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租用的洞府内,时间在寂静中悄然流逝。杨凡这一闭关,便是整整七日。
洞府不大,陈设简洁,唯有中央的聚灵阵缓缓汇聚着坊市地下灵脉散逸出的稀薄灵气,形成一层淡淡的白色灵雾,萦绕在盘膝而坐的杨凡周身。他双目微阖,呼吸绵长而富有韵律,胸膛随着吐纳微微起伏。身前,那块拳头大小的戊土精粹色泽变得愈发暗淡,表面孔洞中流转的精芒已近乎消失,其内蕴藏的土属性精华几乎被汲取一空。
良久,杨凡缓缓睁开双眼,眸底深处一抹厚重的黄芒一闪而逝。他摊开手掌,心念微动,一缕比发丝略粗的青黑色气旋自指尖悄然浮现,缓缓盘旋。气旋虽依旧细小,但比起七日前的黯淡无光,此刻已重新变得凝实,边缘处流转着令人心悸的锐利与厚重之意。
“消耗了将近三成的戊土精粹,总算将这‘青玄戊土煞罡’恢复到了九成左右。”杨凡感受着指尖那缕微弱却蕴含恐怖力量的气旋,心中稍定。此物是他如今越阶挑战的最大底牌,其恢复速度直接关系到他应对风险的能力。剩余七成戊土精粹他小心收起,以备不时之需或用于日后修炼。
接着,他目光转向悬浮在一旁的玄龟盾。原本盾面上几道细微的划痕,在戊土精气的滋养下已基本消失不见,盾身流转的土黄色灵光也恢复均匀厚重,甚至隐隐比受损前更显凝练了一分。他伸手抚摸冰凉的盾面,神识仔细探查其内部禁制,确认灵性已然尽复,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处理完煞罡与法器的恢复,杨凡并未急于进行下一步的灵力修炼。他手腕一翻,两样东西出现在面前:一枚古朴的青色玉简,以及那块得自地下交换会、边缘参差不齐的青铜残板。
他首先拿起那枚青色玉简,正是记载了《戊土真罡后续》推演功法的玉简。此物得自林玄坐化洞府,乃是其心血所聚,关乎他筑基之后的根本道途。之前因修为未至,只是粗略浏览,如今已达练气巅峰,半步筑基,是时候深入研读,为即将到来的筑基做最充分的准备。
神识沉入玉简,大量晦涩复杂的信息涌入脑海。不同于基础功法的直白,《戊土真罡后续》更多是理念的阐述与方向的推演,其中夹杂着林玄大量的个人感悟与猜想。
“地煞非止于力,更在于势……镇岳之意,非蛮压,乃契合……”杨凡眉头微蹙,全神贯注地理解着其中的每一个字句。玉简中指出,《地煞镇岳功》练气期主要是引煞入体,凝练罡气,而筑基之后,则需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煞”与“山岳”的真意,将自身灵力、煞罡与大地脉动、山势厚重之意相合,方能发挥出此功法的真正威力。
其中更是详细描述了一种筑基期方可尝试修炼的神通雏形——“地脉震颤”。并非直接攻击,而是以自身戊土灵力或煞罡为引,通过脚踏大地,引动极小范围内地脉之力的细微紊乱,产生一种无形的震荡波,可干扰对手灵力运行、破坏其施法节奏,甚至对某些依靠地脉布置的简易阵法产生克制。此术修炼极难,对灵力掌控和土系感悟要求极高,且威力范围与施法者修为及对地脉的感应深度直接相关。
“地脉震颤……”杨凡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此术若运用得当,在战斗中无疑能起到奇效,尤其配合他的符箓与身法,更能打乱对手部署,创造绝杀之机。但修炼此术,显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在筑基之后,寻找地脉之气充裕之地慢慢感悟尝试。
除了神通,玉简后半部分则重点阐述了筑基时,如何以《戊土真罡后续》法门,引导液态灵力与体内煞罡进一步融合,夯实道基,并初步提到了凝结“虚丹”乃至金丹大道的遥远展望,言语间充满了林玄对此道途的期许与遗憾。
足足花了两个时辰,杨凡才将玉简内的核心内容初步梳理了一遍,只觉得眼界大开,对前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林玄的推演虽精妙,但毕竟只是推演,前路依旧需要他自己去摸索和印证。
他深吸一口气,将玉简小心收起。此物价值无可估量,需时时揣摩。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块神秘的青铜残板上。此物与他已融合的两块黑铁片同出一源,皆与林玄和那神秘的“符阵宗”有关,更是牵扯到“芥子藏真”这等空间秘境的线索。
残板触手冰凉,上面刻画的符文古老而扭曲,与他所知的任何符箓体系都迥然不同,隐隐构成某种残缺的阵列。他尝试着将神识缓缓探入,却如同泥牛入海,毫无反应。又尝试渡入一丝微不可查的戊土灵力,残板依旧寂然不动。
“看来,要么是时机未到,要么是需要特定的条件,比如……集齐更多的碎片?或者需要特定的空间属性灵力激发?”杨凡并未气馁,若是如此轻易就能堪破,此物也不会流落到地下交换会,更不会被那筑基修士觊觎了。
他取出那两块已与他产生联系的黑铁片,将它们与青铜残板放在一起。三块残片并无明显的拼接痕迹,材质也略有差异,黑铁片更显古朴沉重,青铜残板则带着一种空灵悠远的气息。但当它们靠近时,杨凡敏锐的神识能隐约察觉到,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极其微弱的、若有若无的能量共鸣,仿佛源自同一种法则,却又各自独立。
“或许,它们并非拼图,而是钥匙……开启不同门户,或者同一门户不同阶段的钥匙?”一个念头在杨凡心中升起。他将三块残片小心收好,放入储物袋中最安全的位置。此物牵扯太大,在实力足够之前,不宜深入探究,但相关的线索必须持续关注。
就在他刚将物品收好,准备继续打坐恢复最后一点灵力时,洞府外的防护阵法传来了一阵轻微而规律的波动——有人触动了示警禁制。
杨凡眉头一皱,神识立刻蔓延而出,穿过阵法,感知外面的情况。只见洞府门口,站着一位身着青霖宗执事服饰、面容和善的中年修士,正是与他有过数面之缘,对阵法颇有研究的墨渊。
墨渊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手中并无兵器,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等候,显得很有分寸。
杨凡心中微动。墨渊此时来访,所为何事?是代表青霖宗官方,还是私人性质的交流?他迅速评估了一下自身状态,灵力已恢复至八成五,煞罡恢复九成,虽未至巅峰,但应对寻常情况已无大碍。
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脸上恢复平静,挥手打开了洞府禁制。
“墨道友?真是稀客,请进。”杨凡侧身让开通道,语气平淡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意外。
墨渊笑着拱了拱手,迈步而入,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洞府内部,尤其在感受到尚未完全散去的戊土精粹气息和杨凡身上那沉凝了不少的灵压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杨道友,冒昧打扰,还望见谅。”墨渊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令人放松的磁性,“听闻道友近日闭关,本不该前来,只是有些关于阵法方面的疑问,心痒难耐,想着道友或许有空闲,便厚颜前来叨扰了。”
他说话间,目光落在了洞府内尚未完全收起的那套简易防护阵法的阵基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咦?道友这防护阵法,似乎与坊市标配的‘小五行阵’略有不同,可是自行改良过?”
杨凡心中了然,墨渊此来,恐怕阵法探讨是假,试探他虚实、拉近关系是真。不过,他对此也并不排斥。墨渊性格不错,在青霖宗内人脉颇广,与他交好,利大于弊。
“墨道友好眼力。”杨凡微微一笑,引其入座,挥手取出茶具,沏上两杯灵茶,“不过是结合了一些符箓理念,对几个节点做了微调,增强了对灵力波动感应的灵敏度罢了,登不得大雅之堂,让道友见笑了。”
茶香袅袅中,一场看似随意,实则双方都心照不宣的交谈,就此展开。洞府之外,青竹坊的阳光正好,而坊市之下,更多的暗流,或许才刚刚开始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