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这是法国最新情况
巴黎的防空警报声如泣如诉,撕裂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皮埃尔·雷诺蜷缩在卢森堡地铁站的角落里,借着应急灯的微弱光线,小心翼翼地将胶卷塞进特制的暗袋。作为《费加罗报》最年轻的战地记者,他刚刚从马奇诺防线北段撤离,相机里储存的照片,每一张都可能成为揭开战争真相的关键证据。
“雷诺先生!”一个急促的声音从隧道深处传来。皮埃尔抬头,看见通讯员雅克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军靴在积水里溅起水花,“陆军部紧急召集记者,魏刚将军要发布重要声明。”
皮埃尔迅速整理好行装,跟着雅克冲出地铁站。街道上一片狼藉,破碎的玻璃在晨光中闪烁,宛如撒落的星辰。远处,消防队员正在扑灭昨夜空袭留下的余烬,焦糊味混合着硝烟,让人喘不过气来。
陆军部大楼前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的士兵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皮埃尔出示证件后,被带进一间临时改建的新闻发布厅。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低声的交谈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
魏刚将军步入大厅时,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他的面容疲惫却透着坚毅,目光扫过台下的记者们,缓缓开口:“各位,截至目前,埃皮纳勒要塞的德军攻势已暂时停止。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他转身指向身后巨大的作战地图,“根据可靠情报,德军的真正目标并非马奇诺防线,而是色当。”
台下顿时响起一阵骚动,记者们纷纷举起话筒,提问声此起彼伏。皮埃尔奋笔疾书,将每一个关键信息都记录下来。突然,他注意到魏刚将军身旁站着一位戴着金丝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人——正是索邦大学的杜蒙教授。他曾在课堂上听过杜蒙教授的军事战略课,对这位教授的渊博学识和敏锐洞察力钦佩不已。
发布会结束后,皮埃尔设法找到了杜蒙教授。“教授,我是《费加罗报》的皮埃尔·雷诺。”他递上名片,“关于德军的真实意图,您能否透露更多信息?”
杜蒙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深邃:“雷诺先生,德国人很狡猾。他们在马奇诺防线制造假象,就是为了吸引我们的主力部队,然后从阿登森林突破,直插色当。一旦色当失守,巴黎将无险可守。”
皮埃尔心头一紧:“那我们有应对之策吗?”
“魏刚将军已经调派部队加强色当防线,并启动了‘荆棘’防御计划。”杜蒙教授望向窗外,“但这还不够。阿登森林地形复杂,不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却是德军装甲部队的突破口。我们必须在德军集结完毕前,掌握他们的具体部署。”
当晚,皮埃尔回到报社,连夜整理稿件和照片。总编克劳德审阅后,眉头紧锁:“皮埃尔,这篇报道一旦发表,必然引起轩然大波。你确定这些信息准确无误?”
“我亲眼所见,也得到了杜蒙教授的证实。”皮埃尔坚定地说,“法国人民有权知道真相。”
第二天清晨,《费加罗报》的头版头条震撼了整个巴黎:《德军真正目标:色当!马奇诺防线或成战略陷阱》。文章详细分析了德军的战略意图,并公布了皮埃尔拍摄的马奇诺防线北段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清晰显示德军装甲部队正在撤离的迹象。
文章引发了强烈反响,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议会紧急召开特别会议,要求军方作出解释。魏刚将军再次召开新闻发布会,证实了报道中的部分内容,并呼吁全体国民保持冷静,相信军方的应对策略。
然而,局势并未因此而缓和。皮埃尔接到线报,阿登森林附近出现了异常的军事调动。他决定深入前线,亲自探寻真相。在一位老兵的帮助下,他混进了一支前往色当的补给车队。
车队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车轮碾压碎石的声音。皮埃尔望着窗外茂密的森林,心中隐隐不安。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剧烈的爆炸声,车队被迫停下。士兵们迅速下车,举枪警戒。
“是德军的先头部队!”老兵大喊,“快找掩护!”
皮埃尔抓起相机,跟着士兵们冲进路边的战壕。远处,德军坦克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炮口喷出的火舌照亮了整个山谷。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战争的残酷,刺鼻的硝烟味、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士兵们的呐喊声,交织成一幅地狱般的画面。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法军凭借地形优势暂时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但皮埃尔清楚,这只是大战前的序曲。他冒险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记录下了士兵们英勇作战的瞬间,也记录下了战争的惨烈。
回到巴黎后,皮埃尔顾不上休息,立刻将照片冲洗出来。看着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些影像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唤醒法国人民的警钟。
此时的巴黎,气氛愈发紧张。街头的征兵处排起了长队,妇女和儿童开始撤离城市。皮埃尔再次见到杜蒙教授时,教授正在陆军部协助制定新的防御计划。
“雷诺先生,你的报道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杜蒙教授说,“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德军的攻势随时可能全面展开,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皮埃尔点点头:“教授,我会继续深入前线,将最真实的战况传递给法国人民。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不会退缩。”
夜色渐深,巴黎的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皮埃尔站在报社的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探照灯和腾空而起的防空炮火,心中默默祈祷。法国的命运,此刻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刻,而他,作为一名记者,将用手中的笔和相机,为这场保卫战留下最真实的记录。