠物资、整顿混乱”,而是以惊人的效率迅速巩固城防,抢修工事,并调动部分主力出城,意图不明。显然,林根本未露破绽,反而像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可能射向新的目标。楚云飞心中雪亮,杜聿明“趁乱收复四平”的命令,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梦呓,自己的按兵不动,是正确的。
就在楚云飞思考如何将这场“增援”大戏体面收场之时,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突变。
七月十八日,深夜。公主岭前线指挥所的电话骤然响起,声音急促得近乎刺耳。孙大勇略带沙哑和难以置信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
“纵队座!前沿观察哨紧急报告!对面共军阵地有异常大规模活动!灯火通明,人马喧嚣,似乎……似乎在紧急集结,甚至有向后移动的迹象!”
几乎同时,通讯参谋也冲了进来,手中拿着刚译出的电文,脸色惊疑不定:“报告!沈阳长官部急电!空军侦察发现,四平周边共军部队正在收缩,部分向东北、西北方向运动,似有撤退迹象!杜长官严令我部,立即抓住战机,向当面之敌发起坚决攻击,向四平全速推进,查明敌情,并伺机解四平之围!”
楚云飞猛地从地图前站起。共军撤退?在这种绝对优势下主动撤退?这怎么可能?是战术欺骗?还是……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林彪那封“心照不宣”的密信,这难道是林彪故意送给他的一份“顺水人情”?一份“解围四平”的“战功”?
“命令前沿,严密监视,但不准擅自出击!没有我的命令,一兵一卒也不准动!”楚云飞厉声下令,随即快步走到电台前,“给我接孙大勇前线指挥部!”
通话确认了前线异动。共军阵地上确实出现了大规模撤退的征兆,并非佯动。楚云飞分析着各种可能性:是共军后勤不济?是北满或他处有变,林被迫分兵?还是……这根本就是一个诱敌深入的陷阱?但无论哪种可能,杜聿明的严令已下,若再按兵不动,就是公然抗命,后果不堪设想。
必须当机立断!
楚云飞对着话筒:“情况有变!听我命令!”
“立即派出师属骑兵侦察连,配属精锐步兵一个排,向敌阵地方向进行战斗侦察!火力要猛,动作要快,但接触要浅!若敌真退,则占领其前沿阵地即可,不准深入追击!若遇敌有力抵抗或反击,立即撤回!”
“主力部队,紧随侦察部队之后,呈战斗队形,缓缓向前推进!速度要慢!步步为营!电台保持静默,随时听我指令!”
“立即给杜长官部回电:我前沿部队已察觉敌动向异常,正派出有力部队进行战斗侦察,主力已做好全线出击准备,一旦确认敌退,将立即奋勇追击,直逼四平!”
既要做出积极进攻的姿态,应付上峰,又要控制风险,避免落入陷阱。楚云飞紧盯着地图和电台,等待前线的消息。
时间在焦灼中一分一秒流逝。一小时后,孙大勇的前线报告终于传来,语气带着巨大的困惑和一丝兴奋:“纵队座!侦察分队已占领敌空无一人的前沿阵地!确认当面之敌已全部后撤!缴获部分废弃物资!未见埋伏迹象!我军正谨慎向前推进,目前已前进五里,未遇任何抵抗!敌军确在撤退!”
消息得到证实!楚云飞长舒一口气,但警惕未减。他立即下令:“主力继续推进,但速度严格控制!广派侧翼警戒,防止敌迂回!目标,做出向四平逼近的态势!但前锋不得超过十亭河!抵达后立即构筑工事,向我报告!”
接下来的两天,局势的发展超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孙大勇部“进展神速”,几乎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公主岭至十亭河之间的大片区域,兵锋直指四平近郊。而四平方向的共军,似乎撤退得更加干脆,不仅撤围,甚至放弃了四平城外的一些重要据点。七月二十日,先头部队甚至已经可以远远望见四平城头残破的轮廓,城内只有零星枪声,显示共军主力已确实撤离。
“四平解围了?”整个国民党军东北高层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搞懵了。杜聿明接连发来嘉奖电,催促楚云飞部“立即进城,收复四平!” 甚至蒋介石也从南京发来电报,表彰楚云飞“忠勇可嘉,挽狂澜于既倒”。
面对唾手可得的“光复四平”的“不世之功”,楚云飞却异常冷静,林此举,太过反常!这绝不是溃败,这是一次主动的、有计划的战略撤退!其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诱敌深入,准备在野战中歼灭自己这支“冒进”的孤军?还是真的送一份天大的“人情”?
“命令孙大勇!部队停止前进!在十亭河一线就地转入防御,构筑坚固阵地!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进入四平城区!立即派出多个侦察分队,化装潜入四平,查明城内实际情况,特别是是否有埋伏、诡雷!同时,向四周广派侦察,监视共军主力动向!”
“纵队座!这……杜长官和委座都催着我们进城啊!”孙大勇在电台那头焦急地喊道。
“执行命令!功劳重要,还是弟兄们的命重要?林用兵如神,岂会轻易放弃四平?这很可能是个陷阱!我们不能上当!”
楚云飞的谨慎,在外人看来近乎“怯战”,但却再次挽救了他的部队。后续的侦察证实,四平确实已是一座空城,共军主力已远遁。但林的撤退,并非败退,而是在达成大量歼灭陈明仁部、缴获巨量物资、并成功调动和疲惫国民党军的战略目标后,主动收缩兵力,转入休整,并为下一步更大的攻势做准备。楚云飞部“兵临城下”,恰好在时间点上“配合”了林的撤退节奏,成就了这场“解围”的大功。
最终,在确认绝对安全后,楚云飞部的一个先锋营,才在大量记者和友军“见证”下,“英勇”地开进了残破不堪、几乎空无一人的四平城,举行了象征性的“光复”仪式。
“四平解围”的捷报。楚云飞被塑造成了“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名将。
这份天大的“战功”,是林送给他的。这份“人情”,太重了,重到他不知将来该如何偿还。而蒋介石的嘉奖,更像是一道催命符,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必将引来更多的猜忌和明枪暗箭。
“解围?”楚云飞望着北方苍茫的天空,喃喃自语,“这究竟是解脱,还是……更深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