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也可能吸收了大宋亡国根本原因,故意限制了权臣如宰相这一个位置的权力,又设立锦衣卫这个特务机杨,免得被权臣宰相架空自己,被闭塞耳目,不知皇帝外百姓景况。
可见每一朝代,都有针对历史教训,改革政治制度上的缺陷,完善政府政制,如大清便改革了大明权阉祸国这一个问题,不准太监当权参与政治,这一点贯澈至底,光看慈禧太后手下大红人太监李莲英,在历史上也没干出什么大坏事便可知道了。
大清也改善了大明王爷士绅们避税不纳粮,令大明国家财政崩溃,间接引致亡国一事,雍正帝提出并执行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后世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大明南方士绅,以财力扶持读书人出仕上位,然后做他们在朝堂上的代理人,千方百计抗税避税,甚至大贪官权臣如张居正、严嵩之流,以及明末的东林党人,都是同类人,在社会上具有极大话语权和发言权,夸张一点的甚至扯到谋害了好几位莫名其妙落水病死的大明皇帝,对大明皇权对地方的落实为害不少。
所谓皇权不下乡,大概便是乡间的士人和乡绅、退休大官等人,在地方上权力大于官员,甚至官商勾结,只手遮天。
明末清初时,正值小冰河时期,在广大的江南地区一直是国家赋税的重要地方,大清实施的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其实是皇权与地主士绅的较量,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和摊丁入亩双管齐下,再加上大兴文字狱,压制士绅的言论,从经济和文化上对江南士绅集团造成了重创。
所以,这个时空,虽然没有高淮乱辽这一件事说法,却并不代表辽东百姓便没有受贪官税吏苛政逼害,只是没有了高淮这个代罪羔羊而已。
老百姓一样受天灾和苛捐杂税之苦,一样为求生计叛投野猪皮,宁可为奴为婢,只求能活下去。
这些他都懂,但王小龙就是不相信没有人反对当奴才。不然王家中那些辽东抗清义士后人如清云姐妹俩,又是怎么一回事?「投了敌,可是要当奴隶奴才的。他们愿意?」
「王少保有所不知,这年代,军户也没田可耕了。当奴才还有人管饭。不愿当奴才,要不去上山当盗贼被官军剿杀,便是合家饿死冷死街头。」吴三桂嗟叹:「我吴家三千家丁,身后养的可不知道多少家家户户人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