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骸迷城最终湮灭的规则风暴在弦海中缓缓平息,只留下一片更加虚无的空洞与逐渐弥散的规则尘埃。陈麒的涡旋在远处稳定下来,先前被冲击的震荡感缓缓消退,但意识深处那道最后的坐标烙印——【基石圣所】,却如同黑暗中燃烧的磷火,清晰而执着。
“最初的答案……”
这简短的信息蕴含着太大的重量。那个走向自我毁灭的未知织网者,在最终时刻,没有祈求拯救,没有宣泄怨恨,而是指向了一个名为“基石圣所”的地方,声称那里有“最初的答案”。
这答案,是关于“织网”理念本身?是关于归墟与寂灭之潮的起源?还是关于……所有试图连接万界者最终都将面临的宿命?
陈麒无法确定。但他知道,这可能是解开许多谜团的关键钥匙,甚至可能关系到“涡旋之心”能否被彻底修复,以及他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最终的走向。
他必须去。
然而,“基石圣所”的坐标极其模糊,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空间位置,更像是一种基于规则层面的、带有特定“印记”的趋向性描述。它指向弦海的某个“底层”或者“源头”区域,一个在“涡旋之心”残骸知识库和那未知织网者混乱信息流中都未曾明确记载的地方。
如何抵达,成了一个首要的难题。
直接凭借模糊的坐标在无垠弦海中盲目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麒沉思片刻,将意识重新连接上“涡旋之心”的权限桥梁。残骸依旧处于平稳的沉寂修复期,净化网络运行良好。他没有打扰其自我修复,而是将权限访问的目标,转向了知识库中那些关于弦海古老历史、规则演变以及……早期织网探索记录的区域。
他想到了一个方法——规则考古。
如果“基石圣所”真的如此古老,蕴含着“最初的答案”,那么它很可能在古老织网体系建立之初,甚至更早的时期,就被先驱者们发现或记录过。或许在那些被尘封的、关于织网起源的探索日志或星图残片中,能找到关于这个“印记”的蛛丝马迹。
权限桥梁畅通,但访问这些极其古老、甚至可能涉及织网核心机密的历史数据区,依旧受到了限制。许多区域的访问权限要求比之前接触归墟数据时更高,反馈回来的信息依旧是【权限等级不足】。
陈麒没有气馁,再次运用起之前的方法——深度共鸣与规则模拟。他将自身意识沉浸在对“基石圣所”坐标那独特“印记”的感悟中,同时调动自身规则结构内所有与“古老”、“起源”、“根基”相关的特质,尤其是“织网者”传承中那份追寻万物连接本源的执着,将其化作无形的“钥匙”,去叩问那些尘封的数据壁垒。
这一次,他没有遭遇信息流的冲击,而是仿佛触动了某种……筛选机制。
权限壁垒没有完全打开,但一些极其零碎、被标记为【远古传说】、【未经证实假设】、【起源猜想】的文档片段和星图残影,如同被风吹动的书页,断断续续地呈现在他的意识中。
这些信息大多含糊不清,充满了比喻和象征,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猜想与神话的混合体。
【……有假说认为,弦海并非无限,其所有规则律动,皆源自一个共同的‘源头’,或称‘基盘’……】
【……早期探索者日志片段:于规则湍流中惊鸿一瞥,见一物非物、景非景之所在,其规则稳定如亘古磐石,疑似万律之源,称之为‘圣所’……后多次探寻,再无踪迹……】
【……神话叙事:太初之时,规则未定,混沌未分,有‘基石’自虚无中凸显,定下了最初的‘弦’,划分了秩序与混乱的边界……】
【……星图残影:标注有巨大问号的未知区域,旁注:规则背景辐射异常稳定,与弦海整体律动存在微妙相位差,疑似‘基盘’效应?坐标已遗失……】
支离破碎的信息,相互矛盾的说法。有的将“基石圣所”描绘成物理位置,有的则认为它是一种状态或概念,还有的干脆将其归于神话传说。
但陈麒没有忽视这些碎片。他调动“动态导航”模块与自身对规则弦律的深刻理解,开始对这些杂乱的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和逻辑梳理。
他重点关注那些提到“规则稳定如磐石”、“万律之源”、“与弦海律动存在相位差”的描述。这些特征,与“基石圣所”坐标自带的、那种仿佛超然于弦海变动之外的“印记”感觉,隐隐吻合。
他将所有提及类似特征的碎片信息,以及那模糊坐标本身蕴含的规则趋向性,一同输入导航模块,进行大规模的概率推演和规则路径模拟。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消耗着他大量的心神与算力。无数条可能的路径被生成,又因为与已知弦海规则模型冲突或被其他信息否定而淘汰。
时间在深度推演中流逝。陈麒的涡旋悬浮在弦海中,如同陷入沉思的智者,淡金色的光芒随着推演的进程明灭不定。
终于,在排除了亿万种不可能之后,导航模块的推演逐渐收敛,指向了弦海中一个极其特殊、在现有规则模型下几乎被视为“不可能存在”的理论区域。
这个区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坐标点,而是一个需要沿着特定规则频率“沉降”、穿越数层看似不可能的规则界面后才能抵达的“夹层”或者说“褶皱”地带。其存在的理论依据,正是基于那些关于“规则背景辐射异常稳定”、“与弦海律动存在相位差”的古老假设。
推演结果显示,抵达那里的概率不足万分之一,路径上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很可能根本不存在通路。
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具备一定理论支撑的方向。
陈麒睁开了“眼睛”(意识聚焦),涡旋的光芒重新稳定下来,带着一种坚定的决意。
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值得一试。比起在无垠弦海中盲目摸索,这条基于“规则考古”推导出的理论路径,至少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可以验证的目标。
他再次看了一眼“涡旋之心”残骸的方向,传递过去一道即将进行远距离、高风险探索的意念。残骸的搏动依旧平稳,传来一丝微弱的、如同祝福般的波动。
没有再多犹豫,陈麒驱动涡旋,调整至与推演路径起始频率高度共鸣的状态,然后,向着那片存在于理论中的、“基石圣所”可能藏身的规则夹层,义无反顾地开始了“沉降”。
他的身影,迅速被弦海那更加深邃、更加诡异的规则背景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