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凤目光温柔地打量着王兴中,关切询问起他的胃病。王兴中脸上洋溢着欣喜,语气充满感激:“好了,好得彻底!这四十多年都没再犯过,全靠大嫂当年的妙手回春啊!” 杨金凤听闻,脸上露出欣慰又略带自豪的笑容:“你可是我第一个用针灸治好的病人呢!自那以后,找我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没想到在十里八村也小有名气了。” 说着,她轻轻捧出珍藏多年的针灸药箱,箱内银针排列整齐,闪烁着岁月的光泽。王兴中小心翼翼翻找着,从众多银针中拈起一根最旧的,针柄处已泛起锈迹,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仿佛触摸到了往昔的时光:“大嫂,把这根银针送给我吧。我要带回去,让它陪我一辈子,这是咱们情谊的见证啊。”
一旁的红霞目光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开口问道:“妈,我怎么从没见你用这些针给别人看病呢?” 这一问,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杨金凤记忆的闸门。她的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而复杂,带着几分神秘,又藏着无尽的辛酸,缓缓说:“哎,你哪知道,这里头啊,藏着一段和你亲生父亲有关的心酸往事……”
红霞的神情瞬间变得专注而紧张,她死死盯着杨金凤的嘴唇,仿佛要从那里探寻隐藏多年的秘密。杨金凤轻轻叹口气,开始讲述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以前啊,我们不愿提起这些事,你自然也不知道。那时候,我确实用这些银针给乡亲们看病。可再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包治百病啊。那年,你母亲在北京出了事,红卫兵寄来一封信,要求村里审查你亲生父亲。你养父当时是村支书,他了解你们一家都是善良人,不忍心看你父亲再受伤害,就悄悄把信藏了起来。要是没藏,你父亲早就遭了难。本想将这事永远瞒下去,可谁能料到,几个月后,一场全国性的大搜查,从你家搜出你父亲的日记和你母亲的信。工宣队长龚志兵要派人去北京调查你母亲,你养父见瞒不住了,只好把扣下的信混进新邮件里。龚志兵收到信,发现晚了好几个月,便开始怀疑你养父。虽然没证据,却暗中调查。有人造谣说你养父在国民党统治时,把掉队的八路军交给村公所,龚志兵就拿这事当借口,诬陷他是叛徒,说他成了人民的敌人。后来,我也被牵连进去。以前我给扎过针的一个病人去世了,原本没人说和我有关,可他们为了整你养父,硬把这事翻出来,说是我扎针害死了人,差点让我坐牢。那段日子,我委屈害怕,整日以泪洗面。多亏村里干部护着我,才没被关进牢里,但天天被批斗,生不如死。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给人看病了……”
杨金凤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敲打着每个人的心。红霞早已泪流满面,脸颊上的泪水无声地滑落,她终于明白,养父多年前就默默守护着亲生父亲;也懂得了杨金凤妈妈那段不为人知的辛酸过往。王兴中眼眶泛红,为大嫂的遭遇心疼不已。马友志轻轻握住杨金凤的手,温言劝慰:“算了,算了,别再提那些陈年旧事了。” 在他温柔的目光中,屋内沉重的气氛渐渐缓和,时光仿佛又回到温暖的重逢时刻。
麻荒地的阳光裹着槐花甜香漫进院落,马友志一家正用最热烈的乡情款待远道归来的女儿红霞,以及阔别四十四载的老班长王兴中。铜壶里的砖茶咕嘟作响,炕桌上摆满刚出锅的贴饼子,蒸腾的热气里飘着红枣的甜香。就在这时,一道挺拔身影从街门外徐徐走来,众人透过糊着剪纸的玻璃窗望去,正是村里的主心骨 —— 党支部书记史明刚。
杨金凤踩着青石板疾步迎到院中,眼角笑出细密的纹路:“哟!史书记今儿怎么有空驾临?可是麻荒地的喜鹊衔着金枝来了?” 她话音未落,史明刚已跨过雕花门槛,深蓝色中山装的衣角还沾着尘埃,爽朗笑声震得房梁上的燕巢微微晃动:“是拥军爱民的春风把我吹来了!听说当年咱村的兵哥哥成了您家亲家,从北京城捎着故事回来,这桩喜事啊,得敲锣打鼓传遍十里八乡!”
屋内众人纷纷起身,木椅挪动的吱呀声里,藏着对这位当家人的敬重。史明刚与众人一一握手,掌心的老茧带着泥土的温度。他刚在条凳上落座,便从公文包里抽出叠得整齐的红绸请柬:“说起来也巧,明日县委书记要亲自来参加咱们村的文明生态村落成典礼。拥军爱民可是咱村的金字招牌,我琢磨着,老班长这尊‘活化石’往主席台上一坐,当年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可比千言万语都生动!”
王兴中激动得花白胡须微微颤动,双手紧紧握住史明刚递来的请柬,仿佛捧着滚烫的火炭:“史书记这话可折煞我了!当年不过是在村里演些小戏,没想到四十年后还能派上用场!” 他眼中泛起泪光,恍惚间又看见年轻的自己在土戏台上演《白毛女》,台下老乡们抹着眼泪往台上扔鸡蛋的场景。
史明刚顺势握住王兴中的手轻轻摇晃,腕间的老银表磕在木桌上叮咚作响:“您可别谦虚!听说您现在是作家、大演员,明天村民自编自导的文艺汇演,正缺您这样的行家压阵!市里县电视台的摄像机都架好了,说不定咱们麻荒地的节目能登上省电视台,让全国人民都瞧瞧咱新时代的军民鱼水情!” 这番话让屋内气氛瞬间沸腾,杨金凤已开始翻箱倒柜,说是要找出当年王兴中穿的戏服。
史明刚又转向红霞,掏出手机划开日程表:“县长特意交代,省农业厅的马增玉同志今天也会回来。这会儿正在县城吃接风宴,下午就能到家。咱们麻荒地的骄子们啊,这回可要聚齐了!”
说话间,马友志一家已将丰盛的宴席摆满堂屋。两张圆桌铺着崭新的印花桌布,酱红色的葡萄酒在玻璃杯中泛起涟漪,老白干的醇香混着炖羊肉的热气,在雕花窗棂间萦绕。史明刚刚要起身告辞,马友志已扯住他的衣袖,眼眶泛红:“你小子要是走了,明天典礼我第一个罢演!当年你当入伍前,是谁手把手教你种麦子?” 这话惹得满堂大笑,史明刚只得重新落座,还特意将王兴中和马友志推至上座,粗糙的手掌按在他们肩头:“您二位是看着我长大的长辈,更是带领麻荒地脱贫的功臣,这上座啊,您二位不坐谁坐?”
酒过三巡,陈英俊忽然端起酒杯,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轻轻摇晃:“史书记,冒昧问一句,您可知道令太爷的名讳?”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席间骤然安静,史明刚握着酒杯的手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疑惑:“自然知道。老爷子的故事,是我们史家代代相传的家训。”
“可是叫史荣?” 陈英俊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史明刚猛地抬头,酒液泼出几滴在桌布上:“您... 您怎么知道?” 不等他追问,陈英俊又抛出重磅炸弹:“那您可知陈丹青?”
“陈先生!那是我史家的大恩人啊!” 史明刚霍然起身,木椅在青砖地上划出刺耳响声。红霞见状轻笑出声,将陈英俊往前一推:“书记,这位就是陈丹青的曾孙。” 这话如惊雷炸响,史明刚的眼眶瞬间湿润,紧紧握住陈英俊的手久久不放:“原来如此!老祖宗的缘分,竟在咱们这辈续上了!” 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下颌滴落:“这杯酒,我替史家列祖列宗敬您!往后村里的发展,还得多仰仗您!”
日头西斜时,史明刚才带着微醺赶回村委会。王兴中和陈英俊送至门口,却见半条街的乡亲们早已围在汽车旁。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拄着枣木拐杖,眼中闪着泪光;年轻媳妇抱着孩子踮脚张望,嘴里念叨着 “当年演老太婆的四班长”。王兴中刚露面,人群便如潮水涌来,七嘴八舌的问候声里,恍惚又回到那个军号嘹亮的年代。陈英俊望着这动人场景,悄悄退到院墙边,让重逢的喜悦尽情流淌在麻荒地的街巷间。
一位银发如雪的老太太从人群中颤巍巍挤出来,她布满老茧的手像干枯的树皮,却带着滚烫的温度,一把攥住王兴中的手。浓重的顺宁方言裹挟着跨越半个世纪的思念倾泻而出:“老班长,还认得我不?我是当年追着你学编黑板报的杨金花。”
王兴中愣住了,他的目光掠过老人鬓角的银丝,落在那张镌刻着岁月痕迹的面庞。尽管时光已悄然爬上她的眼角眉梢,将皱纹织成细密的网,但那身艳红碎花布衫依然保留着年轻时的热辣劲儿,松弛的眼皮底下,一双眸子却亮得惊人,像两汪藏在深潭里的星火。细长的眉毛虽已褪去大半,却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柔美弧度,略有些干燥的嘴唇轻轻抿起,漾开的笑意里,依稀还是那个蹲在黑板报前,咬着粉笔头向他请教的年轻姑娘。
“认得,认得!” 王兴中声音发颤:”要不是你先开口,我还真不敢认了!当年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小丫头,如今也成了老太太。”
蜿蜒的乡间小路上,马志远正领着贺龙生一家和马美茹朝着麻荒地行进。得知失散多年的亲人即将归来,马友盛夫妇早早在家中忙碌起来。八仙桌上摆满了刚出锅的热菜,蒸腾的香气混着新酿米酒的醇香,在院子里飘散开来。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整个家族,马友志和马凤岐两家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点燃了思念。
“姐姐还活着,还有后代来认亲……” 马友志握着电话的手不住颤抖,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亲人和朋友?”
身旁的老伴轻轻拍着他的背,眼角泛着泪光:“这哪里是偶然?这些年你收养红霞、帮助乡亲,积下的善缘都化作今日的重逢。若不是当年咱们真心对待那位当兵的,若不是你把红霞视如己出,哪有今天这份福气?”
另一边,马凤岐一家人同样激动不已。多年来,叔叔马佩华离家后音信全无,成了萦绕在全家人心头的牵挂。如今听说他的后代回来认亲,每个人的眼眶都红了,那尘封已久的思念,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
当马志远一行踏进家门,堂屋里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族人。贺龙生小心翼翼从纸袋里取出泛黄的卖身契和两张老照片,递到马友志面前。那张卖身契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但与家中留存的底本分毫不差;照片里的女子眉眼清秀,与记忆中姐姐儿时的模样重叠,刺痛了马友志的心。他猛地抓住贺龙生的手,泪水夺眶而出,积压了几十年的思念与牵挂,都化作这决堤的泪水。
在另一处,马志远将马志平和马美茹领到马凤岐一家人面前:“这是四爷马佩华的孙子和孙女。” 马凤岐紧紧握住两个年轻人的手,又爱又怨地说:“傻孩子,家里人天天盼着你们回来,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
人群中,马志远一眼望见红霞。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细微的痕迹,却无损她的风华。他的心猛地一颤,轻轻握住她的手,带着几分埋怨:“你就在北京,离我那么近,也不来看我?”
红霞爽朗笑了:“你不也没来找我吗?” 见马志远语塞,她又补充道:“对了,马增玉也回来了。”
“真的?这么巧?” 马志远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这都是老天爷的安排。” 红霞俏皮地眨眨眼。
“怕是你和老天爷合谋吧?” 马志远也笑着打趣。
“都二十多年了,还是这么贫嘴。” 红霞白了他一眼。
正说着,马增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三人相视而笑,快步迎上前去。马增玉看着红霞,故意调侃道:“哟,什么风把你吹回来了?”
“马志远说了,是我和老天爷一起安排的,你就别装糊涂啦!” 红霞笑着回应,欢快的笑声在院子里回荡,为这场盛大的重逢增添一抹温暖的色彩。
三个人相谈甚欢,脚步轻盈踏入屋内。马志远率先领着马增玉走向贺龙生一家人的席位,马增玉见到表哥贺龙生,眼中泛起亲切光芒,两人紧握双手,热络地交谈起来,忆起往昔种种,感慨万千。随后,马增玉又回到马志远和红霞身边,三人围坐一处,话匣子一经打开,便如滔滔江水不可收拾。从东边的山川湖海,谈到西边的大漠孤烟;从南方的烟雨楼台,聊到北方的冰雪风光,古今中外,天南海北,话题源源不断,仿佛要将这些年错过的时光都一一补回。不知不觉间,太阳已悄然西斜,渐渐靠近西山的轮廓,将天际染成一片暖橙。
马友盛满面红光,笑意盈盈看着满堂宾客,高声招呼家人摆上桌椅,斟满美酒。他站在厅中,声音洪亮地说:“今儿个可是咱马家人天大的喜事!红霞带着亲家回来了,既是亲家,又是从前住在咱家里的老朋友;贺龙生侄子回来认亲了,马志平兄妹也回来认亲了。瞧瞧,这么多喜事扎堆儿来,我这心里头啊,比喝了蜜还甜!老辈人常说‘喜酒不醉人’,今儿个大家都敞开了喝,喝个痛快!”
马友盛这一番饱含深情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众人的情绪,大家纷纷附和,一时间,席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众人一边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一边畅所欲言。不同的桌子,有不同的话题,都洋溢着同样的喜悦。
在马友志这一桌,大家追忆起姐姐马彩凤离开后,父亲对女儿的思念如潮水难以排遣,最终积郁成疾,卧病在床的往事,言语中满是唏嘘。贺龙生也向表哥一家人倾诉着母亲马彩凤如何含辛茹苦,独自将一家人拉扯长大的艰辛历程,那些艰难岁月里的点点滴滴,都化作眼中闪烁的泪光。
马美茹那一桌,气氛略显沉重,大家诉说着马美茹一家人所经历的苦难,那些颠沛流离、饱经风霜的日子,听得人揪心不已。马凤岐拉着马美茹兄妹的手,絮絮叨叨讲述着他们对叔叔马佩华的思念,多少年了,那份牵挂从未放下。
马志远他们这一桌,话题更为广泛,大家不仅分享着各自的人生经历,还畅谈起国家的发展形势,从经济政策到民生百态,从科技进步到文化繁荣,各抒己见,兴致盎然。不知不觉,夜已深沉,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众人意犹未尽的笑脸上。
翌日清晨,阳光如金箔般洒向麻荒地,天空湛蓝如宝石,万里无云。村民们个个身着盛装,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精神抖擞,仿佛过年一般。村里的街道打扫得纤尘不染,路边的丁香花竞相绽放,淡紫色的花瓣如云霞绚烂,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彩旗迎风招展,如同一面面跳动的火焰;锣鼓声震天动地,敲出了村民们心中的喜悦与期盼。男女老少早早聚集在此,翘首以盼文明生态村和文化广场落成仪式的盛大开启。
主席台上,领导和贵宾们依次落座,个个神情庄重喜悦。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身着笔挺正装,迈着稳健步伐走上台,声音洪亮地宣布典礼开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麻荒地,共同见证麻荒地文明生态村暨文化广场落成这一历史性时刻!这是麻荒地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承载着全体村民千百年的梦想与期盼,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汗水,更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有请顺宁县委书记李长江同志为落成典礼致辞!”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雷鸣般掌声。县委书记李长江健步走到台前,目光亲切地环视全场,微笑着说:“麻荒地的父老乡亲们,大家辛苦了!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共同分享麻荒地发展的丰硕成果,见证它的华丽蜕变。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个人 —— 麻荒地村党支部书记史明刚同志。二十年前,他接手时,麻荒地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村。他深刻领会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政策精神,精准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带领乡亲们经商办厂,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致富之路,才有如今繁荣昌盛的麻荒地!”
“大家看,如今的麻荒地,硬化道路平坦宽敞,四通八达;路边丁香枝繁叶茂,花香四溢;路灯整齐美观,照亮村民的归家之路;排污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宜居;文化广场欢声笑语,充满活力;学校里书声琅琅,孕育着希望。这一切,都彰显麻荒地人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展现他们自强不息、勤劳智慧的奋斗精神!”
“文明生态村和文化广场的落成,必将极大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推动麻荒地各项事业迈向新的台阶。希望大家以此次落成为契机,再接再厉,拼搏实干,不断拓宽发展新领域,提升发展层次,加快发展步伐,把麻荒地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委书记的讲话情真意切,句句说到村民的心坎里,台下掌声如潮,经久不息。讲话结束后,办公室主任高声宣布:“接下来,有请各位领导和贵宾为麻荒地文明生态村和文化广场落成剪彩!”
嘉宾们纷纷起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到系着大红花的彩带前,个个神情庄重而兴奋。办公室主任见状,大声喊道:“同志们,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辉煌瞬间,有请嘉宾剪彩!”
刹那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喜庆的音乐响声起,空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息。嘉宾们手持金剪,果断落下,彩带纷飞。随后,大家有序回到座位,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在典礼仪式开始前,村里组织了 “好公婆”“好媳妇” 评选活动。马友志夫妇作为拥军爱民模范,与王兴中一起,在典礼上受到县精神文明办的隆重表彰。工作人员为他们披上鲜红的绶带,颁发荣誉证书和物质奖励,台下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为了活跃庆典气氛,村民们精心准备了文艺表演。轮到王兴中上场时,他精神抖擞地走到舞台中央,深情地说:“四十四年前,我在麻荒地唱过《妇女翻身歌》,今天,我要把这首歌献给如今的麻荒地,献给带领大家走向富裕的好书记史明刚!”
说罢,他清清嗓子,饱含激情地唱道:“麻荒地,好光景,改革开放的政策暖人心,史明刚带着咱念致富经,妇女们也紧跟。看见了太阳,看见了天,说不尽的幸福数不尽的钱,爱不够的子女,敬不完的孝,幸福代代传……”
王兴中的演唱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将对麻荒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赞颂融入每一个音符。台下村民们听得如痴如醉,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将庆典的气氛推向最高潮。
全剧终
初稿完成于2017年7月31日
修改稿完成于2024年3月25日电脑文档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