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的晨光刚穿透河边的薄雾,李家庄小桥的施工现场已热闹起来。马老板的手扶拖拉机“突突”地驶到岸边,车厢里载着三块预制板,每块都有3米长、0.5米宽,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林同志,陆队长,预制板按你们要的尺寸做的,强度达标,放心用!”马老板跳下车,指着预制板笑着说。
陆衍和李二哥带着几个队员赶紧上前,每人手里拿着一根粗麻绳,按之前演练的法子,把麻绳牢牢绑在预制板两端的吊环上:“大伙听我口令,一起使劲,别慌,慢慢抬!”四人一组,喊着号子,稳稳地将第一块预制板抬起来,往桥台上方挪去。林薇站在桥台旁,手里拿着水准仪,随时校准位置:“往左挪5厘米!再抬高点,别碰到桥台边角!”
张大爷蹲在桥台边缘,眼睛紧紧盯着预制板的摆放位置,时不时喊一声:“慢着!两端的缝隙要均匀,都留5厘米,别一边宽一边窄!”队员们赶紧调整,直到预制板稳稳落在桥台之上,两端的缝隙刚好5厘米,与林薇画的墨线严丝合缝。陆衍用水平仪测了测,平整度误差不到1毫米,满意地点头:“好!第一块到位,按这个标准铺剩下的两块!”
三块预制板很快铺好,桥面雏形初现,村民们围在旁边,忍不住啧啧称赞:“这板铺得真平!比之前的木桥结实多了,以后过牛车再也不用怕晃了!”村主任笑着说:“还是红星队干活细致,俺们之前还担心铺不平,现在看来,完全是多余的!”
接下来是灌缝工序,这是桥面防水的关键。林薇和小陈按张大爷的法子,调制防水砂浆——水泥、沙子按1:3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桐油和水,搅拌至黏稠状,既能填实缝隙,又能防止雨水渗透。“灌缝前,先把缝隙里的灰尘清理干净,再用清水把缝壁润湿,这样砂浆才能粘得牢,”张大爷一边指导,一边用小刷子把缝隙里的浮土刷出来,“别嫌麻烦,缝隙填不实,下雨后雨水渗进桥台,竹筋容易受潮,影响防腐效果。”
小陈拿着小铁锹,把搅拌好的防水砂浆小心翼翼地填进缝隙里,每填一点,就用小铁棍捣实,确保没有气泡和空隙。林薇则用抹子把缝口的砂浆抹平,与桥面齐平,还特意做成微凹状,方便雨水流淌。“每道缝都要分两次填,第一次填一半,捣实后静置半小时,再填剩下的,这样更牢固,”张大爷在旁边盯着,见小陈填得认真,点头称赞,“这活干得细,以后桥面不容易漏水。”
中午,刘婶给大伙做了肉包子和小米粥,队员们坐在河边的木凳上,一边吃一边歇着。赵文山翻着施工日志,跟林薇说:“今天铺完预制板、灌完缝,明天再做桥面拉毛和养护,后天就能竣工验收了,比计划提前了两天,进度和质量都没问题。”林薇点头:“验收资料要准备齐全,施工记录、材料合格证、砂浆试块报告都整理好,让县科委的同志也来看看,顺便把张大爷的竹筋防腐工艺再宣传宣传。”
下午,队员们开始做桥面拉毛处理——趁着砂浆还没完全凝固,用拉毛耙在桥面上轻轻划动,拉出均匀的凹槽,深度2-3毫米,这样能增强桥面的摩擦力,防止行人滑倒。小吴力气大,拉毛时用力过猛,凹槽太深,张大爷赶紧喊住:“轻点!凹槽太深,容易积水,按这个力度来,均匀划就行。”说着,他拿起拉毛耙示范了一下,小吴跟着调整,拉出的凹槽深浅一致,整齐规范。
拉毛完成后,小陈和另一名队员找来土工布,把整个桥面覆盖住,再用石头压住边角,防止被风吹走。“养护很重要,至少要浇七天水,每天早晚各一次,保持土工布湿润,”张大爷叮嘱道,“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中午要是土工布干了,还要多浇一次,别让桥面开裂。”
接下来的几天,队员们轮流负责桥面养护,小陈每天准时浇水,还特意在旁边插了块牌子,写着“桥面养护中,禁止通行”,防止村民不小心踩上去。村主任也主动帮忙照看,见有人靠近,就赶紧劝阻:“大伙再等等,养护好才能走得久,别着急这几天。”
竣工那天,县科委的王同志和李主任特意赶来验收,还带来了几个其他施工队的技术员。张大爷带着他们查看桥台的竹筋嵌设情况,用小锤敲了敲,声音清脆,没有松动的迹象:“你们看,这竹筋按3:1的桐油石灰浆浸泡48小时,嵌设间距40厘米,埋深10厘米,再加上防水砂浆灌缝,防腐和承重都没问题。”
李主任用靠尺测了测桥面平整度,又查看了施工资料,忍不住称赞:“红星队的活真是没话说!质量达标,工艺创新,这竹筋防腐技术成本低、效果好,值得推广!”王同志也说:“这座桥不仅解决了李家庄村民的出行问题,还成了竹筋防腐工艺的示范工程,以后我们要组织更多施工队来学习。”
村主任激动地握着林薇的手:“太感谢你们了!这座桥修得又快又好,还加了洗衣的台阶,真是贴心!俺代表全村人,给你们送面锦旗!”说着,几个村民抬着一面写着“技艺精湛 为民解忧”的锦旗走过来,递到林薇和张大爷手里。
张大爷看着锦旗,又看了看眼前的石桥,眼眶有些湿润:“俺这辈子就干基建,能为乡亲们修一座结实的桥,把手艺传下去,比啥都强。”队员们也都笑着,脸上满是自豪——从准备讲座到修桥竣工,大家齐心协力,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还让红星队的名声越来越响。
夕阳下,崭新的石桥横跨在小河上,桥面平整宽阔,桥台牢固坚实,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在桥上走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林薇和队员们站在桥边,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踏实——这就是红星队的初心,用扎实的手艺、贴心的服务,为乡亲们办实事,而这份坚持,也让红星队在基建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